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151章 天下大变的前奏(1 / 2)

大秦海归 三月啦 1938 字 3个月前

第151章 天下大变的前奏</p>

“六十三钱!六十三钱!”崔敏在房内不断踱步,嘴里念念叨叨。</p>

如今崔家的私盐生产使用的依旧是煮海成盐的法子,产量低不说,还有额外的柴火成本。</p>

秦国目前官盐售卖六十三钱,他们要是按着这个价格卖,不仅一分钱赚不到还得倒贴钱。</p>

打价格战的想法只是在崔景脑海之中稍纵即逝,开玩笑,价格战欺负欺负外来盐商没甚么问题,对方可是秦国。</p>

秦国家大业大,恐怕把他崔家拼空了,秦国都不损毫毛。</p>

“这样……我先派人联系一下吕家和高家,看看究竟是咱们这一地官盐价格低廉,还是都降了。</p>

至于现在的官盐,去买,卖多少买多少,尽量延缓官盐降价的消息传递四方。”</p>

“秦国寓价于税,卖六十三钱,成本肯定更低,成本低到这个地步,要么是发现了大盐矿,要么就是有了新的制盐的路子。”崔敏在屋内踱步,强行让自己冷静下来分析。</p>

和秦国,玩硬的是指定行不通。</p>

别说一个崔家,就是整个齐国有名有姓的贵族加起来都未必够秦国打,人家是真有掀桌子的能力的。</p>

“父亲,秦国最近于琅琊,邯郸一带广征徭役,发于盐田,会不会和这次官盐降价有关?”崔景开口问道。</p>

“这样,再派人想办法打探,看看秦国是不是有什么新的制盐法子。”崔敏皱眉开口。</p>

秦国在沿海地区广征徭役发于盐田这件事崔家早就有所耳闻,毕竟崔家是这里的坐地虎,只是秦国征徭役已经成了常态,哪年不大征徭役的?故而各家也都没放在心上。</p>

可是现在看来,其中必有蹊跷。</p>

“倘若是新的制盐法子……那崔家不至于断了根基。”崔敏叹了一口气。</p>

“婢女养的!”崔敏又骂了一句。</p>

“父亲放心,倘若只是有了新的制盐法子,就算秦国再怎么严防死守,最多花个一年半载,咱们就能得到消息。”崔景安慰了一句。</p>

这话说的不假,崔家是齐国的顶级豪强,上下都有人,而且制盐免不了大量征发徭役,不可能密不透风,毕竟崔家才是这里的坐地虎。</p>

“况且就算失了制盐之事,家中积财甚广,良田万顷……”</p>

“光是降了官盐价格,可拿捏不住咱们。”</p>

虽然私盐一直是崔家的主要经济来源,但是作为顶级贵族,崔家的经济来源又怎么可能如此单一?</p>

这么多年的累积,他们的田产是按顷计算,他们的商铺商品遍布琅琊一带,他们几乎把握了这一代所有的商品倾销,崔家的奴隶高达几千人,佃农奴隶手工业者,服务于崔家的人手加起来超过几万人。</p>

而被崔家名望笼罩的人口,高达数十万人。</p>

崔家,可是打从齐国建立就存在的顶级贵族,虽然田氏代齐之时遭受重创,但是屹立至今,依旧不容小觑。</p>

和崔家有姻亲的贵族遍布整个齐国地区乃至于天下,崔家的政治人脉甚至可以上达九卿,在琅琊一带,大量的吏员都是崔家的门客出身。</p>

崔家光是供养的死士门客都有几百人之多,更不用说已经从崔家走出去的人。</p>

他们下至地方,上至官衙……</p>

哪怕私盐生意没了,也依旧可以活的很好,更何况,秦国也防不住崔家窃取机密。</p>

“秦国是他赵政的,可是琅琊,是崔家的!”</p>

……</p>

而另一边的东海地界……</p>

沧海君的府邸之内。</p>

沧海君和张良相对而坐。</p>

“子房,这便是秦国传说亩产高达千斤的仙种了。”</p>

沧海君笑眯眯的掏出三样物事。</p>

“此乃玉米,据说亩产有九百多斤,这是红薯,亩产高达六千斤,这是土豆,亩产高达两三千斤。”沧海君脸上带着笑容。</p>

“嬴政倒真真是走了大运,秽人汇集于海外,也没见过这般奇物,便是粮种耕具食盐兵器都得我来帮他们采买,嬴政只是派遣徐福出海,就能得此仙粮……”沧海君语气之中带着几分感慨。</p>

“谁又能想到,徐福滞留扶桑,却又有一个赵泗夺船归来,归来也就算了,还带回来这等仙粮。”</p>

张良面无表情的点了点头,看着面前坑坑洼洼的三种新粮。</p>

说实话,除了玉米卖相稍微好一些,红薯和土豆土不啦叽,压根跟仙粮也不沾边。</p>

“粮种沧海君弄来了多少?”张良将玉米土豆红薯一一放在手上盘玩以后开口问道。</p>

“三成……东海一带送来的粮种我只能拿到三成。”沧海君叹了一口气。</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