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424章 介绍一下,这是朕的孙子!(为暖阳(2 / 2)

大秦海归 三月啦 2531 字 3个月前

否则就算大军平定了叛乱,倘若没有官吏及时补充,恐怕还会因此生出来动乱和波折。”王翦开口说道。</p>

&lt;div class=&quot;contentadv&quot;&gt; 难得不是战争,是战后重建,这是现如今朝堂公认的事实。</p>

得亏是大秦现在粮食富裕了,民间的灾害抵抗能力和回复速度成几何倍上升,民心对于大秦也有所倾向,否则这场战争的走向还真说不准。</p>

说到底,大秦十一的赋税是真正已经落实了,且货真价实的摆在那里。</p>

而今天下初定,天下苦战久矣,地方叛乱想要反秦筹措粮草是必然的,因此他们必然会祸害地方,征收粮草,施行军管以应对大秦的大军攻打。</p>

也就一两年功夫,被他们欺骗的庶人就会发现跟着他们起兵复国没有一星半点的好处,至于他们许诺的复国之后怎么怎么样的福利完全是一纸空文,还不如老老实实的接受秦国的统治,缴纳十一的赋税。</p>

值得一提的是,因为大秦降徭降税以及各种高产粮食收获了民心的原因,地方贵胄起兵并没有那么顺利。</p>

毕竟才刚过上好日子,刚刚能够展望未来,谁愿意为了虚无缥缈的复国梦献上生命?</p>

庶人的眼睛浅,看不了那么远。</p>

地方贵胄起兵一般都是凭借家中私兵以及和地方官吏的联系直接起兵,尔后凭借自己家族的威望于当地强行征兵。</p>

兵是能征来,但是征来的兵作战情绪没那么高昂。</p>

因此大多数乱党为了提升庶人的作战情绪待遇竟然出奇的不错,同时许诺了许多空头支票。</p>

什么复国以后,十年之内不征收任何赋税,不用服任何劳役,以及诸如什么复国以后三十税一……</p>

凡此种种,不一而足。</p>

当然,作战胜利以后纵兵劫掠也是必不可少的。</p>

匪过如梳、兵过如篦从来都不是开玩笑。</p>

战争的本质就是团结一切可团结的,毁灭一切不可团结的。</p>

因此,严格意义上来说,大秦现在虽然稳操胜券,但是地方上的情况真的很惨烈。</p>

有大军团支援的地方还好,一些不被大兵团支援且还未被攻陷的地方,几乎每天都在死人。</p>

这就是战争,是中央集权和地方政治权利产生的冲突,但是真正的受害者的终究是底层的庶人。</p>

谁都知道这一场战争结束大秦会变得更好,并且进入一段高速发展时期,但是眼下的阵痛,也确实不少。</p>

李斯和王翦以及冯去疾各自汇总了一下工作情况。</p>

赵泗不是第一次听到这种汇总,他还见过更加详细的战报,毕竟航贸军府那边的战报赵泗得到的是一手消息,但听到诸如屠城战损一般轻描淡写略过的字眼依旧是触目惊心。</p>

不过很显然始皇帝并不在意这些,相比较于赵泗总会纠结在庶人的惨烈,始皇帝更在意的是一切都在按计划执行甚至于进度比预期的还要更快一些。</p>

三公奏事结束,始皇帝颔首。</p>

通常情况下,这个时候始皇帝就要赶人了。</p>

王翦李斯冯去疾也做好了拍屁股走人的准备,却不料始皇帝迟迟没有开口赶人。</p>

“诸公既然奏事已毕,朕亦有一事告于三公。”始皇帝笑着开口。</p>

三人闻声拱手行礼,做好了倾听始皇帝指示的准备。</p>

“说来话长,朕就长话短说………”始皇帝看了一眼身边的赵泗。</p>

“我见三公入内,见泗儿侍于朕侧,多有惊诧?”始皇帝笑着开口。</p>

李斯王翦闻声连连摇头尔后又同时愣住,面面相觑。</p>

刚刚陛下开口叫什么来着?</p>

泗儿?</p>

这不对吧?</p>

真的能对一个臣子亲近到这种地步么?</p>

泗儿都叫上了?</p>

“为臣者,应该恪守本分,这样的坐次确实逾矩,你们有所惊诧是应该的,只是泗儿昨日才刚刚身世大白,还未来得及收录宗室,认祖归宗,通传天下,因此你们也就无从得知,泗儿是扶苏的孩子,是朕的长孙,离散多年,才复得见,朕特意让他陪侍一侧,以便亲近,因此这样的事情,也就不算什么逾矩了。”始皇帝笑着开口说道。</p>

始皇帝话音落下,李斯,王翦,冯去疾,三人一整个愣住了。</p>

这是始皇帝早就准备好的事情,提前告知三公是让他们有所准备。</p>

至于其中深意,自然也不必多说。</p>

三公,概为百官之表率,三公心里有数了,文武百官心里,自然也就有数了。</p>

更不用说,三公之中,冯去疾是扶苏的支持者,王翦虽然不参与储君之争,但是他的孙子王离和赵泗却私交甚密。</p>

至于李斯更是和赵泗有五马分尸之交……</p>

昨晚上赵泗想了很多问题,始皇帝,同样想了很多……</p>

继承人的问题是始皇帝心里绕不开的一个坎,而恰好,上天给他送来了一个孙子……</p>

始皇帝因此生出来一些别样的想法,是极为正常的事情。</p>

扶苏或许和自己政见不合,有自己的想法,可是扶苏能够扭转歪曲自己的意志,扶苏的继承者同样可以重新继承自己的意志和想法……</p>

当然,现在一切都只能算是一种尝试和试探,甚至于始皇帝本身都不曾精心谋划,只是顺手为之。</p>

没有人没有事情是一成不变的,因势就趋才是最好的解。</p>

始皇帝单独对三公说出来,本质上也是要观察一下站立在百官之首三人的意见。</p>

可是始皇帝说的轻松,落在三人耳朵里,却不能如此轻易的接受。</p>

。</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