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一百零六章 迁都后的御前会议(上)(2 / 2)

熔炼铸造的金块则从布哈拉出发,继续南下至帝国的东方中心,呼罗珊省的治所赫拉特,在此地存储至直属于宫廷的国库。

据易卜拉欣所知,除去这个新发现以外,即便被当下的生产力限制,其实在伊朗高原和阿富汗斯坦的山地依然有诸多矿脉等待着投资和开发。

略过新金矿开发的喜讯,易卜拉欣和与会人员转回到此次会议的主题,也就是如何处理自印度掠夺来的巨额战利品。

“我认为伊朗的繁荣取决于水和道路,没有水源,人就无法生存;道路不畅,就不会有商旅自这里沟通世界。为此,我打算将这些钱财用于资助各省的水利和道路建设。”

对水利工程和农业的投资算是老生常谈的,对阿拉伯伊拉克的重点投资一直在进行,在财政收入逐渐扩大的同时投资范围也在扩大,易卜拉欣认为旁遮普和信德能产生不少盈余,或许可以用于维护和扩张呼罗珊、锡斯坦乃至河中等东方诸省的灌溉农业。

除去修缮水利和复垦、开垦耕地,易卜拉欣此次还有新的指示——在里海沿岸扩大养蚕业,他打算迁移近千名桑农至其他条件适合的地区,并鼓励更多里海沿岸的农民从事养蚕等经济作物的生产。

在种桑养蚕之外,还有两项经济作物——棉花和甘蔗——作为政府投资的重点,甘蔗种植园主要分布在胡齐斯坦和阿拉伯伊拉克南部的沼泽地带,棉花种植园主要分布于印度河流域,在伊朗高原与阿拉伯伊拉克有少量分布。

持重商主义思想的易卜拉欣想着要尽可能减少进口,以免靠丝绸赚来的贵金属都流到印度换成棉纺织品、蔗糖和染料等。

这项计划中最引人注目的就是道路建设计划,易卜拉欣打算拓宽帝国境内所有的主要道路,并用沥青混合石料铺设硬化路面,同时在途中建设更多的驿站和商队旅馆以便利商队和旅行者穿行。

道路修筑的工人则主要来自印度,易卜拉欣需要征发数万来自旁遮普的非穆斯林,还有战俘以及其他来源的工人。

为了激发劳动积极性,这些工人除去管吃管住还会获取等同于首都工人的薪资,对于非穆斯林工人还会配合其他措施以促进正统宗教的传播。

“陛下,这其中还有战俘与奴隶,他们也需要发放薪资么臣认为这样做无疑会白白增加诸多不必要的开支,还请您三思。”财政维齐尔不解地进谏道。

被任命为维齐尔的建筑师则对于这项开支十分欢迎:“给战俘和奴隶发放薪资最后也能通过赎身拿回,最后将这些赎回自由的在工程结束后全部集中安置即可。给服劳役的工人发放薪资则可以减少怠工、逃亡和反抗,臣认为不可为省小钱而蒙受不必要的损失。”

或许是因为财政状况十分良好,底万的各个维齐尔更倾向建筑维齐尔的意见,易卜拉欣顺水推舟地推行这个想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