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503章 开诚布公,上阵父子兵!(2 / 2)

大秦海归 三月啦 2650 字 3个月前

“你倒是不落空……我算是知道父皇为何是离开咸阳,而不是留在宫中不问政事了……”扶苏闻声一想,莞尔失笑。</p>

他才说不反对赵泗变法,甚至还欣赏赵泗的计划,赵泗反手就打算把扶苏拉上车。</p>

&lt;div class=&quot;contentadv&quot;&gt; 其实这对于扶苏来说是好事,变法不论成败,赵泗都将迎来高光时刻。</p>

而扶苏的选择其实并不多。</p>

一是选择不问政事,让赵泗放手施为。</p>

二是和赵泗站在对立面,大打擂台,争权夺势。</p>

三是上阵父子兵,和赵泗一同行变法之事。</p>

扶苏不可能选择和赵泗对立,他下意识选择的是让自己沉淀下来,让赵泗尽可能的放手施为,发光发热。</p>

赵泗的选择则是父子联手……</p>

如果按照扶苏原本的选择,一旦变法成功,他这个太子恐怕会彻底的边缘化。</p>

皇帝不在,大秦再太孙的带领下繁荣富强。</p>

谁还会在意他这个太子?</p>

他的储君之位本来就依靠赵泗而来,如此一来只会更加的不起眼。</p>

长此以往,更不会再有半分威望。</p>

一起的话,固然做个陪衬,但终究也……</p>

当然,上阵父子兵,也意味着扶苏要帮助赵泗一起承担压力。</p>

譬如扶苏的党羽,以及朝政的处理和分担,变法的参谋……</p>

说白了,赵泗就是想拉个劳动力来。</p>

扶苏再怎么说那也是储君,人虽然轴了一点,但是有璞玉光环在,赵泗又不像始皇帝那么犟……</p>

其实扶苏对赵泗来说还挺好哄的。</p>

毕竟扶苏作为父亲,赵泗能够感觉到他对自己是带着很大的亏欠的。</p>

再怎么说,也是始皇帝人生终结之时的最后选择,纵然是矮个子里挑将军,那也是绝对合格的帮手。</p>

始皇帝不想被赵泗拉壮丁,不代表赵泗不能发挥自己的主观能动力。</p>

“你啊……”扶苏看了一眼赵泗。</p>

心里带着一些遗憾和羡慕……</p>

遗憾的是自己亏欠了赵泗二十年的成长,羡慕的是赵泗性格纯真,能够肆无忌惮的表达心中所想。</p>

这孩子……扶苏并不奇怪为何始皇帝独独喜欢赵泗,扶苏自己的孩子也不少,但是偏偏这个才相认不久的,更能够让扶苏重视。</p>

“父亲同意了?”赵泗笑了一下。</p>

“我总不能和父皇一样跑出咸阳……”扶苏摆手笑了笑。</p>

话,不必完全说透……</p>

实际上同意也好不同意也好赵泗的势力都是摆在那里的,始皇帝不在,赵泗有压倒性优势。</p>

赵泗能来,能够以尊敬的态度来和他关起门来,身为父子之间去开诚布公,扶苏这个仁人君子,他就吃这么一套。</p>

于是……</p>

得益于赵泗和扶苏二者的开诚布公,始皇帝离开以后的咸阳,并没有发生行政混乱。</p>

在李斯将始皇帝的诏令晓谕百官以后,赵泗和扶苏达成了一致,三公九卿奏事以及奏折的递交依旧传递到原来的地方,而不是单独的传递到赵泗和扶苏任何一个人手里。</p>

父子权力冲突的情况并没有出现。</p>

实际上这也得益于扶苏的主动退让。</p>

外人不知道,但是赵泗清楚,扶苏主动做起来了赵泗之前做的事情。</p>

将奏折分门别类,批注标红。</p>

扶苏会做批改,但是最后用印的时候扶苏坚持让赵泗来用印。</p>

虽然印玺就在那里,扶苏和赵泗谁都能用。</p>

“用印的时候记得把你的印玺也加盖上。”扶苏看着赵泗用印沉吟片刻后开口说道。</p>

“啊?”赵泗愣了一下。</p>

印玺赵泗当然也有,他是太孙,是储君,自然也有属于自己的印玺。</p>

但他的印玺一般只能用于号令自己人和东宫属官,并不能用于政务批阅以及政令下达。</p>

“父皇不在,得让百官知道政令是自谁发出。”扶苏笑了一下开口。</p>

“你要行的事情是变法,既然要变法,你就不能只是一个捧着父皇印玺盖章的储君。”</p>

赵泗闻声点了点头表示明白。</p>

说白了就是趁始皇帝不再借助始皇帝的印玺强调自己的印玺。</p>

假借王命狐假虎威嘛……</p>

等大家都习惯了自己的印玺,那自己的印玺和始皇帝印玺还有区别么?</p>

额……当然是有的……</p>

赵泗倒是没想到自家看起来刚直的父亲还有这种心思,这种事情严格来说挺犯忌讳的。</p>

不过仔细一想,自己可是有功之人!</p>

小稚奴的出生自己占一半功劳,始皇帝想来不会在意这些事情。</p>

况且既然都要办大事了,肯定要想尽一切办法强化自己的权威。</p>

否则办事的时候,人跟你来一句兹事体大,要得到陛下的确定,岂不是当场尬住?</p>

不过,为了以防万一,赵泗虚心接受地同时,还是沉思许久,写了一篇长达两千字情真意切的骚扰短信,派遣宫人送给始皇帝。</p>

该走的流程还是走一下,免得爷孙之间因为这种屁事产生芥蒂。</p>

还是那句话,都是自家人,有什么事,家里面先商量好,大家都有个底,外人怎么说怎么想,就不会再有什么影响了。</p>

。</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