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二七七章 援北(2 / 2)

“装备……”田镇南苦笑了一下道:“在这里咱们可是没爹没娘的孤儿呀!那么多缴获,都被司令部调去给桂军了;咱们等着委员长的物资,也不知道牛年马月才到……”

大家愁眉苦脸地准备分手各回直属部队的营地,但这时却忽然听到一阵阵高昂的战歌传来,口音怪异让人听不清;亏是三人都纵横多年,听了一会总算是听了个大概:“我们来自云南起义伟大的地方,走过了祟山峻岭,开到抗日的战场。弟兄们用血肉争取民族的解放,发扬我们护国、靖国的荣光。不能任敌人横行在我们的国土,不能任敌机在我领空翱翔。云南是六十军的故乡,六十军是保卫中华的武装!云南是六十军的故乡,六十军是保卫中华的武装!……”

是滇军的部队!(前边中央军、西北军、东北军、桂军都恶战连场过了,马上滇军闪亮登场……现在的历史只知道歌颂领导人指点过的东西,没见谁写过那支一个军硬扛日军三个甲种师团主力二十七天,掩护台儿庄大捷各主力安全撤退的铁血雄师了……)

六十军也曾有部队参加了前边的战事,但都是以某某先遣支队的形式上来的小部队,一时归入到二十军团一时又到了第二集团军,虽然在战场上表现不错但大家还是不大了解这支部队。在今天的会议上司令部正式把六十军划归到第二集团军序列,并且让这支部队成为本次防守的主力,但是在田镇南、池峰城、张轸这样的铁军铁将眼里,他们还真没敢把希望寄托在这些身材特别矮小,看上去病怏怏的云南部队身上。但是现在看眼前步过的官兵军容,看军队的士气,倒是让他们有种大吃一惊的感觉,也许这支滇军还真是支强军!

如果三位将军知道这些他们在徐州见到的六十军部队仅仅是徐州联络处的预备部队而不是精锐,六十军的主力已经全部在台儿庄一带展开正面迎击日军的话,他们紧锁的眉头大概就会舒展些了。因为六十军确实是强军,超强军!(历史上六十军是在台儿庄东线布防,当时边打边撤的五十一军和二十军团在中都南调了,台儿庄一线就成了六十军独挑大梁的战场。)

六十军和很多地方军阀派上抗战第一线的二流部队不同,他们是滇系部队的主力之一,所有武器装备均由云南省政府历年购自法国、比利时、捷克等国。山炮稍微落后,是清朝末年训练新军时购自德国克虏伯厂,年代久远但型号性能并不算差。士兵多是从云南各地农民子弟中征集而来,年龄偏大但体力却因自然高原环境锻炼保持得不错,受过较长期的军事训练。他们多数排长、班长及一部份士兵有丰富的实战经验;连长以上军官大都出身于云南讲武堂,打过多年仗具有实际指挥作战能力。

六十军在人数上更是惊人,和大多数习惯喝兵血的北方部队两万人左右一个军甚至几千人也敢叫一个军不同,六十军因为有点像私军一样的性质,一直是卢汉直接把持着部队的后勤供应和队伍常态保持,这个军的人数有四万多人!

四万多滇军子弟中少数民族彝族、白族等众多,这些山民非常淳朴;他们很多人在从军的时候才开始接受文化教育,学的文化全部和军纪以及革命理论结合起来,所以在军纪上很好。出了云南后滇军各部在沿途受到各地民众的慰问,虽然大多数人并没真正理解抗战意义,但他们面对慰劳群众的热情却是受宠若惊而士气大振;因为本质上的纯良和少数民族传统教育中的种种感恩以及义气等等因素,使他们成了一路上军纪最好的部队之一,也是深受各处驻地百姓欢迎的部队。(发现很多这个时代的文艺作品都喜欢把滇军写成狂抽鸦片,纪律散漫、作风懈怠的部队。但在我自己的资料中却显示六十军完全不是这样子:他们在军纪评比上屡受军政部表扬和当时的社会民间报刊赞誉,以前一个滇军老兵给我看过他们进军一路上收集到的各地报章对他们的赞誉,竟有沿途十几个城市之多!在训练上六十军更是让德国顾问看过几堂课后便上报蒋介石该军已经有良好现代化陆军训练基础,是一支强军……)

这支部队全师出现在徐州战场其实也是很突然的,他们本来是总司令部预备作为保卫武汉的主力之一,但是蒋介石在得到李宗仁再三要求援兵的时候没舍得把刚刚在河南练出来的几个中央军新主力师派上去,便让六十军上了。六十军原来得到的命令是到兰考集结,但是火车到了兰考却不让他们下车,直接运到了徐州,而且先头部队还越过了徐州到了临枣支线上下车!

可以说很多的六十军官兵是到了战场才知道的,但这些淳朴的官兵原本就一心求战,知道被运到战场后不但没有惊慌相反人人唱战歌个个兴高采烈像过节一样!(是我认识的那个老兵说的,他当时是连部的副官,在兰考车站才知道要继续东进,到了徐州士兵们才知道是到了前线了,当时官兵竟然在火车站上高唱军歌庆祝!……谁说那个时候官兵都是被迫上战场?那个年代慷慨赴死的军人多着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