少年母亲李氏为子谋划的“遗泽”他当然不会舍弃,事实上他已经有所参照,但他并不会完全照搬。
或说他的性格喜欢将命运掌控在自己手上,不习惯按照别人的预设轨迹去按部就班。
他今日要充分利用少年神童的身份、满腹的才学及他这个穿越者的信息优势,让贾琰名满京华,一举成名天下知!
名气越大,贾家就越加忌惮。
而神童贾琰遭遇宁府杀母夺家迫害的现身说法……无疑很容易引发读书人这个阶层的群体性同仇敌忾!
作为来自现代社会的穿越者,贾琰明白这是一种比“世言如刀”更为可怕的高端舆论力量。
至少,贾琰认为如此比官府,比什么大人物的保护更靠谱。
关于劝学诗,贾琰当然有太多的选择。
譬如宋朝皇帝赵恒的励学篇和朱熹的劝学诗,都丝毫不逊色于颜真卿的“三更灯火五更鸡”。
贾琰凝神定气,提笔一书而就。
“天子重英豪,文章教尔曹。
万般皆下品,惟有读书高。
少小须勤学,文章可立身。
满朝朱紫贵,尽是读书人。”
自有侍从走进亭中将贾琰的《劝学诗》取出交予吴默。
吴默接过打眼一看,眸中便立时泛起浓烈的惊艳色彩。
真的是字如其人,笔锋如龙,气韵万千。
吴默忍不住赞道:“贾解元端的好字!直画如剑,曲笔似藤。点若危峰坠石,撇如兰叶拂风!”
话音刚落,吴默陡然又眉飞色舞起来,拍手大叫道:“好诗!好一個万般皆下品,惟有读书高!实在是妙哉,妙极!”
一干士子围拢过来,纷纷传阅,惊叹声不绝于耳。
……
吴默手持贾琰的《劝学诗》飞奔进阁。
不多时,他又飞奔出来,凝望着贾琰神色兴奋道:“尹川先生云,贾解元诗才可追先贤,书法亦是大家风范,堪为当世神童。此首劝学,当名垂青史矣。
不知贾解元可要继续应题”
大儒邵邕自号尹川先生。
作为儒林的德高望,邵邕如此评价其实已经可让贾琰一诗成名,以常人之心态,多半见好就收。
但贾琰有备而来岂能半途而废。
他躬身一礼谦逊道:“微末之作,实不敢当尹川先生赞誉。请继续出题。”
吴默缓缓点头:“好。请仍以治学为题,为凌烟阁作楹联一幅。”
此时,贾琰已在众目睽睽之下,径自走进第二亭。
人声鼎沸中,贾琰伏案疾书。
“上联:风声雨声读书声声声入耳;下联:家事国事天下事事事关心。”
此为明代东林党人顾宪成所撰,东林书院的楹联,贾琰拿来用在此处,自然是恰到好处。
关键是政治正确,也符合时下读书人修身齐家治国平天下的道德高标。
吴默阅后,面色像打了鸡血一般涨红,情绪也更亢奋。
此联饱含深意,又颇具诗意,实乃旷世之作。
吴默小心翼翼卷起手中的宣纸,高举在头顶,神态肃然,走入阁去。
而在周遭士子此起彼伏的叫好声中,不断有人开始吟诵出声,而随着某君激动得捶胸顿足继而恸哭流涕,众人的情绪在瞬间被燃爆扩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