反倒把郭林给整的更焦虑了。</p>
而如此明显的情绪变化,自然逃不过张维永的眼睛,</p>
“我说老郭。”</p>
他故意在语气中加入了些许打趣的意味:</p>
“经过你手的项目应该也不少了,今天这就是个平常的阵势,反应不用这么大吧?”</p>
“那不一样……”</p>
郭林说着揉了揉有些发胀的额角,但一时间又不知道该怎么形容自己内心的感觉。</p>
载人航天,毕竟不是一般的项目。</p>
不能按照一般的级别来判断。</p>
见状,旁边一直没说过话的林森明突然插了进来:</p>
“老郭之前半辈子干的事都是琢磨怎么送人上西天,现在突然要把人安全地送上天……估计是心里有负担……”</p>
一句话,让张维永差点没憋住。</p>
当然,这也只是随口一说。</p>
实际上,921工程中涉及到送人上天的部分,早在2001年初就已经完成了。</p>
从神舟二号到神舟四号,都是完全具备载人能力的全状态验证飞船。</p>
之所以重复三次测试,只是为了尽可能保证万无一失。</p>
至于他们所负责的部分,跟送人上天也没什么关系。</p>
倒不如说,只是和921工程相互借东风,实现资源的最大化运用而已。</p>
不过,这突如其来的冷笑话,倒是让郭林的感觉好了不少。</p>
也就在此时,三人来到了局长办公室外面。</p>
门没有关,显然就是在等着他们。</p>
直到走进去之后,郭林才注意到,除了办公桌后面的栾文杰本人以外,旁边沙发上还坐着另外一个人。</p>
他很快认出,对方是载人航天工程副总指挥和测控通信系统负责人,沈俊荣。</p>
“坐吧。”</p>
栾文杰放下手中的文件,朝着另一边的单排沙发示意了一下:</p>
“我听张维永同志报告说,你们打算发射一个由四颗小卫星组成的卫星群,解决航天器和地面之间实时通信的问题?”</p>
张维永和林森明二人本来就是航天局的工作人员,因此这个问题显然是主要面向郭林的。</p>
“解决还谈不上……”</p>
后者深吸一口气,回答道:</p>
“但是,利用四颗有通信中继功能、工作在MEO轨道上的卫星组成一个无中心通信网络,确实可以有效扩充航天器与地面进行高通量数据传输的时间窗口。”</p>
“举例来说,对于运行在典型近地轨道上的目标航天器,可以保证在至多50%的运行时间内,与地面维持往返时延350ms以下,可用容量不低于15Mbps的通信能力……”</p>
“……”</p>
实际上,这个中继卫星群在最初设计时的服务对象,是像海洋一号那样,运行在太阳同步轨道的侦察卫星。</p>
但一步到位直接上实践系列的跨度确实有点太大,研制周期和投入成本也比较高。</p>
于是,常浩南和张维永最终决定退而求其次,先发射四颗百公斤量级的小卫星,在技术层面验证可行性。</p>
就这样,测试窗口恰好跟神舟五号对上了……</p>
而另一边,沈俊荣在听到郭林针对性十足的例子之后,原本平静的脸上也不由得泛起些许波澜。</p>
载人航天工程本身,已经有了一套包括境内外地面站和远洋测量船在内的测控通信体系,用于保障飞船关键阶段的运行状况处在地面掌握当中。</p>
但一来,受到研发时的硬件条件限制,这套系统只是保障了最基本的功能,重点在于传输控制信号和反馈信号。</p>
二来,地面测控站的覆盖范围实在有限,而且很不规律。</p>
要想实现较长时段内的连续通信,就只有等飞船通过本土上空的那一段时间。</p>
具体到神舟五号,大概是在轨时间的10%出头。</p>
按照飞船轨道一个半小时的运行周期计算,就是大约10分钟。</p>
除去一些必要且无法完全公开的工作沟通之后,留出来的空当少得可怜。</p>
只能安排进去展示国旗、与家人通话等几个典型环节。</p>
换句话说,就是不太出片。</p>
当然,作为华夏的第一次载人航天任务,即便只是个别象征性的画面,也具有难以估量的影响力。</p>
但如果像郭林所说,能将这一数字提高到50%。</p>
哪怕只是其中一圈的50%。</p>
也意味着一个半小时当中有连续的40分钟可以直接观察到飞船的舱内情况。</p>
无论从技术验证还是宣传意义上,都堪称质的飞跃。</p>
尤其是在2003年这个时间节点上。</p>
一次成功的载人航天宣传,对于华夏,乃至对于全世界,都有着颇为特殊的意义……</p>
(本章完)</p>
www.mbeoge.cc。m.mbeoge.cc</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