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90章 拆掉思维里的墙(上)(1 / 2)

朱棣这一番慷慨激昂的话语再次激发了他手下将领们的士气。是的,他们自从跟随朱棣起兵靖难的那一刻起,就已经把身家性命全部押在了朱棣的身上。如果朱棣失败,那么等待他们的就只有一个结果:

“身败名裂,全家问斩!”

在死亡的威胁下,大家还有什么好沮丧的呢?反正固有一死,要么死在战场上,要么死在建文帝的屠刀下,死在战场上还能光荣和痛快一点,如果侥幸不死,让燕王顺利的得了大位,那换来的可就是泼天的富贵了!

那还有什么好说?活了干,死了算,建文帝手底下的部队不也是两个肩膀扛一个脑袋?又不是死不了,拼了得了!

书房内的气氛一下热烈起来,朱棣也是在众人的眼中看到了希望的火苗。而这番场景的始作俑者道衍,却是在大家都激动万分的时候,又默默的坐回了座位上,口中继续念念有词。

朱棣向道衍投去感激的目光,虽然这个和尚很怪,却总能在关键的时刻,做出关键的事,挽救大局于水火。

接下来的时间,不用朱棣再发动,屋内的几人已经讨论的热火朝天,讨论的议题无非就是一个。

“接下来去哪?”

就在朱棣和他的手下正在为下一步去哪争论的不可开交的时候。济南城内,有两个人正在经历着两个极端的人生。

“。。。。。着铁铉升任山东布政使,领兵部尚书衔,全权山东平燕事宜,钦此!”济南城内,大明湖内的天心水面亭内,正在设宴犒赏三军的铁铉,又等来了建文帝重用的好消息。建文帝这次终于开了窍,听了徐辉祖的举荐,又得知了铁铉在济南大败燕军的消息。极为开心的他,当即就拍板让铁铉当上了整个山东地头实际上的扛把子,还破天荒的让铁铉挂上了兵部尚书的衔位。作为从来没有经历过军旅生活的文官铁铉而言,这已经是破天荒的的举动了。

与铁铉相比,李景隆等来的旨意就是一个天上一个地下了。建文帝已经彻底给他打上了“废物”的标签,圣旨中更是冷冰冰的让他赶紧滚回京师来,不要在济南影响铁铉和盛庸的平燕大计。这样的旨意对于李景隆而言,已经是天大的恩典了。要知道以他做出的那些“光辉事迹”,建文帝居然没有让铁铉他们把李景隆当时就磔死在济南城下,已经算是给了李景隆他爹天大的面子了。

如果没有后来的那件事,等待李景隆的,恐怕比起死亡来说,也不遑多让。

就在铁铉和李景隆体会着冰火两重天的境遇的时候,朱棣在自己的书房里接到了来自京城的消息。

消息是徐增寿发来的,内容是建文帝为了对付朱棣,已经派出了国内所有的兵力,现在的京师守备空虚,防御力量形同虚设,如果这个时候能够攻击京师的话,胜算一定很高。

朱棣在看完了徐增寿的密报之后,和自己的爱将们都是一脸的苦笑。这消息好像什么都说了,又好像什么都没说。现在的局面是,想要去京师,必须从山东过,想要从山东过,必须先离开北平,而一旦离开北平,晋、豫、辽、鲁各省的军队,就会如同跗骨之蛆一样,紧接着攻击北平,逼迫燕军回援。

于是这又陷入了一个恶性循环,朱棣永远绕不开铁铉,也永远出不了北平,只能望着京师干着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