昔日在蓟镇、宁波一带剿倭时,也曾遇到过饥民偷窃之事。</p>
那时为了整肃军纪,不得不秉公执法。</p>
可这于东来处置之法,倒是让人眼前一亮。</p>
“大帅所思何事?”</p>
俞大猷见戚继光若有所思。</p>
“想起当年训练戚家军时,也常有穷苦百姓来投军。”</p>
“为了甄别真伪,我们也是要暗中查访,了解其家境。这商贾倒是与我们英雄所见略同。”</p>
俞大猷抚须点头:“此人确实独具慧眼。”</p>
“寻常商贾遇此等事,不是痛打,便是送官究办。哪似这般体察民情。”</p>
“可惜啊,若是当年我们也能有这般体恤之心,或许能少些强梁之辈。”</p>
戚继光感慨道,想起了那些被贫困所迫而为倭寇的百姓。</p>
“大帅此言差矣,军中军纪严明,岂能与商贾相提并论。”</p>
“话虽如此,但这商贾处事之道,倒是值得我等借鉴。既要秉公执法,也要体察民情。”</p>
两人正说着,只见天幕上景象又起变化。</p>
戚继光不由得来了兴致,这后世的奇事当真令人大开眼界。</p>
也不知这位于掌柜最终会如何处置这件事,是严惩,还是施以援手。</p>
“咱们且看下去,倒要看看这商贾如何断案。”</p>
戚继光此时已将这当做一桩军中案例来研究。</p>
这番新奇的断案手段,与军中处事大不相同,却也自有其道理。</p>
两人愈发专注地观看起来,期待着事情的后续发展。</p>
……</p>
大唐位面。</p>
唐太宗李世民立于天幕之下,房玄龄与魏征作陪。</p>
三人观看着这番奇异景象。</p>
“后世的商贾,倒是有几分治国之道。”</p>
李世民看得饶有兴致。</p>
“陛下何出此言?”</p>
房玄龄忍不住问道。</p>
“你看这于东来,遇事不急于处置,先令人暗访究竟。”</p>
“此等明察秋毫之举,岂不正是我等为政之道?贞观初年,朕不也是如此体察民情。”</p>
魏征却有不同见解。</p>
“只是这商贾纵容盗窃,恐非长久之计。若是人人效仿,岂不是扰乱市井?”</p>
“魏卿所言差矣。你且看这于东来,他放走那妇人,却派人暗中跟随。”</p>
“此举既显仁德,又不失查访之意,当真是用心良苦。”</p>
“陛下所言极是。这商贾处事,倒与《贞观政要》中所言‘明察民情’不谋而合。”</p>
房玄龄深以为然。</p>
李世民继续观看:“这后世的经商之道,竟能与治国之术如此相通。”</p>
“朕记得当年在长安城中,也常有百姓因贫困铤而走险,若是地方官员都能如此体察民情,或许能少些讼狱之事。”</p>
“依臣看来,这于东来定是深谙‘教化为先,惩处为后’的道理。”</p>
“正是如此。你们说,这于东来接下来会如何处置此事?若是能妥善安置这户贫困之家,岂不正是我大唐所提倡的仁政之道?”</p>
三人正说着,天幕上的景象又有变化。</p>
这后世商贾的处事之道,既新奇又耐人寻味。</p>
李世民不禁想起当年在太原起兵时,也曾亲身体察过百姓疾苦。</p>
“这商贾行事,倒是让朕想起了魏征你常说的‘以民为本’。治国安邦,说到底不就是要体恤民情么?”</p>
魏征听后也不再执着于规矩礼法,反而对这个后世商人的做法生出了几分敬意。</p>
(本章完)</p>
www.mbeoge.cc。m.mbeoge.cc</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