很显然,要建立一间实验室的主意是来自于朱瞻基。
他已经敏锐的意识到以目前的科技水平,燕军对京军只能是一场旷日持久的拉锯战。长时间的拖下去,不但对战场附近的老百姓生产生活产生巨大影响,而且他爷爷这边的后勤补给也会逐步被拖垮,这样的风险太大。只有让燕军在军事科技上能够快速超过京军,才能保证在和京军的对垒中慢慢占得上风,减少自身伤亡,加快靖难之役成功的进度。
在和谭渊的交流中,朱瞻基惊喜地发现,谭渊是个搞科技的好苗子。虽然他是武将出身,没有受过什么基础教育,但是脑子反应极快,对朱瞻基所讲的内容也是一点就透,在数学方面也是很有天赋,用来当这个科技实验室的负责人再合适不过。
于是朱瞻基先用了压缩干粮勾起朱棣的兴致,再顺水推舟让谭渊要到了实验室,现在万事俱备,等到工匠都找齐了就可以开工了。
谭渊落实工作的效率很高,一个月以后,北平郊区的燕藩庄园上,已经按照朱瞻基的设计图完成了基本的改造,庄园主要分为了理论实验室、农业区、工业区、军事区、医学区等多个区域。北平附近的能工巧匠也都被召集到了一起,按照区域分成了小组,由谭渊统筹安排指挥,分别从事不同方面的研究工作。请下载爱阅最新内容
当然,朱瞻基也让谭渊巧妙地向朱棣建言,让自己也搬进实验室的密室里。本来朱棣根本不可能让自己的孙子去那种地方,但是有了刺客行刺朱瞻基在前,谭渊又说了建文帝对朱瞻基的企图,朱棣的心中也逐渐不再平静。经过反复权衡之后,朱棣还是同意了谭渊的说法,只是增派了很多精锐王府护卫,打扮成庄园的佃户,三班倒的维护朱瞻基的安全。
于是谭渊也过上了上午休息,下午盯着工匠赶工,晚上和朱瞻基交流的三班倒的生活。
在谭渊的统筹下,实验室很快便建起了玻璃熔炉。按照朱瞻基给的配方和图样,第一批实验用的玻璃器皿也生产了出来,在通过了朱瞻基的验收之后,谭渊便挑选了一些精明的工匠,亲自教授他从朱瞻基那里学来的实验器皿的操作方法,让这些工匠成了大明第一批的科技研究员。
另一边,朱棣也并没有闲着,他让朱高炽大批量生产百里炙之后,燕军的后勤得到了长足的进步,真正做到了孙子兵法里的“风林火山”四个字。
他先是派出小股部队,不断骚扰耿炳文的军营,让耿炳文不敢轻易离开驻扎地。然后用主力部队佯攻鄚州,引诱驻守雄县的部队前来救援。但是只要雄县的救援部队一到就撤走。等到雄县的部队撤离又回来继续攻打鄚州。反复拉扯雄县的部队,让他们在路上来回反复奔波,消耗后勤补给和体力。
然后又让朱高煦带领一支突击部队,每人携带百里炙和肉干,迂回穿插一百多里,趁着清明期间守城士兵的松懈偷袭拿下了雄县。
成功后又在雄县郊外的路上设下埋伏,击败了鄚州的援兵。这边又趁着鄚州全力援助雄县攻克了鄚州,收编了剩余的部队。
可怜的耿炳文,连自己的驻地都还没走出去就被朱棣旋风一样的先拿下了两座城池,还损失了好几万的兵马。
但朱棣拿下了这两座城之后,并没有乘机再去攻击耿炳文,而是封锁了消息,让投降的耿炳文部将张保继续给耿炳文正常报告军情,告诉耿炳文雄县和鄚州一切正常,燕军惧怕攻城战,故不敢攻击,提醒耿炳文注意燕军绕过两城偷袭大军本部。
于是可怜耿炳文更加坚守不出了,因为他完全抓不住朱棣的主力到底在哪里。贸然去攻击北平城?那么大的城池怎么能是他十三万人就能拿下的?而且他也没有攻城的器械啊,建文帝走的时候根本没给他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