会后一个礼拜,一个個家庭农场宣布成立了。
这里当然没有熊家啥事。
三月下旬,三分场开始签订合同。
不管你是否参与了家庭农场,只要你职工,每人按照两垧地的标准来分配口粮田。
当然,孩子和上学的学生除外。
像熊家,就有两垧地。
潘家也是两垧。
熊贵清和潘春梅、李映红这样的属于待业青年,是可以不签合同的。
不签合同就不是职工,也就不需要给你口粮田。
有些人家是双职工的就是四垧地。
待业的,也可以签订合同,只是只要签订就是三年。
熊贵清不想签。
他只要签订了合同,自己就少了自由性。
还可能种地赔钱。
前世,熊贵清在机务队上班,也有两垧地。
每年都是亏损,只是亏多亏少的问题。
哪怕他后来离开了黑省,去南方打工了,在他的名下一直挂着两垧地的名头。
直到他后来办走了户口,这两垧地才没了。
熊贵清在家又挨了两天,才去办公室找王福林。
如今马上要进入四月份了,再不把饲料地要下来,以后怕是没机会了。
王福林这段时间忙得晕头转向。
有大量的工作需要他们分场完成。
还要去场部参加培训,回来还要讲解传达。
见多日不见的熊贵清进来,他愣了一下,好像想到了什么,就招招手。
“小熊,你进来,正好找你有事。”
“主任。”
“你家的合同签了吗?”
“还没有。”
“你要抓紧啊!”
王福林双手在脸上揉了揉,让自己清醒清醒,这才继续说道:“今年有好的养殖扶持政策,但是你要是职工才行。”
“主任,政策上不是说,职工家属也行吗?”
这是他打冒诈的话。
前世他是听到过类似的传言的。
王福林愣了下。
叹了口气坐下了。
“小熊啊,农场有要求,待业青年也得签合同。”
“为啥啊?不是自愿吗?”
他不说话了。
拿起水杯了喝了几口,才说道:“农场那么多地,如果大家都不种,难道荒着?”
他放下水杯继续道:“只要签了合同,就算是农场的职工了,那么农场的扶持政策才能给你,否则,你一个外人怎么能享受内部的政策呢?”
道理是这么个道理。
可熊贵清是真怕了。
你想想,种地年年赔,整个农场就没几家不赔的。
他都有心理阴影了。
这两垧地不多不少的,每次赔钱就是几千块……
熊贵清愣了一下,几千块。
嗯,好像,也许,自己能承受呢!
就相当于自己每年几千块买个身份呗。
只要有饲料地,有职工的身份,以后……
对。
“主任,今年有啥扶持政策啊?”
“这是管局直接的扶持,一个是饲料地的,每头猪5分,还有供应部分草籽。另一个政策是给提供部分扶持资金……”
王福林的话还未说完,熊贵清就站起来了。
他瞪着眼睛看着王福林。
“每头出栏肥猪给20块补贴。”
熊贵清一听就明白了,这是变相的补贴小猪崽的钱。
“还有吗?”
“还有?扶持政策就这么多。”
王福林往椅子上一靠,伸了伸胳膊。
“对了,今年有配套政策贷款,农业银行的,你想要贷款吗?”
关于贷款这事,在农场很难推销出去。
为啥?
就因为农场职工都不想欠钱。
包括农场的干部们,也没有贷款的意识。
以前农场都是财政拨款。
人家都习惯了,花国家的钱,那还用还啊?!
现在突然改了。
把拨款变成了贷款。
要不是国家统一安排,他们是不会要贷款的。
这次农行的贷款就是为了配合家庭农场的政策出现的。
可是,愣是没人要。
职工们哪个敢背一身债啊?
前世的熊贵清也不敢。
哪怕后来农机更新贷款他都不敢要。
现在,他一听有贷款配套,立马来了精神。
“要啊!主任。”
“想要贷款,你也得是职工,这是前提。赶紧去把合同签了。”
熊贵清是真没办法。
这会儿就是这样,讲究身份。
“行,我签。”
“哎,这就对了。签了合同,一切都好说。”
熊贵清出了王福林的办公室,转到了财务室。
这里是集中签订合同的地方。
房间里满满一屋子人,一个个都在空白合同上签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