随着常浩南的话音落下,PPT也随之被翻到第二页。</p>
上面是一副航发结构示意图,和一张相当简单的表格——</p>
《第四代战斗机基准发动机性能指标》</p>
推重比:~10</p>
涵道比:0.3-0.4</p>
风扇压比:3.8-4.5</p>
高压压气机单级压比;1.08-1.46</p>
总升压比:~25</p>
涡轮前温度:~1850K</p>
加力推力:150-155kN</p>
中间推力:95-100kN</p>
……</p>
涡扇10当年为第四代动力留足了升级空间,这是不少人都知道的事情。</p>
但几乎谁都没想到,能足到这种地步。</p>
眼前的数据,几乎和F22上面使用的F119PW100发动机处于伯仲之间。</p>
尽管在诸如加力油耗等方面有一定差距,但更多也是由于性能取舍不同,而非技术层面的绝对落后……</p>
如果刚才那页PPT,还可以当做是常浩南给大家画出来的饼。</p>
那这份表格,就算到不了把饼给做出来的程度,至少也算是看见面团、面案还有擀面杖了。</p>
一时间,整个会场,包括宋家祥在内,都颇有一种幸福来得太突然以至于有些措手不及的感觉……</p>
“常院士,这……应该还是那个涡扇10改……没错吧?”</p>
宋家祥带着几分不确定的语气问道:</p>
“我是说,研发的时间表方面……”</p>
常浩南自然明白他的意思,当即点点头回答道:</p>
“一般来说,第三代战斗机发动机受其基本结构的限制,无法通过简单改进来满足第四代战斗机对动力装置的全部要求,所以需要发展全新的第四代动力。”</p>
“但因为涡扇10的特殊情况,我们可以不用再重新走一遍研发流程,而是可以在其基础上进行修改……我个人建议,至少在研发阶段,我们就管这个动力叫涡扇10G,多少还能迷惑一下外人……至于定型之后叫什么可以等以后再讨论。”</p>
但很明显,大家的关注重点都不在名称这种细枝末节上面。</p>
要知道,各单位之前基本都是在按照涡扇10B的性能规划设计方案。</p>
而现在……</p>
常浩南眼尖地发现,601所那边已经引发了一阵骚动,似乎是在现场更换新的方案——</p>
本来四代预研就颇带着点开脑洞的意思,所以每個研究所内部也不可能只有一套准备。</p>
既然预计的动力水平大变样,那内部各方案的优先级自然也要出现变化。</p>
他借着一个狭窄的角度瞄了一眼,发现出现在对方电脑屏幕上的,是一个虽然细节有所不同,但似乎和F22有几分类似的方案。</p>
不过,就在他们这边手忙脚乱的时候,坐在旁边的611所顺利抢得先机。</p>
“同志们,那就由我先来抛砖引玉说两句。”</p>
率先开口的是如今已然接过611所总师职位的杨韦:</p>
“现代航空隐身技术的基础仍然是以飞机外形隐身为核心,吸波材料也好、或者是等离子隐身等技术也罢,至少在未来15-20年里还难以占据主要地位,所以实现隐身的措施也相对统一,区别主要在于飞机在隐身要求标准下采用什么样的气动设计方法和翼面构成。”</p>
他这番话的用词非常谦虚,但看气势却是直接奔着给会议定调的意思来的。</p>
而在说这段开场白的功夫,会务人员也已经把投影仪的线路切换到了杨韦面前的电脑上:</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