从1895年起,到1914年,利用将近二十年的时间,日本政府不仅在台湾岛上建立起一整套殖民统治秩序,而且也摸索到了榨取殖民地经济价值的好方法,在台湾岛上,日本的商人和企业建立起了现代化的工厂,木材加工业、造纸业、制糖业、轮船运输业……这些现代化的工业与企业确实改变了台湾岛的面貌,但是却改变不了被殖民者心中的伤痛,从日本殖民统治建立之初起,岛民的反抗就没有停止过,但是由于力量对比太过悬殊,最终这些反抗都被日本殖民当局全部镇压下去,日本在岛内的殖民统治不仅使用了高压手段,也同时使用了怀柔手段,利用满清朝廷的无能刻意扶持起一个所谓的“日籍台人”阶层,这些岛内的顺民不仅在岛内高人一等,就连去了福建,也往往拿出“二鬼子”的傲慢姿态,动辄轻慢那些与他们讲着同一种语言的同胞,也正因此,在福建一带,“日籍台人”普遍遭到敌视。
更为重要的是,日本商人和企业利用台湾岛与福建相隔不远的地理特点,以台湾岛为基地肆无忌惮的向大陆地区进行走私活动,这严重干扰了中国的对外贸易。
这一切的根源就在日本政府那边,没有日本政府对台湾岛的殖民统治,就不会出现这些光怪陆离的景象,如果中国军人能够收复国土的话,这一切光怪陆离就会逐渐消散。
作为海军军人,他们当然也想收复国土,但是问题在于,以目前的国家实力,能做到这一点么?台湾岛是远离大陆的岛屿,如果海军不强,那么武力收复基本上不可能,即使陆军和空军能够击败日本军队,日本政府恐怕也不会轻易放弃台湾岛,毕竟,日本在这里经营了差不多二十年,对于日本而言,台湾岛的利益已经与日本帝国紧紧的连在了一起。
以前,台湾岛与大陆之间的贸易占整个岛外贸易的一半以上,但是现在,经过日本殖民当局的精心策划,台湾岛与大陆之间的贸易量已经下降到了微不足道的程度,而与此相反,台湾岛与日本的贸易额已占全岛贸易量的百分之九十以上,台湾岛确实已成为日本东亚殖民贸易体系中一个重要组成部分,“东方印度”,确实不仅仅只是一个蓝图而已,日本政府正在将这一蓝图变为事实。
但是凡事有利就有弊,日本将台湾岛纳入其东亚殖民贸易体系,这固然给日本的财阀和商人带来了滚滚财源,但是另一方面,由于孤悬海外,台湾岛的防卫严重依赖于海军舰队,一旦日本海军舰队无法顾及,那么,连接台湾岛与日本的海上航向就极易遭到攻击。
也正是看到了这一点,所以,中国军方才会将特混舰队调往东海,执行海上袭扰任务,在分散日本海军力量的同时,也对日本的对外贸易进行打击,击沉或者俘获若干艘日本商船、货船,这只是一方面,更重要的意义在于,这些海上袭击行动将严重动摇日本商人的信心,日本疲软的国内经济将更加雪上加霜。
不开战则已,一旦开战,全体国民必须拿出视死如归的勇气,这一点,是在开战之前就已被中枢确定下来的战略,因为中枢很清楚,日本政府绝不会讲道理,不将日本人打疼,他们就不会妥协,更不会向中国让步,必须让日本人明白一个基本事实:为了维护国家利益与国民利益,中国中枢政府不惜抱着同归于尽的想法与日本决一死战,而且中国军队也有这个实力。
当然,中国军队的这个实力似乎不包括海军水面舰艇部队,对此,程璧光心里非常清楚,也正因此,他才会急切的想将潜水艇部队编入海军直辖部队。
在此次出击东海的行动中,潜水艇部队也派了两艘远洋潜水艇协助特混舰队作战,而且那两艘潜水艇早在开战之前就已前往台湾岛附近海域执行侦察任务,与其它的潜水艇不同,那两艘潜水艇在特混舰队司令程璧光下达攻击命令之前是不会主动对日本舰艇采取攻击行动的,以免打草惊蛇。
相比空军,潜水艇执行海上侦察任务更为灵活,由于航程的关系,普通侦察机很难对台湾岛以东海域执行战术侦察,但是潜水艇却可以在台湾岛面向太平洋的一面执行侦察任务,而且它们做的也非常好,目前来讲,两艘潜水艇已经将台湾岛东部沿海地区侦察了一遍,这对于特混舰队的行动无疑是非常有帮助的。
现在,程璧光就坐在舰长室里,研究着刚才收到的一封电报,这封电报是五分钟前刚刚由在台东海域活动的“鳐鱼”号远洋潜艇拍发过来的,内容就是日本舰队的活动情况,根据电报上的情报来看,现在活动在台东海域的日本舰艇不多,而且多是炮舰、布雷舰一类的轻型军舰,这些军舰不仅数量少,而且分散,根本不是中国海军特混舰队的对手,现在出击台东海域,正是最佳时机。
“回电‘鳐鱼’号,我舰队已抵达预定海域,正等待增援舰队赶来,在特混舰队赶到一号海区之前,潜水艇部队不得擅自发起攻击。”
程璧光很快草拟好了回电,交给副官,命他去电报室拍发,然后走出舰长室,登上露天舰桥,举起望远镜,向南方海面眺望。
他在寻找那支赶来增援的“增援舰队”,那支驱逐舰队是从广东起航北上的,按照海军部的部署,那支驱逐舰队现在应该已经就在附近海域了。
一旦驱逐舰队赶到,特混舰队才真正名副其实。