bqg34
宝珠在家里做了整整两个月子,其实也不算是完全的做月子,因为在那之后,她也没时间出来,天气这么冷,孩子也离不开人。每天都吃好多,宝珠最担忧的事情就是孩子们没有奶吃了。怎么也得要想办法吃饱了肚子,还得让营养丰富起来才行。
满月之前,父母终于来了,虽然还是有点别扭,但是带来的东西可是实打实的,之后看女儿忙活着两个孩子,果真是劳累的很,什么事情都要公婆和兄嫂帮忙,这欠的人情用什么还?用钱,用人情,什么样的人情,把儿子送出去?看闺女一门心思就想着两个孩子,那心疼劲儿,怕是没男人都不在乎,可要是抢了他的孩子……
袁德福和裴秀芬是老实正直的人,对女儿太溺爱了,天娇宠了,他们错了,这一点他们承认,但是,闺女的脾气已经成型了,现在需要扭过来,他们表示,无能为力了。而若是女儿发火了,他们表示,在见证了女儿现在的日子之后,他们也不敢多说什么了,反正闺女得支持,不管她打算做什么。所以,袁家就开始隔三差五的给闺女捎东西。二月二,岳德福更是带着猪头肉和白酒来串门的,还给袁家的老大家的两个孩子一人一包大白兔奶糖,这是最高档的奶糖啊!
礼下于人必有所求,这个大家都懂,之后裴秀芬偶尔也来照顾女儿几天,但这两个宝贝毕竟是薛家唯二的孙子,若是薛涛战场上出了啥事,这两个孩子就是他唯一的血脉。别说裴秀芬这个外婆来照顾,就是宝珠照顾孩子,公婆和大嫂都看着的,深怕虐待了他们老薛家的孩子。
另外一头,薛涛知道了自己得了两个儿子,又收到了照片,可是乐的不行,战斗没结束,他还不能回去,但是信上大哥说了,这两个孩子生下来不容易,照顾起来更不容易。他媳妇现在就围着孩子转,每天忙的昏天黑地。两个孩子的尿布让家里都拉上了彩旗,这还不够用呢!
两个孩子脾气大的很,根本不吃奶粉,更不能等,否则能哭的背过气去。据说,也就是孩子们的爷爷说,这两个小子这么能折腾,肯定是好的。顺便还写信,让薛涛把孩子的名字给起了。
薛涛绞尽脑汁,也想不出好名字,后来决定,一个叫薛高平,一个叫薛广渊,这是两个地名,不过听起来也不难听,也无所谓了。
等到开春雪融化了,薛家的双胞胎也终于算是出来见客人了,上午十点,薛大成和方梅抱着孙子,坐在院子里晒太阳,出去村里走了一圈,获得了无数的夸奖和羡慕,让老两口心里特别的舒服,他们老薛家有后了。再加上两个孩子长的白白胖胖,对谁都笑,可不是招人喜欢吗?而且,这两个孩子,收拾的可真是干净,衣服是衣服,包被是包被,做工细,布料又软又密实,都说薛家老二的媳妇是个手巧的,如今看来真是不错,这孩子侍候的,香喷喷的,跟城里的孩子似的。
而此时在家里的宝珠,则是想办法修炼,想办法让自己能够吃点肉食。春天不应该打猎的,好在家里的猪长成了,今年的价格还有所提高,但是现在宝珠至少半年内都得吃好的,吃油水大的,家里的鸡就算是都吃了,也不够。索性卖了猪,就直接买了几只鸡,剩下的钱慢慢花,但是,宝珠30多块钱明显是不够的。有钱不能往出拿,总是拿娘家的也不是个事儿啊!
正发愁的时候,方梅和朴凤兰风风火火的进来了,一坐到炕上,看到了两个小子睡觉呢!宝珠坐在炕里靠着窗户的位置绣花,两个人一脸喜气,宝珠笑着说道,
“有什么好事啊?”
方梅喜滋滋的先开口了,说道,“现在搞四化建设,发展生产,咱们镇上要建立一个肉联厂,一个钢铁厂,咱们村里打算办一个织布厂,都听说你会织布,会喜欢,咱们村的生产队长刘宝友跟我说了,让你教会怎么村里的妇女怎么织布,让你领头一份的公分。”
宝珠呵呵,且不说现在没有几个人会织布,就算是会,她又为什么教呢?又不像前两辈子有师徒情分,又没有什么好处。教他们都是应该的,不知道什么叫教会徒弟,饿死师傅吗?宝珠对婆婆说道,
“织布不算难,难的是能织好,如果是织手工布,也没什么难的,可既然是搞现代化的,那肯定是用机器来的,我可不会。我没有办法教。再说这绣花的手艺,是我奶奶的祖传秘籍,”向来都是传给媳妇,不传给女儿的,要不是我妈不想学,我奶奶从小把我养大,我是学不了。可你让我现在这手艺教给别人,妈,你想想,将来大哥家的儿媳妇,我未来的儿媳妇,会不会埋怨您今天的大公无私啊!”这话说的让人舒心,朴凤兰就想生儿子,方梅一听孙媳妇,那也是一脸对未来幸福生活的向往,心动了。
宝珠又借着说道,“我奶奶就跟我说过,过去教给别人手艺,那都是磕头弟子,将来要尽孝的,给的孝敬不能少了,出师后头十年的收益,师傅要分大头。可现在就让我去教人家,最多就是多几个功夫,别人还不领情,不道谢的,将来要是形势变了,大家都可单干了,咱们却把发财的法子给出去了。那对我们家有什么好处?再说绣花,绣的简单的,有基础的人,最多学了一年,也就是能看,达到能卖的程度,少说要学五年,他们愿意等怎么久吗?”
朴凤兰也想学呢!听了这话说道,“五年?要这么久?”
宝珠把自己绣的绣棚给朴凤兰看,那上面绣的是双面绣,银白色的丝绢上,一米绣的是黄白花的胖猫在照镜子,另外一面,则是完整的猫头,机灵可爱,憨态可掬。那花猫的毛都清晰可见。朴凤兰看了一面,又反过来,看了两次才发现不对来,
“这两面怎么不一样呢?哎呦,跟画上去的一样。”
“这就是双面绣,我奶奶说过,这样的绣品若是放在以前,一千大洋都有人要,现在即使没有人绣了,可这手艺可是谁都喜欢的。我这样的手艺,可是从四岁开始,就拿针了。练习了十来年,这还不算最好的。你让她们学,我教不出来。也不想这么便宜了别人。”
朴凤兰是觉得,这么一说,自己家肯定吃亏的,听弟妹的意思,将来自己的儿媳妇也是可以当徒弟的,这要是其他人都学会了,那还有什么优势。将来给儿子说亲,人家听你家有这么大的本事,那还不上杆子来?要知道,不管是什么时代,这手艺人都是饿不死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