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353章 永镇陕甘(1 / 2)

在孙可望调整部署,准备对吴三桂动手之时。</p>

吴三桂则亲自带兵抵达了太原。</p>

与此同时另一支吴军也在大将胡国柱的带领下兵出潼关,稳定洛阳的局势。</p>

“报!胡国柱将军的军报八百里加急送达!”一名斥候来到太原城下,向吴三桂呈现了胡国柱的公文。</p>

吴三桂闻言心中一惊,连忙接过了公文仔细地观看了起来。</p>

“王爷,老胡他说什么了?是不是洛阳告急?”大将吴国贵连忙道。</p>

吴国贵乃吴氏宗亲,是吴三桂的养子,吴军少有的军事长者,战略眼光一直不凡。</p>

他于吴三桂,类似于李过于李自成。</p>

都是宗亲出身,是各自首领的左膀右臂。</p>

“闯贼在洛阳一带与我军交战不断,李来亨更是亲率主力直抵洛阳城下。”</p>

“意图打造攻城器械,等待红衣炮的到来后,一举攻破洛阳,打开进军潼关的道路。”吴三桂沉声道。</p>

“那老胡来书,可是为请求援兵之事?”吴国贵再问。</p>

“不,他是让本王确保山西防务,同时防备西军从陕北南下。”</p>

“至于洛阳,他有信心凭借着手底下的那几万兵马挡住大顺军西进!”吴三桂缓缓道。</p>

“那就好,要是老胡能够守住洛阳,我军只需控制太原,再布防延绥,那么关中就能稳定下来了。”吴国贵长舒一口气道。</p>

虽然关中号称四塞之地,紧固无比。</p>

可从关东进攻关中却有三条道路可走。</p>

一是潼关,一是河东,一是陕北。</p>

而这三条路对应的三道屏障却是洛阳、太原、榆林。</p>

守住洛阳,那么敌人便难以抵达潼关。</p>

守住太原,那么敌人便难以抵达河东,渡过黄河。</p>

守住榆林,那么敌人便难以抵达延安。</p>

榆林是陕北的屏障,太原是河东的屏障,洛阳是潼关的屏障。</p>

吴军若想以关中为大本营,那么这三处重镇便是他们无法轻易放弃的。</p>

而今胡国柱有把握守住洛阳,让吴三桂的主力能够从容地布防太原和陕北。</p>

这无疑令吴军主力所需要承担的军事压力骤减。</p>

“国贵,话虽如此。”</p>

“只是昔日李自成从山海关败退后,也是派李过和高一功镇守陕北,陈永福坚守太原。”</p>

“马世耀和刘忠防御潼关和洛阳。”</p>

“可是以关中之地而抗天下终非长久之计啊!”</p>

吴三桂闻言也是长叹了一声。</p>

现在孙可望已经拿下了北京,虽然他这位自立为帝的天子倒是不急。</p>

先是全军北上,并没有理睬河南和山西之地。</p>

后又从容地猎杀满人,使得自己能够抢占太原。</p>

可是即便吴三桂对关中的布防完成,以吴军的实力也难以抵挡孙可望的数十万兵马啊。</p>

更何况这位孙国主最擅长的还是源源不断这四个字。</p>

昔日他以云贵便能相抗天下,而今他已经得了天下。</p>

自己以残破的陕甘,无人的四川,压榨到极致的云贵如何能够与之长久相持啊!</p>

更何况他麾下的兵马中西营降兵众多。</p>

一旦和孙可望全面开战,这些降兵最终会如何选择实在是令人难以预料。</p>

所以吴三桂虽然全面布防关中,希望能够稳住这惟一一块相对富裕的地盘,以为长久之计。</p>

可是不到万不得已,他这位周王实在是不愿意和孙可望开战啊!</p>

吴国贵闻言也是沉默了起来,他一向擅长战略。</p>

自己对地盘、资源等因素了如指掌。</p>

如今吴三桂虽然雄踞五省之地,可是云南已经残破,贵州又是添头,四川更是无人。</p>

这三省能够支撑吴军北伐到现在已经是一个奇迹了。</p>

而今北伐告一段落,吴军想要对抗孙可望,秦岭以南的西南之地是再无余力了。</p>

而仅凭陕甘就连长时间维持吴军的二十万兵马都难以做到。</p>

更别提和孙可望耗了。</p>

“王爷是想和孙可望议和?”吴国贵开口道。</p>

“事到如今,又为什么不议和呢?”</p>

吴三桂缓缓道:“本王看似坐拥五省之地,已成北周之势。”</p>

“可是此一时彼一时,宇文一族所在的时代,关中富庶,四川更是天府之国。”</p>

“而北齐虽然握有关东,可江南却为陈朝所据。”</p>

“所以北周才有实力能够和北齐长时间地耗下去,能够等来天时,一举鲸吞关东,形成一统天下之势。”</p>

“可是而今,四川是什么样子,陕甘又是什么样子?孤和国贵一清二楚。”</p>

“关中的山河之险依旧,可是我军也根本无法长时间和孙可望久耗,等待天时的到来了!”</p>

“既然如此,那又为何不议和。”</p>

“趁着本王手中还有二十万雄兵的机会,为自己还有部下们争取一个好的待遇呢?”</p>

自古夺天下者,能战则战,不能战则守。</p>

北周之所以能够击败北齐,还不是靠着山河之险守来了机会?</p>

若是昔日孙可望能够在云贵一直坚守下去,那么此时也已经等来了满清因财政问题而发动的冒险进攻,等来了机会了。</p>

而现在不同于昔日兵精粮足的大西军。</p>

吴三桂的地盘虽大,兵也颇精,但是粮饷问题却远比昔日的孙可望要恶劣。</p>

现在就连自身粮饷都无法解决。</p>

吴三桂还怎么坚守?还怎么等来机会?</p>

既然如此这天下吴三桂争不过也就不争了。</p>

反正他一向小富即安,还是向孙国主求饶换取一个体面的机会吧。</p>

“那王爷想要什么样的待遇?”吴国贵询问道。</p>

“本王意欲称藩于孙可望,若不行,则五省之地只求永镇陕甘。”</p>

“若是永镇陕甘还不行,本王也愿意成为真正的大秦臣子,永镇云南,为国守边即可!”吴三桂缓缓道。</p>

吴三桂本就拥有精兵十几万,又收拢了数万鳌拜的溃兵。</p>

仅在陕甘他就有披甲精兵二十万,如果算上西南之地的兵马。</p>

他麾下的二十余万大军已经颇具实力了。</p>

要不是遇上了一个孙可望,那么以他此时的实力足可以挑战鼎盛时期的满清了。</p>

要知道咱大清最顶峰的时候也不过是三十万精兵,其中还得把吴三桂算上。</p>

&lt;div class=&quot;contentadv&quot;&gt; 只是面对孙可望这个暴兵能手。</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