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一百二十七章 局势(1 / 2)

崇祯大帝国 故土难离 1530 字 2023-08-07

第一卷风雨飘零

雨水顺着棕衣渗到内衣,寒冷刺骨。

可杨廷麟和倪元璐二人却不觉得冷,心中热血沸腾犹如某种发情的动物。

铮铮铁骨,皇上对他们的评价,不可谓不高?

这也是他们毕生所求。

有此一句,人生值了!

“皇上曾言,如今大明的命运已经艰难到了极点,可朝臣只求道理上讲得通,就是不看看形势的轻重。

只喜欢发表自己的见解,却根本不考虑事情的发展。

朝堂上天天你争我吵不说,私下里还要争斗不休。一个人干事,却有许多张嘴巴在那里议论。

在一边提意见的人总是争意气长短,笔锋巧拙,却一定要强迫别人听从自己的话才可以,这哪成呢?

就说你们弹劾温首辅一事吧,你们扪心试问,是公心还是私心?参倒他了,你们东林党人又有谁人可为相?

就算你们推荐一人,又是否就能担此重责,稳定朝堂局势?抑或能力挽狂澜,还大明一个朗朗乾坤?

你们若能找出来,卢建斗也跟你们在一起弹劾温首辅,有吗?”

寒风中,卢象升挺起胸膛,目光锐利如刀,说话掷地有声,一改平日里笑眯眯人畜无害的模样。

这才是真正的卢象升,一个以国为重的国士。

刚刚涌起的热血瞬间冷却,杨廷麟和倪元璐二人被卢胖子这番振聋发聩的喝问,羞愧得恨不得钻进死人堆里。

是啊,他们弹劾温奸相,不过人云亦云,不过是集团利益需要罢了。

至于说温奸相倒台,谁能代替他稳定朝局,老实说,他们是没有考虑的。

似乎,这不是一个国之重臣应该做的事情。

铁骨铮铮,他们当不得皇上如此评价。

倪元璐挺身朝卢象升一辑,沉声说道:“多谢卢督点拨,汝玉受教。”

或许,这就是顿悟吧。

当然,如果不是此情此情,他原本没这么快上道。

应该说是坏境改变了他。

过去,倪元璐的生活一直过得很滋润。

和其他东林党一样,谈话不是在酒桌上,就是在青楼里,何曾有过在死人堆里的?

这次,崇祯皇帝让他来到西北,一路上目睹百姓之艰辛,时有感触。

终于,在此时被卢胖子点化成功了。

东林党人,确实务虚不务实。

目的达成,卢胖子捻须微笑,招呼他们边走边说。

“伯祥,本督想让在天雄军参赞军机,而汝玉则负责军法军纪这一块。

你们不知道啊,本督天雄军在作战的时候,虽然个个奋勇争先,但一遇战事不顺,却能轻易地就崩溃了,你们知道其中原因吗?”

“请卢督赐教。”二人微微俯身答道。

“正所谓成也萧何败也萧何!

天雄军之所以能战敢战,那是因为军中的将官上下皆是本地人,彼此都沾亲带故。

一人阵亡,人人拼命。

可裙带关系固然能极大地维系军中的团结,可另外一个问题也出来了。

一旦仗打得不顺,有人撤退,别人却不好阻拦,也跟着一溃如注,天雄军中的军法形同虚设。

说到底,军队缺少纪律,就如同一个鲁莽的孩子般——任性。”

踏着泥泞的道路,卢象升慷然而谈。

“任何一支军队和一个人一样,都有他本身的禀性。练兵,其实就是将军队练出本身的气质来。

如此,才能算成功。其他,都是假话。

可江山易改,禀性难移,天雄军上下将人情关系看得太重,这样是成不了铁军的。

不能成为铁军,自然也就锻造不了皇上口里的军魂。

故而,强军当如戚少保般,首重军纪,方能成军成魂。”

雨水中,卢象升高大的身躯迈步向前,睿智的眼神掠过天际,坚定的脚步溅起片片泥泞,却难阻挡他前进的决心。

一个人,能单独带出一支军队,本身已具备将帅之才的资质。

若能再进一步,加上无敌战绩,就是旷世名将。

这些,老卢都懂。

过去,没机会。现在,机会来了。

寒风扑在脸上,长须抚动,曾经那个书生已然不在了。

“清点伤兵,妥善安置。”回到府衙,他一面擦拭水渍,一面下达命令。

不久之后,一名亲兵递过信件过来禀报:“卢督,中路军大败,汤九州战死,左良玉畏敌,贺人龙独木难支,流寇兵围南阳府,洪督求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