第119章 殿下的谋主(2 / 2)

所以,

朱权和朱允熥对上是迟早的事。

驸马案是第一次,但,绝不会是最后一次。

方孝孺拍了拍朱权拿过来的资治通鉴,

说道,

“第一篇,郑伯克段于鄢。

若要取之,必先与之。

读懂了这一篇,

你就会知道,在驸马案中,朱允熥是怎么布局的。”

朱权抱住这本书,满眼感动的看向方孝孺,

原来先生的这一切都是为了自己准备的,

但,

朱权还是不明白一点,

他看了看方孝孺,又看了看姚广孝,

“先生,您与允熥相识更早,

为什么会选择我?

又为什么让我和朱允熥斗下去?”

方孝孺还没开口,

朱允熥的恩师,姚广孝笑道,

“没有对手,可不是好事。

你会看不清自己。

而对手的存在,会让你一直机敏。

你的存在,对于允熥是好事,

但,

未必你就是给允熥磨刀的,没准总有一天,允熥也会给你磨刀。

而且,无论你们俩斗成了什么样,

最后受益的都会是殿下。

你刚才说,想成为殿下身边最好的?

呵呵。”

姚广孝笑了笑,扫过身边的解缙和方孝孺,

朱权这才发现,

三位先生,不知道从什么时候开始,三人各占一角,

他们相互支持,又针锋相对。

姚广孝眼睛一闪,

继续道,

“你如果想成为殿下身边的谋主。

光打败一个朱允熥还不够。”

说到这,姚广孝也不必向下多说了。

朱允熥之后,还有他们仨。

而殿下身边谋主的位置,

只有一个。

武人有武人的斗法,而文人也有文人的斗法。

武无第二,文也没有。

朱权紧紧抱住怀中的书,

也死死占住了一角。

大理寺

“殿下。”

李景隆抱着一大堆卷宗,走了进来,

他爹李文忠顶了老二的位置,去秦地就藩了,可偏偏李景隆没去,

按照李景隆的话说,

占住了京城,才算是占住了一切。

李文忠知道李景隆留京的想法后,二话不说就带着二儿子出藩了,

把大儿子留在了京城。

听到这事后,老朱很高兴,顺手把李景隆升官,扔到了大理寺。

一切尽在不言中。

李文忠是陛下的亲戚,但他更知道,自己是个臣子,

出藩这么大的事,李文忠怎么可能没有任何表示,拖家带口的就去藩地了?

都是官场上的老狐狸,怎么可能犯这么低级的错误?

说句不好听的,

李景隆就是李文忠留在京中的质子,放在京城,是让陛下放心的。

除了小儿子以外,李景隆的家人都没带走。

就算领导没表示,但是李景隆这么一干,领导心里肯定舒服啊。

要不说,混到现在的就没有傻子呢。

不过,

这些都是君臣心知肚明的事,就没必要说出来了。

朱允熥抬起眼睛,揉了揉太阳穴,

所有案件都要走大理寺审查流程,这个工作量实在太大了,

而且,

明初重法,有点问题的基本都被砍了,像驸马案这样的陈年旧案不多。

大多都是鸡毛蒜皮的小案子,什么你偷我家牛了,我偷你家汉子了。

长时间看下来,就是对精神的折磨。

但,

朱允熥必须得干,现在是大理寺立威的好机会,

不一鼓作气怎么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