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69章 夜宴(1 / 2)

这一夜,明亮的圆月,高高悬于夜幕之中,月华如水,星月皎皎,那片幽蓝的夜空,此刻如覆寒雪青霜,又往暗沉添入一抹绚烂。</p>

今夜是中秋,月辉是那般清灵,万星闪烁粼光,却见……行宫之中华灯遍地,灿若星辰,竟恍如白昼一般。</p>

中秋前日,一袭明黄衣衫的大周天子,登楼远眺,但见天际一片寡淡云层,其下微微散出斜日的金红光泽,辉映着那点点灰色薄云,便觉如片片龙鳞一般。而行宫宫城前的雁山南麓,还隐隐可见其影廓,只是不如春夏时那般清晰了,想来……其上的草木多数业已凋敝,远远比不了上京城的盛世繁华。</p>

中秋当日,天子大赦万民,下诏改锦州为“盛京”,规制如燕京,以酬靖北军拓边之功。</p>

是日,盛京全城同庆,宗亲云集,百官入贺。</p>

当晚的夜宴,就设在行宫西苑太湖石山间的广阔高台之上,周遭秀石叠嶂,奇草斗妍,几株许大的丹桂,从旁里斜刺而出,一时亭亭如盖,不必风送,便可察冲鼻甜香。石间树外露出大片青天,正是赏月的绝佳所在。</p>

而在太湖石山与凉亭的空隙,中间隔着一泓湖水,夜风轻拂湖面,水波不兴;宁谧的夜,幽静的湖,一点儿一点儿的亮光,沿着不远处的湖心岛顺流飘来,瞬即照亮了大半个湖面,仿若萤火虫漫天飞舞,依稀灿然如画。</p>

再仔细一看,那竟然是一支支顶着橘灯的纸船,缓缓从湖心驶来,明灭的烛火,在风中扑扑闪烁。</p>

这一夜,本是中秋夜宴,帝后二人与宗室诸王、后宫嫔妃,酾酒临湖赏月。诸位王公贵戚,自然也是携带家眷,相随而行;后妃们亦是华衫彩服,珠坠摇曳,锦绣交辉,更时不时有阵阵娇声软语传开。人们挨次而入,列上珍馐佳肴,白玉瑞兽口高足杯中,盛着碧莹莹的醇香琼浆,更要添一枝明艳似得。</p>

这个时候,十几名近支宗室,几位郡主和郡马也都早早到场。与皇帝见过礼后,虽是天家,也难免姊妹兄弟,叔伯郎舅一番乱叫。未待宴开,临湖高台之上,已闻一片鼎沸之声。</p>

夜宴开始前,帝后并肩坐于高台御座上,两侧嫔御座席依次分列,而萧长陵的席位,便设在帝后之侧,虽离得最近,但并不相连,中间约有五六尺的距离,但他的座席已经远远高于其他诸王的座席。如此恩宠,纵观朝野上下,也就只有这位战功彪炳,裂土封疆的秦王殿下,才有资格与堂堂帝王平起平坐;因为,在许多人眼里,萧长陵的底气,正是源自他麾下那四十万靖北子弟与纵横如林的铁骑!</p>

谢婉心与李妍并排而坐,她与萧长陵的距离……虽然近在咫尺,中间只隔了一层单薄的纱幔;然而,就是如此触手可及的间距,对于这对曾经青梅竹马,情投意合,被天下人视为“神仙眷侣”的一双男女而言,此刻竟仿佛横亘着千山万水,又仿佛身陷一片虚无缥缈之境,愈发朦胧,愈发迷离。从入席至今,无论是萧长陵,还是谢婉心,他们都始终没有看向彼此,就好像两个素不相识的路人一样,真的极难想象,昔日上京城中明媚如日月的少男少女,如今居然疏离到了这般地步。</p>

萧长陵微微垂首阖目。</p>

回首往昔,从前那些年少不知事,终究如这湖上清波一样,随风而逝,隐匿在了滚滚的红尘深处。</p>

他与她,终究是回不去了。</p>

而今的他们,一个是坐镇边疆的塞王,一个是困守孤城的宠妃,从此,他与她天各一方,非黄泉路上,不复相望。</p>

至于宗室王公的座席,分别依照长幼尊卑的顺序而坐,时年二十一岁的燕王萧长彻,乃是先帝的幼子,当今陛下最小的弟弟,生性文质彬彬,喜好诗酒流连,擅辞赋,工草隶,精通音律,自号“凌虚子”,又无朝职在身,自是和楚王隆绪、汉王隆庆、宋王隆安三位皇叔,以及其余宗室同坐一席;只见,席上一位白发老者,轻闭昏寐双目,整个人如同老僧入定一般,正在闭目养神。</p>

“七叔,七叔……”一身亲王服饰的楚王隆绪见状,环顾四周,便轻轻抻了抻老者的衣袖。</p>

“啊?!”老者睁开浑浊的双眼,四下乱看。</p>

“别睡了,陛下看着呢。”</p>

“我没睡,没睡……”老者轻抚颌下花白胡须,面上倦意未减,依旧强作端肃知礼,沉着声音说道。</p>

这位被楚王唤作“七叔”的发白老者,不是旁人,正是文帝最小的儿子,景帝最小的弟弟,也是太宗皇帝最小的叔叔,如今在大周皇族中辈分最为尊崇,就连当今天子也得尊称一声“叔祖”的高寿老王——时年八十岁的宁王萧嗣。</p>

已是掌灯时分,临湖台前,兀自灯火通明,而另一端的偏殿内外……只有无数玄甲铮铮,执刀挺立的靖北军警戒得滴水不漏,气象森严。</p>

夜宴正式开始。</p>

一时间,临湖高台之上,权贵济济一堂,雅乐、妙舞与美酒相伴,只见宫灯高耀,凤管相和,酒浆果物尽皆铺排上了桌案。</p>

此次中秋夜宴,萧长耀布置得极为隆重,筵宴地点破例设在了从前北渝王室节庆款待亲贵的“临湖台”。为了着重凸显对自己那位军功卓著的二弟的尊崇与重视,萧长耀特意从上京带来了尚仪局的几名司乐和整套宫乐,作为筵宴奏曲。二十八名貌若鱼燕的舞女,身着华采四溢的服饰,随着乐声翩翩起舞,当真是一番天朝盛世的瑰伟气象。更不用提由尚食局司膳亲自掌厨烹调的精美御馔,可谓是陆地牛羊、海底参鳗、天上鲲鹏应有尽有,光是窖藏百年以上的琼浆,便足足开了五坛。就连满面冰霜,无心饮食的萧长陵也不得不承认,皇帝哥哥这一番安排,虽说是鸿门宴,可表面功夫却也是无可挑剔。</p>

忽而,夜凉如水,骤现星光。众人纷纷看向宴厅外的广场,一群曼妙的舞姬,手舞霓虹云岫,那一抹星光,正是由霓虹两端亮起的点点微光。</p>

为首领舞的舞娘,一身舞衣分外别致,袖边、裙边……皆随着她身姿的旋转,闪现一圈星光。衣美,人也美,肤如凝脂,眸若墨玉;人美,舞更美,舞姿轻曼若流云,腰柳柔折如梅枝,翩似飞仙。</p>

一向崇尚风雅,生性落拓不羁的燕王萧长彻,已然看得如痴如醉,目眩神迷,仿佛一双眼睛都被深深吸了进去。</p>

“好!”众舞姬一曲跳罢,萧长彻带头喝彩。</p>

与此同时,后宫嫔御亦在凝神观赏席间歌舞,沉醉不可自拔。众人笑饮了片刻,却未曾注意到帝后身侧的那一袭白衣,萧长陵的面庞,始终幽深如潭,无动于衷,一双冰冷的眼眸,闪烁着直欲杀人的目光,仿若一抹最为明耀的剑芒,一眼望去,便教人刻骨铭心,挥之不去。</p>

彼时皓月当空,湖上波光粼粼,有三五宫裳乐伎,坐于湖上扁舟之中,或素手抚琴,或朱唇启笛。笛声顺着和煦的微风飘来,细长有如山泉溪水,醇和好似玉露琼浆,丝丝绵绵……宛若缠萦的轻烟柔波,在耳畔萦绕不绝,湖边彩灯画带,悉数投映在微凉如绸的湖水中,让人仿似身处灿灿星河之中。</p>

“可是《太常引》么?”曹清熙一时失神。</p>

听得皇后脱口而出,萧长耀不觉唇角含笑。月光倾泻而下,洒落在大周天子的身上,缓缓勾勒出他高贵挺拔的身姿与轮廓。今夜的皇帝,衣着比之以往,更显恣意,一身暗灰色的薄氅,熨帖似地描绘出一代帝王的气度,内衬一件玄色襕衫,领、袖、裾饰以黑色缘边,足着乌靴,脑后垂下一条乌丝络带,腰系五色吕公绦,他的眉目清和,容止雅致秀逸,竟如文人名士,俨然不似一国之主。</p>

“朕倒是忘了,皇后出身名门,一向喜好江南词曲,只是这首《太常引》乃是北人所作,情词独到,颇有大家之风,毫不逊色于他作。”</p>

“陛下见笑了。但臣妾以为,无论北人南人,如今……皆是陛下的子民。”曹清熙轻轻侧首,牵动耳边珠络玲珑。</p>

萧长耀伸出手,在袖底握一握皇后被夜风吹得有些微凉的手,笑意温柔而深邃,如破云凌空的旖旎月色,静静地凝望着他的妻子。</p>

“看来,这普天之下……只有你最懂朕的心思。”</p>

一身红衣的曹清熙,依依望着皇帝,很有几分眉弯秋月、羞晕彩霞的风采;于是,皇帝遂与身侧的皇后絮絮低语起来,看上去旁若无人。</p>

临湖台楼宇之上,萧长陵凭栏而坐,夜风吹起他的白衣,也吹动着他那张平静如水的容颜,越发衬得他一身凛然的霸气;他的剑眉飞扬,目光炯炯逼人,神色从容,轮廓线条坚毅似铁,始终未曾褪去杀气,永远是如冰湖般的沉静,只有常年在疆场之上的摸爬滚打,才能缔造出这样冷绝的心性,这样凉薄的眼神!</p>

萧长陵的身后,凝然耸立着一位身形魁伟的黑甲大将,龙西风一言不发,腰佩“靖北刀”,手持一柄金光闪闪,长约一丈三尺的鎏金大戟,戟刺向天,戟杆杵地,这不就是秦王平时惯用的“虎威卜字鎏金大戟”吗?众所周知,龙西风自从军之日起,便在秦王萧长陵的亲兵大营效力,从一个底层的亲兵侍卫成为如今的铁浮屠中军副将,此人在战场上杀的人,流的血,可谓数不胜数,即便现在……他已经是朝廷敕封的正四品武将,可他依旧没有忘却自己曾是秦王殿下的亲卫,既是亲卫,便要履行一个亲卫的职责。所以今天,龙西风的任务,只有一个,那就是替他的大王执戟站台。</p>

洁亮的月光,照在萧长陵宽阔的额角上,他一边举觞自酌,一边凝望向那个令他思之慕之的美丽倩影。</p>

这一晚的谢婉心,比以往任何时候都要美。婉儿的一颦一笑,此刻全部映入了萧长陵的双眸之中:</p>

她的眉毛,不是时下仕女们精修细描出来的柳叶眉,而是自然舒展的罥烟眉,眉色淡淡,仿如宣纸上濡开的一笔水墨。润泽的肌肤之上,不带一丝妆容,纤尘不染,干干净净,细细看去,脸颊上还有两三点淡淡的胭脂,却丝毫不会影响到她本就十分美丽的容颜;而最美之处,便是她的那双眼睛,漆黑而又明媚的清眸,氤氲着一层露水,像是月光,又像是水光,眼神中总是带着柔柔的笑意,观者仿佛能从她的凝视之中探寻出一丝柔情,一丝清冷。</p>

望着自己心爱女人的容颜,萧长陵心底唏嘘不已,岁月……终究没有在她的脸上留下印迹,她,还是那么美丽;可是如今,他却再也不能像从前那样,将她一把揽入怀中,只能像现在这样偷偷地看她一眼,也许就是这么一眼,甚至还要承受天下人的非议,承受御史言官的讨伐,承受皇帝陛下愤怒的目光。</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