最终,躺在床上辗转反侧的月华心软了,站在窗前长吁短叹的香沉也心软了。
三人在两日后搬离了那个小院,重新入住侯爷府。
宫里派了人来教习宫中繁琐礼仪,正是太皇太后跟前的秦嬷嬷,她不仅是这几日负责教导月华,以后也将留在她的身边伺候。
秦嬷嬷在侯府被奉若上宾,态度却丝毫并不倨傲,盛气凌人,相反谦恭谨慎,一举一动都透露出良好的规矩与修养。她对于月华的教导特别严苛,一丝不苟,月华不仅不恼,反而十分虚心,将她的话尽数牢牢记在心里,也给予应有的敬重与颜面。她明白,宫中容不得自己任性,稍有差池,便会殃及池鱼,秦嬷嬷教导自己的,看似琐碎,实则都是将来安身立命的根本。
秦嬷嬷的身份其实有些尴尬,因为是太皇太后举荐的人,不得不重用。而且几人进宫之后,人生地疏,关系错综复杂,必然需要有人提点。秦嬷嬷是宫里的老人,顾虑周全,实乃良师,但始终是两条心,难以亲近,绝非佳仆。
反倒是魏嬷嬷,知道了秦嬷嬷的身份后,生了一较上下的心思,唯恐自己将来被月华冷落,多少有些失意,侍奉的时候格外殷勤,关怀备至。月华也不点破,任她提心吊胆去。
许多的人主动地上前奉迎,三房五房里两位舅爷和舅母也专程来了常乐侯府,给她带去满车的绫罗绸缎,金银珠宝,作为她进宫之后上下打点的花费,铺路的金砖。二舅爷位高权重,并不曾露面,却也是差人送了礼单过来,贺礼更为丰厚。另外告老还乡的常家二太爷,还有月华并不识得的许多“至亲”也闻风而至,仿佛雨后春笋一般,从四面八方冒出来,各种奉承,谄媚,令她应接不暇。
廉氏与常凌烟识趣地回避开,并不怎样露面,对于贺礼却是来者不拒,全都收下,从中顺手牵羊。
月华每次见常凌烟,心里多少还是有些不是滋味,当日邵子卿脱口而出,并未来得及解释的那半句话深深刻在她的心里,固执地相信了,常凌烟就是当今的少年帝王心仪的女人,心目中的皇后人选。也怪不得她那般仇视自己,太皇太后乱点鸳鸯谱,自己嫁入紫禁城,算不算是鸠占鹊巢呢?太皇太后用右相之位换来的这个位子,自己又能坐多久?
她经常这样胡思乱想,将这些纷乱的想法深埋在心底里,满是忐忑。夜里也经常会惊梦,感觉自己身上的担子沉甸甸的,压得自己喘不过气来。常家一门的荣辱存亡,果真就这样交到自己手中了,她伸出自己拈针搓线的一双莹白素手怔怔出神,突然就觉得力不从心。
当初一怒之下做出的决定,将来会不会后悔?
凌曦过来寻她,满心满眼的欢喜,压抑不住的兴奋与雀跃。她说:“月华,我终于看到了黎明的曙光。我等着你将来为我指一门好婚事,跳出这个坑!”
她突然又觉得,自己的这个决定挺值。
就这般忐忑着,矛盾着,终于等来了册封圣旨。
太皇太后命司礼监,礼部四位官员,又请了一位德高望重的老王爷与老王妃作为传礼官,还按照民间习俗,备了几色皇家聘礼,一对大雁,一只红顶白羊,金银茶桶,黄金万两,锦缎千匹,珠宝百箱,车载斗量,披红挂绿,掌礼司安排了极大的排场,一路风风光光至常乐侯府宣旨,不能不说极是隆重。在京中更是造成了极大的轰动,潮水一般涌过来,争相围观。
按照形式,过了纳采,问名,纳吉,纳征,告期,便是迎娶之日。
正副使率领的仪仗队与龙亭,出太和门,一路浩浩荡荡,至常乐侯府迎娶长安王朝最为尊贵的皇后。
月华头戴九龙凤冠,身着深青色饰红罗玉带礼服,三跪三拜正式册封大礼毕,乘坐十六人抬护凤辇,在钟鼓司一路喜乐齐鸣中,经由皇宫正门大清门,抬至乾清宫,再换乘孔雀顶轿,至祭天神坛,由宫人搀扶着,与陌孤寒一同缓步攀至神坛顶,在司礼监的唱引中,祭天,拜祖,金凤宣旨,将金册奉于交泰殿,教授金宝,叩谢皇恩,拜见太皇太后和太后,反反复复三跪九叩,然后接受百官朝拜,方才礼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