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说完,三江水转身向码头走去。李安则是一声不吭的跟着他身后,一双眼睛打量着繁忙的码头。
其实来这里之前,在小轮上周升就曾向李安介绍过这边的情况。
大师兄三江水在三角码头混迹多年,现在手底下跟着三百来个苦力,主要做着类似包工头的活计。
也就是替商会的货轮上货卸货。
偶尔也会兼职掮客,替船东经理介绍有工作经验的船员。
这时,走在前面的三江水开口问道:
“以前有在码头上工吗?”
李安想了一会,回应道:
“那倒没有,不过十三岁的时候倒是在油麻地码头卖过报纸。”
那时的李安孤苦无依,年龄小又没人请他帮工,只能从报贩手中拿报纸去码头售卖。
一份报纸卖一毛,拿货八分,赚二分钱。
每次有小轮靠港,客人下船的时候,他就会上前推销。
一般,市民都有看报纸的习惯。运气好的时候,李安每天能卖近二百份报纸,能赚三块多,都赶上白领的工资。
只是好景不长,卖了没两天报纸,就被管理码头的社团成员赶出了码头,这才被李建国带去酒楼上工。
说话间,
两人一前一后来到码头。
极目所望,麻袋装着的货物一袋袋整齐的堆放在码头的水泥地面上,好似一座座小山。
光着膀子的苦力依次来到堆放的货物前,从筹佬手中领过小木棍样式的算筹后,扛着货物走向停靠在码头的货轮。
靠左手边,卸货的苦力走过五米长的跳板,从货轮上下来后,径直将肩上的货物整齐的摆放在运输货物的板车上。
忙碌,壮观的同时。
一切又显得井然有序,透着一股鲜活的人间烟火气息。
“码头,是许多新移民故事开始的地方。港岛能从一个小渔村崛起,离不开码头,同样离不开从码头上岸的一船船新移民,离不开一箱箱停留又远走的货物。”
三江水语气有些感慨。
“最早的时候,这个码头只是停靠渔船、海盗船的避风港。
开埠之后,码头上来往反复的,主要是鸦片、军械、洋行、鬼佬,港口停靠的也是鬼佬的战舰以及洋行的商船。
你再看现在,港口停靠的大部分货轮却是华资商行的。
运送的货物也由以往的鸦片变成内地南北两省的特产,以及东南亚的药材。”
三江水顿了顿,伸出一根手指指向远处问道:
“知道那里是什么地方吗?”
李安顺着他手指的方向眺望,隐约可见港岛第一高峰的轮廓。
“太平山?”
三江水轻轻点头,然后嘿嘿直笑道:
“知道太平山以前被人称什么?”
他也没指望李安回答,自顾自说道:
“扯旗山!听名字就知道啦,一股土匪老巢的味道扯旗,也就是海贼盗匪聚集,旗幡飘扬的意思。
太平山?只是那群鬼佬搬过去之后觉得不好听才改的名字。
不过,改不改都一样,现在的鬼佬和以前的海盗没啥区别,倒是和扯旗山很搭配。”
三江水伸出手指指向波光粼粼的海面,眼神认真的看向李安:
“其实,码头就如同这海面,波澜起伏只是表象,永恒不变的,永远是不同力量的拉扯当然也不仅仅是码头,只要是有利益的地方,都一样。”
听到这,李安有些惊讶自己这位名义上的师兄竟然能说出这么一番有哲理的话。
三江水拍了拍李安的肩膀。
“你也就是我师弟,不然我可不会给你说这么多。”
“知道了师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