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159章送取暖煤(1 / 2)

熊贵清他们赶回三分场已经是夜里十点多了。

好在猪场有几个人在值班,加上熊家人,大伙一起动手,煤炭就卸在了饲料间外的煤场里。

昨天,熊长禄就找何献超出了车,把王福林给的5吨煤拉了回来。

今天的37吨煤又卸在了这里。

卸完车之后,有人拿着竹扫帚上了车厢,还给车厢仔细的打扫了一遍。

没法,不是为了车干净,而是为了多点煤。

熊家的煤场里一下子就起了一座煤山。

42吨煤炭,想想就不得了。

卸了车,司机师傅喝了杯热水,上个厕所就走了。

这年头当司机也不容易。

这几天,熊家的动静有点大。

先是拉回来几十吨的苞米,后又拉回来几十吨的煤炭。

要说,现在最紧张就是煤炭。

一到冬天,这玩意就紧俏的很。

到处是走关系开条子的人,就是为了家里能买到几吨煤。

像熊家这样一次性饲养400头猪的猪场,冬季燃煤是必不可少的。

可他家毕竟是私人养猪专业户嘛,连猪场都不算,因为没有营业执照。

就算有执照也没用,不可能把他家划进计划内,燃煤的供应更不可能。

这也是熊贵清早早就找王福林弄煤的主要原因。

可事与愿违。

作为老百姓,资源都不在自己手里,必然要想办法去弄资源,这就得溢价。

熊贵清用手电筒来回的照着煤山,老爸老妈抱来了砖头,要在煤山脚下围上一圈,目的就是怕不小心把煤粉踢的到处都是。

围就围吧。

众人一起动手,在煤山下围了一圈的砖头。

又拿来了苫布给煤山盖上。

目的就是遮挡风雪。

风会把煤粉吹走,雪会增加煤炭的水分,或者把煤炭冻上,这就影响了煤炭的使用。

“明天就改用煤吧,试试咋样。”

“嗯。”

老爸点点头。

第二天,这堆煤山和院子里的苞米山一样,迅速的在三分场轰动了。

这個消息当然也传到了王福林的耳朵里。

他叹了口气。

如今的局面也不是他想要的。

当初他确实好心,想帮着熊贵清弄点煤来,可谁想出了意外。

别说给熊贵清弄煤,就是办公用煤也不多。

一问情况就是煤炭紧张,先凑合一下,等年后再说。

王福林虽然心里隐隐有所觉,可也不敢肯定。

联想到年初上报计划内建材的事,难道三分场被针对了?

跟农场领导反映,却惹来了一顿批评。

“你这个老同志,思想觉悟有问题啊!现在物资紧张谁不知道?你三分场就不能克服一下?”

如今,熊贵清从北安通过关系弄到了煤,两厢一对比,高下立判啊!

自己真的跟不上形势了吗?

熊贵清一早起来,神清气爽。

冬天的燃煤一解决,他悬着的心就放下了。

自家有20吨煤就差不多了,如今有42吨,应该考虑一下潘家和……王福林家了。

考虑潘家很正常,自己老丈人,送两吨煤去也是应该的。

至于王福林家么,则更有讲究了。

别看王福林是分场主任。

办公室都在烧锅炉了,可他家和职工们一样,也只能烧木头。

煤炭是紧俏物资,不是想往家拿就能往家拿的。

你看他能给熊贵清批条子,把煤卖给他,可他却不能往自家拿,拿了就是犯错误。

作为一个老革命,老党员,这点原则还是有的。

熊贵清恰恰知道他是这样的人,所以才会给他送煤去。

熊贵清让雇工往麻袋里装煤,抬到三轮车上。

他推着三轮往潘家去。

一到院门口,他就喊道:“婶,婶,在家吗?”

大冬天的倪桂花又不会打麻将,不在家去哪儿?

熊贵清一招呼她就出来了。

“哟,贵清啊,你这是?”

“婶,我昨晚拉了点煤回来,给家里送来几麻袋,先用着,不够了再拉。”

“哎!”

倪桂花乐得嘴都要歪了。

老话咋说的?一个女婿半个儿,这话不假!

倪桂花转头对着屋里喊道:“老潘,老潘,快来搭把手。”

老潘今天休息,听见喊声就走了出来。

熊贵清跟老丈人打了招呼,两人就抬着麻袋往院里走。

一麻袋能装一百多斤的煤炭。

这一车熊贵清装了四麻袋。

把这些煤卸在了院里。

老潘问道:“家里够用吗?”

“够了,有四十多吨呢。”

“哦,这么多啊!”

“我再去拉四袋子来。”

两人把麻袋里的煤炭倒出来,抖了抖麻袋,扔在车上,一起往熊家去。

熊贵清小声的跟老潘说了这两天弄煤的经过。

老潘听了连连点头。

到了熊家,又装了四麻袋。

倒不是熊贵清舍不得,而是这个三轮装不了太多,否则轮胎受不了。

老潘跟女婿一起推着三轮往家去,心里别提多高兴了。

尤其是看到这个三轮,更是让他想起了很多过往。

想起当初为了三轮的事,闺女还跟自己起急,现在想想恍如昨日。

把这四袋煤炭倒出来,老潘说道:“行了,够用一阵子了。”

“行,叔,用完了再拉。”

老潘问道:“你一会儿还有事吗?”

“我给主任家送两车,他家也没有煤。”

“嗯,也是,家里有煤,给他点也行。”

王福林的为人在三分场口碑还是很不错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