甚至就连一个署理的名义上职务,都没有给郭晨。反倒是,在老爷子的授意之下,这大半年来骁骑营的大事都一直是自己在处理。临时负责骁骑营的郭晨,负责的也就是骁骑营的日常训练与管理。在骁骑营无正式主官的情况之下,调兵进京接防手谕只能下给郭晨。
看看手中手谕,这三位尚书加上枢密使,也只能相对苦笑。户部尚书倒还好说一些,黄琼这种雷厉风行做派,这些日子里面他早就已经习惯了。至于粮食方面,虽说不知道英王多要三成军粮究竟要做什么,但他却知道得益于这位英王精打细算,眼下户部粮仓里面粮食不缺。
去年秋粮下来,自己也在第一时间之内,便调集了十几万石的粮食。将陕西路原本被官员盗卖一空,而空空如野的几个粮仓,都重新给填满。英王多要三成粮食的原因,虽说他不是很清楚。但至少这三成军粮,对于现在的户部基本上没有什么压力,所以他是最轻松的一个。
至于那位枢密院使,以及兵部尚书两个人的脸,快要愁城一个包子样了。三日之内,更换掉三千匹战马,还有很大一批的武官,除非成建制的对调,否则真的很难完成。御林八军虽说直属殿前司管辖,可眼下的御林八军究竟是一副什么德行,他们两个还是很清楚的。
这些年来一向四平八稳,不用参与边军论调。只要敌军不打到京城,根本就不用上战场,生活的异常安稳。又掌控着京城诸门,可谓不是一般肥缺的御林八军,都快成了那些恩萌,或是恩补为官的世家子世袭地盘了。十个八品以上的武官里面,至少有五六个是世家子出身。
这些世家子,在多年倚红偎翠,钟鸣鼎食生活的调养之下,先祖骨子里遗传下来的血性,早就消磨干净了。你让他站站岗、摆个仪仗混日子,在京城沿街巡查还行。让他们带队守备各个城门,敲诈勒索进出京城的行商,甚至是进京述职的官员,更是手拿把掐。
若是让他们上战场,恐怕调令一下他们自己便得炸窝,十个之中要有九个会辞官不做。三千骑兵,就算按照二百武官来计算。搞不好,要有一百五六武官要重新调配。这么大的人员调动,别说三天,就是三个月完成,都几乎不太可能。关键是,空缺的武官这么匆忙那去找?
看着脸都快愁成包子样的这二位,黄琼心中微微一叹,也是极其无奈。事实上,老爷子要调御林八军参加平叛,这件事黄琼根本就不赞同。如今上上下下,到处充满了祖先留下的骨血,早就被消磨余烬世家子的御林八军,究竟是一副什么德性,他又岂会不知道?
从去年大行皇后葬礼上,他就看出这群家伙,便是连当朝皇后葬礼,摆出的仪仗都敢糊弄。让他们上战场,那与杀了他们有什么区别?虽说因为自己插了一脚,殿前司也搞了几次整训。甚至还从边军调回了部分武官,可这近一年的时日下来,整体上的变化相当的有限。
调这群人上战场,说他们去滥竽充数都好是好听的。不牵西京大营的后腿,就已经很不错了。这件事情虽说最早的始作俑者是自己,可问题是他是一国之君,金口玉牙一开,谁又敢有二话?君无戏言的道理傻子都知道。他居然说了话,自己也只能硬着头皮照办。
自己搞出这么一出来,也是因为担心被这群纨绔拖了后腿,一种临时抱佛脚的无奈选择。他其实更想到的是,这二位能够当场拒绝,以便自己有借口不带这群纨绔去西北。只是让他失望的是,这二位在看了看听罢英王这几个要求,却依旧不动如山的皇帝一眼。
哪怕脸都愁成了包子样,也没有开口拒绝自己这个不合理要求,甚至连话都不再多说一句。在送走三人之后,黄琼也只能很是头疼的以手抚头。深深的为这两个家伙,只知道一味的维护圣意,而不知道体谅他这个具体办差人而头疼。
自己那个不合理的要求,但凡有点职业道德的人,都会拒绝的好吗?谁都知道,三日之内换下小二百的下层武官,这个差事是绝对完不成的。而对于御林八军的底细,这二位恐怕比谁都清楚。
这两个家伙,却是脸都愁成了包子样,却依旧不管不顾的答应,这实在让人无语的很。其实黄琼并不清楚,他的这点心思,以那两位久经宦海的老臣,又岂会真的看不出来?对于黄琼这个不合理要求,他们又岂会不知道真的很难办到?可他们更了解的是,皇帝的性格。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