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226章 务农是门学问(1 / 2)

朱棣点点头:“为君者怎可教子民困毙于饥馑!”

朱瞻基不失时宜的介绍到:“可魏国公回程之中,也看到了许多庄户人家,把田土操持整洁细致,还能根据农时,轮作更迭,不但足够一家人食用,还能向外售卖,一年下来,也能有所富余。对了,他还见过一家老人,喂养的家畜肉禽,个个膘肥体壮,老人快到古稀之年,天天还能吃到肉,那气色更比寻常人家要好。”

朱棣想了想,说道:“朕明白了,你是说,若是有办法,把这些耕作养畜、种桑养蚕的行家里手的那些本事,全部记录下来加以整理,再推行各处,便能让我大明的五谷丰登,六畜兴旺吗?那好办,编制一本农书便可以了。”

“皇爷爷圣明,正是如此。但要让大明人人吃上饱饭,光凭这些可不够。”朱瞻基对朱棣的想法表示肯定,但他所要做的不止如此。

“嗯,那还需要什么?”朱棣问道。

“孙儿想,编制农书不是不行,但那些贫苦百姓,大字不识几个,编制了农书,他们又有几个能看懂呢?何况,我大明万里疆土,南北东西,田土水质气候各不相同,若只是按照农书上来劳作,不就成了刻舟求剑了吗。所以要想搞好农学,必先建立农学院,再让这农学院学成的学生到各县就任那护农的官吏,到那田间地头,去指导耕作养殖,比之只让农户读那晦涩之书,要好的多。”朱瞻基把自己的想法整理了一下,和盘托出。

“为了这等事,就建一所官学,是不是麻烦了些。朕直接去找些种地的行家里手,任成那县里专门的官职,不就行了。”朱棣还是觉得为了种地大费周章,是不是有些过分了。

“皇爷爷,您别小瞧了这种地的学问啊。”朱瞻基连忙解释道:“这东西看着简单,但还有很多高深道理,就藏在其中呢。”

“你说说看。”

“皇爷爷,您还记得北平的土地是什么颜色的吗?”朱瞻基决定用实例来引导自己的爷爷。

“是黄色的,就是一般的土的颜色嘛。”朱棣自信满满的答道。

“那皇爷爷记得谷王殿下封国的土地是什么颜色的吗?”朱瞻基又问道。

“这。。。”朱棣眯起了眼睛。谷王朱穗自从打开金川门迎接了他之后,被他改封到了长沙,可这地方太过于偏僻,自己还没去过。但是仔细一想,朱穗好像在给自己的信里面提到过,抱怨长沙这地方都是红土地,什么都种不出来的事儿,这封信他还拿给朱瞻基看过。://y

“瞻基,朕记得长沙应该是红色的土质吧。”

“皇爷爷圣明。”朱瞻基高兴的说,紧接着说到:“这黄土在北平、河南、山东都有,种植何物都能生长,尤其是豆麦蔬菜,故而皇爷爷粮草丰盈,才能靖难成功。”

“那你说说,老十九哪里的地又怎样了?”朱棣想了想,好像是这么回事儿。

“谷王殿下那里,却是红壤。用作种粮,却是大大不如黄土。”朱瞻基回答道。

朱棣回想,湖广布政使递上来的折子里面,好像确实提到了红壤不适宜种植粮食,太过于粘密。

“可这红壤种那茶麻橙橘棕,却是最为适合,品质也是远远盖过他处。皇爷爷可以想想,宫内这些的贡品,是不是都出于湘赣闽越之地?”朱瞻基一步步引导着朱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