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180章饲料地合同(2 / 2)

饲料地不都是免费的吗?咋还要钱啊!

“妈,不要钱的事,能长久吗?那地说没就没。现在主任要退了,给咱家弄个承包合同,这就不易了,这人家都顶着压力呢。”

老妈不情不愿的翻箱倒柜,拿出了她手里的现金。

“你就瞎整,跟你爸商量了吗?”

“还没呢?”

确实老爸没看见。

“那你去找你爸来看看,我不识字,你可别糊弄我。”

熊贵清见状,只能去把老爸找来,让他看了合同。

爷俩又商量了一阵。

“行,4000就4000,不亏。”

为啥这么说?

现在的苞米品种是孚尔拉,平均亩产400-500公斤,个别能达到650公斤。

按照现在的玉米价格,每斤0132元计算,一亩收入在132块,付出管理20,及种子化肥,人工等等,还能剩70-80块。

种粮食还是有搞头。

如果用玉米喂猪,1000斤玉米配合其他蔬菜和饲料,至少养2-3头肥猪,利润能翻两倍以上。

更有搞头。

至于合同上写的种植蔬菜啥的,就是个幌子,种出来卖给谁啊?家家户户都有菜园子。

熊贵清拿着钱,又去了办公室,李萍开了收据给他。

这就算一手钱一手货,合同生效了。

他刚拿着收据出财务室的门,就见一群人围着统计员嚷嚷。

“我家养了三头猪,咋没有饲料地?郭财家也是三头,他家咋有呢?”

“郭财是和他连桥一起六头,所以有饲料地。”

“那这么说,连在一起就行呗?那我们几个也连在一起。”

办公室走廊里一片喧哗。

骂娘的有之,抱不平的有之,跳脚的有之。

熊贵清赶紧溜边,出了办公室的大门。

回头见大门两侧的春联已经掉了一边。

“欢度春节”的红纸也只剩下“欢度”二字了。

大门口进进出出的人各有目的,可这些跟熊贵清无关。

他拐了个弯,去了何献超家。

隔着老远就能听见嗡嗡的电机声。

一进院,院里还站着四个人,两个老头,两个妇女。

四人凑在一起聊天。

何家仓房里,机器轰鸣。

熊贵清凑过去探头一看,何献超满头满脸的灰尘,灰白一片。

他抬头见是熊贵清来了,就伸手关闭了电闸,走过来问道:“贵清来了?有事?”

“没事,就来看看你。”

“嗨,我这不是给他们粉碎吗,一身的灰,进屋坐会儿?”

“不了,你没去农具场?”

“去了,这不是他们给我找回来了吗?说是等着用,我就先给他们粉了。”

“于慧勇也在农具场?”

“在啊,他们车组离不开他。”

两人又聊了几句,熊贵清赶紧走了,别耽误人家干活。

他先去了猪场,转了一圈,这才回去。

到家让老妈收好收据,他坐下看电视新闻。

电视里还在说着价格调整的新闻。

原来,在3月7号的时候,国家物价局和商业部就下发了《关于调整大豆收购价格的通知》。

此时的国家定价商品包括68个大类,1233个品种。

黑省的大部分商品价格还实行国家定价呢。

比如对国民经济影响很大的粮食价格,就是国家定价。

86年初的时候,高粱每百公斤收购价264元,玉米每百公斤收购价264元,谷子每百公斤收购价286元,小麦每百公斤收购价45元,水稻每百公斤收购价462元,大豆每百公斤收购价60元。

现在大豆的收购价格涨了,自新粮上市起由每公斤06元提至069元。

熊贵清有明显的预感,粮食涨价是普遍显现了。

那么饲料呢?

不用说,饲料肯定也得跟着涨。

养殖业的成本涨了,价格也势必上涨。

看来今年的猪价应该也得往上提一提了。

熊贵清想着心事,老爸进来说道:“贵清,基建队的让交水管钱和工费,一共800,交吗?”

“人呢?”

“在猪场呢。”

“带上钱,去看看。”

熊贵清爷俩先出了门,余秀华翻出钱来,揣好,这才出门往猪场去。

在熊家老屋。

基建队的两人正坐在炕沿上,手里拿着一张清单,跟熊贵清说着费用。

距离有多远,需要多少材料,工费又是多少等等。

熊贵清算了一下,800不便宜。

可是他现在不关心这些小钱,他关心的是在王福林离休前,自己别给人家找麻烦。

“行,给钱就直接挖过去了,是吧?”

“对,你付了钱,我们这边直接安排人,把材料拉来就施工了。”

“那你们开个收据吧。”

余秀华付了钱,得到一张薄薄的收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