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四百二十一章 优势在我(2 / 2)

“先民是我们民族的骄傲,而你们则是后人的骄傲,希望你们再接再厉,继续发扬奋斗精神,为民族创造更多优秀的技术!”

“哗啦啦。”

数百位技术人员热烈的鼓掌。

发展了六年,从北平开始,逐渐到山东,山西,陕西,河南,然后是南方江淮,湖广,福建,广东,广西,四川等地,中华重工聘请了大量的工匠。

靠着自身的优势和体量,大量的匠户来到北平,加入了中华重工。

乃至发展至今,中华重工七级和以上的匠户,有了高达四百余人的丰盛成果。

眼前的四百余人,在北平可是有政治特权的,受到法律的保护,哪怕是犯法也不会由地方衙门直接处理,而是由长史府派人程监督。

“在未来的发展过程,对于技术人员的支持和扶持,乃至社会方面的待遇,将会坚定不移的下去,并且最终定为祖制,万世不变也。”

朱高炽大声的说道。

观众席上,数百位技术人员更热烈的鼓掌起来。

当朱高炽讲完话后,二十位获奖的技术人员上台,由暂代管北平布政司的墨麟登台,由布政使出面颁发奖章。

这是朱高炽要求的。

以前是王府出面,以后不光王府出面,三司都要出面,形成官方上固定的风气。

在战场期,这些来自各地各工厂各司的技术人员,在散会后很快返回。

工匠是很聪明的群体,只是整体上比较沉默。

真正接触过工匠群体,会发现这个群体有点大智若愚的智慧,秦汉唐宋明,工匠都是比普通百姓生活要高一些的层次。

所以他们知道做什么对自己是最有利的,看得要长远些。

这部分群体声音并不大,但是他们默默的做着更多的事情,这是他们对北平最大的支持。

例如氨水和农药。

“第一家真正的化肥厂,设立于天津吧。”

朱高炽回应道。

化工是污染型工厂,现在可没有环保设备,天津靠海,更有利于保护环境。

往大海排污,是世界都在做的事情。

朱高炽可没有这么高的奉献精神。

等大明排污个数百年,再向世界主动提倡环保,多么好的理由,让落后国家采取环保的生产方式。

“有了这家不受限的化肥厂和农药厂,以后田亩的产量不知道会增加多少呀。”

李友直高兴的笑道。

氨水的产量来自于焦炭炼制厂,焦炭炼制厂生产中的废水,也就是氨水被收入,最后制作成颗粒化肥。

虽然焦炭炼制厂的产能增加了许多倍,但是氨水的生产始终受限于此。

如果要让更多的百姓使用上廉价的化肥,需要有专门的生产提炼技术,突破这个瓶颈。

对焦炭生产诞生的氨水过程,经过几年的研究,终于有了新的提炼生产技术。

农药则是历史上明朝的技术,未来的天工开物里的记载,不过现在提前问世了。

以砒霜拌种,加上其余的辅助材料。

砒霜又叫砒石或信石,是含砷化合物,主要成分是三氧化砷,可以用于农业上拌种拌秧,以防病虫鼠害。

属于无机杀虫剂,优点是制作工艺简单,缺点是高毒,人饮用后死亡率高,因此已经被禁,有了更好的替代物。

但这可是大明。

化肥和农药都属于神器一样的存在。

前者让农作物增产,后者避免农作物减产,双管齐下就是史无前例的大丰收。

“农业的病害虫一直是大问题,农民要在田地里一个个的抓虫去病秧,可以说极为的辛苦,大大影响百姓的身体健康。”

“发展农业技术,就是为了让老百姓们能种更多的田亩的同时,还要省力轻松,减轻种地的劳苦,并且大大提高田亩的产量,让老百姓的生产环境和工人一样提升起来。”

“北平的粮食稳,那么北境的粮食就稳,随着时间坚持的越久,北平的发展将会越快,潜力也会越大!”

朱高炽信心十足的说道。

“优势在我!”

社会报上,刊登了小王爷的话,四个大字成为标题。

“庆祝北平农业大丰收!”

“在天时些许不如往年的局面下,北平诸地的田亩产量不但没有减产,反而迎来了巨大的增产!”

“上下一心,齐力奋斗,团结对外,人定胜天!”

“咚咚锵。”

“咚咚锵。”

夏收完后,北平的乡间锣鼓喧天,欢庆热闹。

今年的北平,总体的亩产增加了五成。

夏麦秋粟。

一年的产量有望增至三石。

这可是北方,虽然不如南方一年有些地区的四石,但已经是史无前例的大丰收。

(本章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