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二卷 乱世豪雄篇 第二章 如临深渊第十四节(1 / 2)

大汉帝国风云录 猛子 3117 字 2022-09-03

袁绍极度震撼,心神不定地在大帐内来回走了几步,然后下令罢议。他要好好想一想自己的将来,社稷的将来。

晚上,袁绍再度召集沮授、田丰、审配、许攸、郭图、辛评、逢纪、荀谌、陈琳、耿苞等十位僚属议事。

袁绍和诸吏们一年多来殚精竭虑,浴血奋战,无论在什么情况下,心里都想着重振社稷。但面对今日纷繁复杂,瞬息万变的局势,到底怎样重振社稷,他们却一直没有清晰的思路。田丰白天的那番话,犹如醍醐灌顶,拨云见日,让他们突然看到了前进的方向。

霸业是什么?扶持王室即谓谋霸业。

春秋时,天子失政,王权旁落,诸侯纷扰而起。率先挑战王室权威的便是郑庄公。郑庄公经常冒犯周桓王,周桓王率兵讨之,结果大败。霸权之锋芒,开始于郑庄公,但真正登上霸主之位的却是齐桓公。

齐桓公在管仲的大力辅佐下,国势日益强盛,不过,齐桓公没有去挑衅王权的威严,而是提出了“尊王攘夷”之策。他多次召集诸侯会盟,由自己担任盟主,扶持周王室,讨伐不臣诸侯,意图重建周公辅国安邦之伟业。周王知道王室衰落,皇权已轻,自己已经无力统摄天下。既然这样,那还不如正视现实,依托一方霸主稳定社稷。于是,周王诏告天下,赐齐桓公侯伯与王命,辅国安邦。(侯伯,即诸侯之长。王命,即持王命以号令诸侯的权力。)

齐桓公之后继为霸主的是晋文公。晋文公时,周襄王的异母弟弟子带率狄师(胡族军队)攻占了王城,自立为王。襄王败逃后随即向晋、秦两国求助。晋国大臣咎犯劝晋文公出兵勤王。晋文公遂出兵戡乱,帮助襄王复位。不久,晋文公又在城濮大战中击败强大的楚军,从此威镇中原。周襄王闻讯后,立即赐晋文公侯伯与王命,与自己共治天下。

这便是为后人所称道的“桓、文之功”。

当时,孔子以为诸侯的霸权能够辅佐周王,成就辅国安邦之业,所以称之为仁者的行为。但等到战国时,诸侯逐王,先后僭号,周王只好自称天王,以别于僭越的诸侯王。这时孟子看清了诸侯由称霸而称王,代周而立的实质,遂称春秋五霸为三王之罪人。

袁绍认为,在目前这种情况下,图谋霸业,辅国安邦,不失为拯救和振兴社稷的一条出路。自己本无谋篡之心,如果霸业可成,则社稷可兴,自己也可成就一番丰功伟业。但前朝诸多历史事实明确无误地告诉世人,称霸只是手段,称王才是目的。我如果要成就霸业,就要得到州郡大吏的支持。我如何才能让州郡大吏相信我称霸不是为了称王,而是为了中兴社裸之大业?现在这个时候图谋霸业,是不是不合时宜,或者时机未到,太早了?

田丰摇摇头,“此时图谋霸业,正是时候,若再迟延,振兴社稷就难了。放眼看看当今天下,天子蒙难,皇权旁落,各方势力雄起,国祚濒临灭绝,天下已经大乱。大人若不再图霸亚,则大汉亡矣。”

今日天下已形成五大势力。最强者就是董卓,董卓挟持天子和朝廷,拥有关中之利,手下有雄兵十万。只要他恢复了元气,短短数年来,他就能横扫天下。大秦国,本朝,都是起自关中而雄霸于天下。其次就是骠骑大将军李弘。李弘拥有天下最强悍的武力,却因为占据了天下最贫瘠的北疆,实力大打折扣。

再次就是大人。大人虽只有渤海一郡之地,手下也只有一万军队,但大人乃袁阀家主,讨董联盟的盟主,奉旨承制天下。仅此三样,就让大人拥有了天下最多的财富,得到了各地州郡的鼎力支持,同时还占据了天下最大的大义。大人若以此为基础图谋霸业,和董卓、李弘相抗衡,不过是举手之劳而已。

袁术因为入主南阳,又得到了荆、豫两地袁阀力量的绝对支持,再加上孙坚、孔?的相助,他也勉强可以算作一大势力。

黄巾军是第五大势力。虽然黄巾军是大汉叛逆,但他们的成败与否直接关系到了大汉和上述四大势力的生存,所以黄巾军绝对是当今天下一大势力。这是事实,我们不得不承认。

“大人同时面对四个对手,有几成把握可以击败他们?大人估计自己需要几年才能稳定社稷?”田丰问道。

袁绍想了一下,摇摇头,他心里沉甸甸的,一点信心和把握都没有。他无法回答。

“大人如果拿下冀州,以一州之地和董卓等四大势力相杭衡,估计能支撑多久?”田丰又问道。

袁绍沉思良久,长叹摇头。他还是无法回答。

“董卓会放过大人和袁阀,会饶恕所有参与讨董的人吗?”田丰说道,“不会,他会杀光所有反对他的人。”

“李弘会放过大人和袁阀,会饶恕所有拒绝承认当今天子的人吗?不会,李弘会杀光所有重建皇统的人。”

“袁术会甘心情愿臣服于大人吗?不会。至少目前不会。”

“黄巾军会放过摧毁社稷,推倒汉室的机会吗?不会,未来一段时间,黄巾军将成为我们最主要的对手。”

“既然大人已经走投无路了,那大人还犹豫什么?此时不建霸业,大人何时才能辅国安邦,振兴汉室,中兴社稷?”

沮授、审配、许攸等人紧随田丰之后,纷纷发表了同样的见解。袁绍顾虑渐去,随即下定决心,先图霸业,后兴社稷。

要图霸业,首先要一块立身存命的根基之地。

董卓现在有关中、关东和西疆。李弘有北疆。袁术据有袁阀的根基之地,荆、豫两地的所有州郡很快将成为他的囊中之物。袁绍现在只有一个渤海郡。所以袁绍的当务之急是立即拿下冀州,但冀州能不能作为图谋霸业,振兴社稷的根基之地?

诅授、荀谌、陈琳等人认为冀州应该是振兴社稷的根基之地。当年光武皇帝凭借河北之地中兴了大汉,今天袁绍一样可以效仿。以冀州之利,北上可以联幽州的刘虞、北疆的李弘,西进可以击黑山黄巾,南下可以平定青州黄巾军。一两年后,大人不但拥有冀青兖徐四州之地,百万带甲之雄师,更有无数英雄豪杰云集而来。大人的势力将遍布黄河南北,霸业可成。然后大人挟雷霆之威,先取袁术,后联李弘,西上共击董卓,迎天子还都于洛阳。此时天下形势已变,李弘以一北疆之地,岂能与大人相抗衡?至此大人可以独揽权柄,号令天下,征伐叛逆,社稷振兴指日可待。

此策的前提是袁绍要尊奉当今天子,要联合李弘。沮授的解释是,随着董卓退居关中,实力会越来越强,将来我们要想独自在关中和西疆击败董卓,非常困难。如果我们能得到李弘和北疆铁骑的帮助,事情要容易得多。相反,如果我们和李弘先打起来,董卓就会得利,稳定社稷的事也变得遥遥无期了。要联合李弘,就不要提皇统的事。至于天子,因为被董卓挟持已久,威仪尽失,只能退位。我们重振社稷,匡正汉室,不是为了当今天子一个人,李弘在这件事上肯定要让步。他不会为了谁做天子的事,和朝廷,和整个天下对抗。

田丰、审配、郭图等人对这个意见提出了反对。沮授这个策略是不错,但他这个策略是建立在李弘对大汉的绝对忠诚上。稳定社稷需要很多年,谁能保征李弘不会参与天下争霸?不会图谋王霸之业?洛阳大乱的前前后后大家都清楚,如果当初董卓不进京,或者进京后放弃权柄,带着西凉军回关中,哪里会有今天的社稷倾覆之祸?

还有,冀州的北面是刘虞,西面是李弘,一个是幽州,一个是北疆,都是穷地方。这几年因为中原叛乱不止,流民纷纷北上,两地人口暴增,再加上董卓之祸后朝廷应该给他们赈济也没了,所以两地现在危机重重,随时都有可能爆发叛乱。在这种情况下,李弘也好,刘虞也好,眼睛都盯着冀州。我们说一定保证北疆和幽州的赈济钱粮,但他们谁会相信?

田丰说,李弘肯定要拿下冀州,他不会让冀州控制北疆的生存,而且,他还一定会在我们立足未稳的时候攻打冀州。所以,冀州我们即使拿到手了,也守不住,无法作为根基之地。另外,李弘拿下了冀州,实力会突飞猛进,将来不存在向我们俯首称臣的可能。他和我们联手击败董卓后,肯定要和我们决战,这是双方无法避免的命运。

田丰等人随后提出以中原为根基的策略。占据中原,控制洛阳、兖州、豫州、荆州大部,然后再把势力向青州、徐州、扬州等地延伸,这样我们既能得到充足的钱粮,迅速发展实力,同时又能暂时避开和李弘的冲突,积蓄力量。将来双方即使打起来了,我们也能保证进退自如,立于不败之地。

但实现此策有两个难题,一是要尽快击败袁术,把袁术赶走。二是要尽快击败董卓,拿下洛阳。

要想击败袁术,首先就要占据洛阳,占据豫州,然后和刘表前后夹攻,到时他要是不走,就是死路一条。

要想占据洛阳,就要击败董卓。这次李弘策划的三路夹攻中路取胜之策,正是最好的机会。所以田丰建议袁绍,全力帮助和配合李弘。我们不仅仅出兵出钱出粮,更要听从朝廷的旨意,暂时不要动韩馥。这个时候我们和韩馥闹翻了,把韩馥逼得无路可走了,北疆军势必要失去钱粮支持。

但袁绍如果出兵去打洛阳,就没有兵力阻挡黑山黄巾军南下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