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一百五十七章 铸造厂(2 / 2)

唐宋的海上贸易,主要对象是阿拉伯人。

阿拉伯人是中西方的中转站。

把东方的商品,不光是留在本土贩卖,也运到西方去卖,中国的商人主要在东南亚,后世印度一带。

到了元朝,蒙古人征服了阿拉伯,因为战争,自然也就终止了与西方的贸易。

明朝建立。

虽然推翻了元朝,但是蒙古人在阿拉伯,印度的势力并未消退,所以海上远洋贸易是行不通的。

一直要到十五六世纪,蒙古在世界的舞台衰落下去,西方人才突破了这个枷锁,来到了东方。

但是东方北部的草原,是蒙古人的发源地,可没有西方这个便利,一直纠缠了两三百年。

所以在西方人到来之前,大明的海上势力,主要停留在东南亚。

总之。

明初的世界形势,不要想着远洋贸易。

因为世界都陷入了黑暗。

阿拉伯等地区不提,西方还处于愚昧的中世纪,互相征伐之中,自己都养不活,没有商品没有金银。

能摸得着的只有南洋极少特产地区的贸易,例如香料,是大明需要的。

日本还处于战国,朝鲜刚刚结束内乱。

但是朱高炽看重的是渔业。

“渤海是不同的。”

“渤海风平浪静,渔源丰富,非常适合发展渔业。”朱高炽向朱棣强调。

朱棣摇了摇头。

“你怎么解决倭寇?不解决倭寇,发展沿海捕鱼,岂不是为倭寇提供了利益。”

打到日本。

朱高炽把这句话压下了心里,这个想法不合时宜,以目前的生产力,太不成熟。

而不能从根上解决倭寇的来源,看起来的确只有禁海之策。

“那就诱之,再狠狠的消灭他们。”

孙岩突然说道。

朱棣和朱高炽不约而同望了过去。

“把他们诱惑到陆地上,一举歼灭他们,让倭寇不敢来犯。”孙岩沉声说道。

这是个笨方法。

虽然如此,可也只能如此。

因为永乐年间,金州就是用的这个方法,用空城计把倭寇诱惑到陆上,歼了数千倭寇,保证了辽东数百年的海上太平。

还有一个办法,那就是建立海军。

用大量的战舰,在一望无际的大海上去倭寇捉迷藏,通过时间来逐渐压缩倭寇,一艘艘的消灭倭寇。

这个法子也是笨方法。

朱棣来了兴趣,和孙岩谈起如何把倭寇诱惑到海上,军略之事,朱高炽闭口不谈,侧耳旁听。

他是希望能把倭寇尽快消灭的,不然他在金州建林场,矿场,船厂的计划就无法展开。

目前来看,只能指望朱棣和孙岩。

不久后。

老将孙岩赴任金州中左所担任千户,等待朝廷流放到辽东的第一批罪民。

朱棣安顿好了孙岩的事,正准备叫来长子,何他谈谈心,让他收敛些,却得知长子离开了北平。

“比咱都要忙啊。”朱棣忍不住咋舌。

有点父皇的影子。

想到此处,朱棣内心得意,也就暂时放下了此事。

从密云到北平,途径怀柔,顺义各县,长达一百六十余里,支线五十余里的铁道,率先通车了。

打仗的事交给朱棣,能不能把倭寇一举歼灭,朱高炽也指望着朱棣,他离开了北平北上密云,成为了这段铁道第一个客人。

“咔嚓咔嚓。”

马车夫各个都是人才。

身高体壮,控马技术娴熟,一般人胜任不了。

两节铁道马车,平稳的在铁道上迅速行驶,上面乘坐了朱高炽和二十余中华重工的头头脑脑。

中华重工已经不是普通的工厂,而是一座含军户和民户的,军商结合组织垄断集团。

“打通了运输通道,密云铁矿和密云铁厂,即将迎来市场的爆发,下一步就是彻底挖掘出潜力。”

朱高炽的桌前,坐着周世丰等人。

隔壁的桌子,坐着朱能,丘福等武官,都等着汇报工作。

周世丰翻着厚厚的计划书。

冶铁厂主要是把铁矿炼城铁料,铸造厂是把铁或者钢铸造成想要的铁器或者其它形状。

后者可以看做民间的铁匠铺。

例如平凡的世界中,孙少安进城,在城中的铁匠铺过夜,铁匠把铁料烧红不停锻打成形。

例如前年朝廷下诏,运十万斤至陕西给与各卫,速造兵器,以备去年北征之用。

“小王爷是想我们自己建造铸造厂吗?”周世丰边问边合上计划书。

“还在犹豫中。”

朱高炽笑道。

自己办铸造厂,和促进民间铸造厂各有利弊,一时间很难下决定。

(本章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