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龙固乡的隔壁山头,齐政和县高官王清华弯着腰,沿着崎岖的山路前行。及至文冠果基地时,背上的衬衣已经被汗水浸透。
“这就是文冠果?真的能成活吗?”王清华看着半人高的树苗,有些纠结道。
有一句俗话说:在山上种活一棵树,比养活一个娃娃还难。
下决定的时候不觉得,但直面实物的时候,他才直观地体会到,自己的仕途将维系在这一株株半人高的树苗上,不免心有惴惴。
“当然能成活!”背后一个洪亮的声音传来。
一位体型微壮的中年人漫步过来,听到王清华的质疑,不假思索的回应道。
没钱看?送你现金or点币,限时1天领取!关注公·众·号【书友大本营】,免费领!
齐政轻咳一声,介绍道:“这位是我们嘉谷的文冠果技术顾问马专家,也是他破解了文冠果移栽成活难和‘千花一果’的难题,被业界称为‘文冠果杂交之父’……”
马专家的人生堪称传奇,他本是一名报告文学作家,在写作过程中抗旱节水的文冠果一见钟情,从此矢志不渝研究文冠果,成为了一名文冠果专家。
他的梦想就是在荒山、荒坡、荒原,甚至沙漠、戈壁里都种上文冠果,让西北绿起来,把大西北建设成为一个山川秀美的地方。这很符合嘉谷的理念,因此嘉谷实验室主动邀请他合作研究,并在他的研究基础上,又经过七八年的培育,才得到新一代稳产高产的文冠果品种。
王清华连忙与他握了握手,道:“对不起,是我妄言了。”
马专家大手一摆,声若洪钟道:“没事,你的顾虑也没错。文冠果确实是一种移栽成活难的植物。在研究培育文冠果期间,我失败了很多次,也正因为一次次的失败和嘉谷实验室的加入,才解决了这一难题……”
文冠果是深根性树种,在水肥充足、光照强的条件下,一年就能长二米多高,杆长得高根就扎得深,挖苗时只能带二十公分,而且主根发达了侧根就弱了,所以移栽成活率就低。
而要规模化种植,首先要解决移栽成活率低的问题。经过实验室和马专家的联合研究,摸索出了一套严格主根侧根长度、药水泡根、泥浆蘸根和塑料包根等繁杂的移栽技术措施,才保证移栽成活率在95以上。
当然,成活率很重要,但果实收获才是重点。
“明年就能产果?”听完马专家的介绍后,王清华惊喜莫名。
只有能赚钱的生意才能长久的做下去,如果是能快速赚到钱的生意,能更长久地做下去。他都赌上了仕途,自然希望文冠果能源林的生意能快速赚到钱,从而形成互惠互利的关系,进而帮助扶贫工作继续。
“不仅能产果,还能多产果,产好果。”马专家得意地笑道。
而说到这一点,他就不得不佩服嘉谷了。
他自认是一个外行,只会最简单粗暴的培育方法——精选全国56个地方的优良品种进行杂交,发现那一棵苗挂果早、挂果多,就摘下来进行进行第二代育苗。这样连续选育,以培育出高产文冠果种苗。
而嘉谷加入研究后,这一进度大大加快。也不知道是不是嘉谷氪金经验够丰富的原因,仅经过四代选育,新一代文冠果品种高产性能就已经极其稳定。
一般文冠果都是三瓣的,也有个别四瓣的,但新一代文冠果两年就开始挂果,而且出现了大量四瓣五瓣的果子。
“真是个氪金的世界。”马专家内心也不得不如是感叹。
县高官王清华才不在乎谁的功劳更高,他只在乎能不能保持稳产高产:“我了解到,文冠果树龄可达300余年,新品种的盛果期能保持二十年以上吧?”
各地的文冠果产业化尝试可谓是泥沙俱下,鱼龙混杂。它们大都是由野生采集而来的,前期发展较快,后期却陷入了低产的死胡同——换言之,文冠果退化的速度超乎想象。
也是因为嘉谷一贯良好的声誉以及成果频出的过往,很多人才敢相信文冠果新品种产业化的可行性。
齐政笑了,轻抚文冠果叶片,语气轻松却不容置疑道:“您放心好了,种植文冠果的农户起码可受益三代人,这可是一年种,百年收的‘铁杆庄稼’!”
让作物一年比一年高产,他不敢断言;但保持作物品质稳定什么的,他最拿手了。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