大家为了进出方便,于是就在院墙上另外开门,有时候一个两进或者三进的院子,中间的月亮门一堵,后墙上开个院门,就变成了两个单独的院落,前院出前门是走一条胡同,后院出后门走另一条胡同,再加上院子里后来又加盖了不少房子,所以早就面目全非,不仔细看都认不出来原来是一个院子了。
就以洪涛家的那个院子为例,按照那二爷的判断,他家的院子加上前面的院子,再加上更前面的一个院子,原来应该是一户人家的一个三进的大院子。结果不知道为了什么,这个院子被拆成了三个院子,最终到洪涛爷爷手中的,其实只是那个大院子的一个后院,现在那个正房最早应该是大院子的后罩房,所以这个院子是长方形的,而且没有正规的南房,现在的南房都是6、70年代后加盖的。
当洪涛听说自己家的院子不正规之后,立马就开始喜新厌旧了,他老是琢磨着去弄一处正规院子来。其实洪涛之所以这么喜欢四合院,并不全是因为以后四合院值钱,其中也有个人喜好的因素。后世里四合院比楼房值钱,也从另一个角度说明了,四合院确实比楼房更适于人类居住,什么接不接地气的问题洪涛就不深究了,至少出门之后能有个伸伸胳膊踢踢腿的空间吧,总不能晒个太阳都得走一站地,那住着多不舒服啊。
今天洪涛就见到了三个规规整整,从来没翻建也从来没改动过的好院子。其中那二爷说的那两个院子最是规整。而且面积也大,国子监里面那个院子,是个标准的三进院儿。最少也有五六百平米,房子上还有兽头,正房都是前带廊后出厦,就连院子里都铺着大方砖,还有现成的大水缸和鱼缸,保存得非常好,一看以前这户人家就是个大户。搞不好还是做官的。
另外在积水潭北岸的那个院子也很不错,稍微比国子监这个院子小了点,但是它门口的景色好啊。一出门就是岸边一大排垂杨柳,一抬眼皮就是一潭碧水,整个积水潭就和你们家自己的花园一样。夏天穿着游泳裤衩开门走两步就游泳了,冬天直接穿上冰鞋出来。抬腿就能滑冰。院子后面就是德胜门路口。交通也方便,沿着积水潭走半圈,就是积水潭医院,看病不能再近了,这种院子才叫风水好呢,住这里至少能多活好几年。
可惜的是洪涛没这个命啊,到不是他买不起这两个院子,现在的院子已经空了。主人家都跑国外投了亲戚,估计是前几年折腾的够呛。不敢再在国内住了,刚开始能投奔海外亲属,就赶紧卷着细软撒腿跑了。
但是人能跑,院子跑不了啊,那就只能是贱卖。而且这两家人胆子已经吓破了,都不敢留下自己家里人卖,只是托付给老街坊老邻居帮着给张罗张罗,能卖出去就卖,卖不出去就这么扔着吧。要价也很低,每平米的价格甚至比洪涛在新街口买的那两个杂院还低,两个院子加起来都不到十五万块钱。
问题是洪涛知道这两个院子后来的命运,让他不敢去住,生怕惹来一身麻烦。如果熟知京城的人,都应该知道,从21世纪开始,就有一大批达官显贵们开始琢磨起四合院来了,而国子监这条街就是首当其冲。
从孔庙的西墙开始,一直到这条街的西口,整条街道北边这一溜四合院,全都被一个挨一个的翻修了,大门一个比一个牛x,雕梁画栋、曲径通幽。住进去的人都是带着勤务兵或者私人保镖的,院墙上各种现代化安保设施一应俱全,还有拉着电网的,派出所还专门在街中间设立了一个24小时执勤的岗亭。
只要脑子不糊涂的人,就应该知道这里是个什么所在了,洪涛当然脑子也不傻,他没觉得自己兜里揣着几个小钱就能在这里占据一席之地,而且还是最好的那块儿。与其买过来折腾半天,装修好了等着别人来提醒自己该搬家了,还不如干脆就别去凑合,自己能吃几碗干饭就去干几碗干饭的事情,如果脑子发热,那分分钟有人教你该如何做人。
国子监这所院子洪涛是不敢去染指,积水潭北岸那个洪涛就更不敢了,后世里那里直接就拆平了,然后仿照着恭王府那个规模起来两个大宅子,停车场的扶手都是汉白玉的,就差往大门上镶九九八十一颗门钉了。里面住的是谁咱就别瞎猜了,反正你琢磨啊,孤寡老人肯定是住不进去的,洪涛也就是踢踢寡妇门、刨刨绝户坟的本事,这样的人家来了只需要一句话甚至一个眼神,那自己照样也得搬家,走慢了都得惹一身骚,所以这里白给也不能要,那不是便宜,那是炸弹。
好在还有一个旧鼓楼大街的院子来安慰洪涛的小心灵,这个院子比那两个就又低了一个档次,顶多算个标准的两进院儿,不过房屋质量还挺好,不管是正房还是厢房,前面都有门廊,南房下面还有一排葡萄架,铺满了半个院子,中间那颗石榴树也够年头了,树干足有小腿粗,树梢已经超过了房顶,结满了红彤彤的大石榴,看着就那么喜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