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393章 走出国门,国际品质(3/4)(2 / 2)

齐政点头,说道:“确实,对一款国内还未见过的米油着手研发,几乎没有人知道如何开始,没有任何经验可循,甚至没什么资料,从设备,到技术,对于嘉谷乃至中国来说,稻米油都是一片空白。

一切从零开始,没有捷径,大大小小做了上千次试验,大部分都是无功而返。我们还走过不少弯路,比如说曾引进一整套脱蜡设备,但完全没有派上用场。不过探索就是这样,总要有代价。

大家可能不知道,作为新晋油种,稻米油自身成油不易,约150公斤稻谷才能产生1升油,目前是世界技术人员公认最难炼的油种之一。由于对原料要求高、工艺复杂,即使是发达国家,精炼技术也一直难有突破。实际上,要想达到稻米油天然营养元素保留,前提又不牺牲产品品质,需要强大的工艺支撑和技术沉淀。”

记者敬佩道:“对于那时初生的嘉谷而言,可以说是孤注一掷了吧。”

齐政没有反驳,接着说下去:“随着嘉谷的发展,稻米油精炼技术也取得了一定的进展,生产出了初步的稻米油,但更大的困难还在后面。

我们每隔一段时间就会从岛国和各个国家搜集稻米油样品,拿回来做各项指标的检验和对比,公司管理层都非常重视费者对产品的体验,反反复复叮嘱技术人员,要求各项指标都要优于行业水准。集团对稻米油的品质研究,一天也没停歇过。

你们能想象吗?在双一万的产品升级过程中,工厂每跑一次做实验,如果不成功,浪费就是200-300吨的油,数亿的投入。这是绝大多数普通企业想都不敢想的牺牲。”

记者说道:“但是嘉谷熬过来了!”

齐政微笑:“是的,我们熬过来了。事实上,稻米油生产的每一步,都充满挑战。因为它的成分非常复杂,并且不同稻米品种的各种成分含量差别较大。在精炼过程中,必须综合考虑各种成分的处理,才能够炼成适合食用的稻米油。

我们专门为稻米油组建了一百多人的研发团队,通过无数次实验,终于将产品技术和品质提高到世界领先水平。加上嘉谷原产地建厂、大米加工厂规模较大等优势,保证稻米油生产原料的新鲜。

现在我们的嘉谷稻米油,要经过五十多道精炼和品控工艺,每一道生产,都必须经过严格品控,才能生产出两大核心营养素——谷维素、植物甾醇平均含量同时达到10000pp的上乘稻米油,其营养和品质能够达到上佳平衡。

我想在这里特别表扬一下我们的稻米油研发团队,他们真的是非常了不起,能在这么短的时间内,取得这么大的突破,简直是嘉谷的骄傲!”

虽然前面的“故事”大多是胡扯,但齐政对于嘉谷实验室研发团队的赞赏是实实在在的,毕竟,自己开挂只能为他们提供最优质的原料,稻米油却是变不出来的,真的是靠技术人员一手一脚研发,攻克了无数的难题,才有今天的成功。

要知道,原时空是金龙鱼率先取得稻米油生产和登陆岛国的突破,但这个时间是在近十年后;由此可见嘉谷实验室的那群挂逼,在“万念归一阵”集中注意力的开挂下,有多牛叉了。

记者不禁感叹道:“也只有这么棒的技术团队,才支撑得起嘉谷稻米油,去和拥有一百多年稻米油研发历史的国家同台较量啊!”

齐政抿抿嘴,缓缓道:“其实这也是我们逼自己的。只有与真正的国际品质同台较量,才能检验我们的品质。赢了,没什么,这条路继续往下走;输了,知道自己输在哪了,更要继续研究下去!因为我们只想给老百姓最好的。”

记者笑道:“现在看来,嘉谷稻米油能远销海外,折服稻米油发明国,就是对中国稻米油品质的最好认可了。对了,嘉谷稻米油登陆岛国的过程顺利吗?”

齐政轻轻摇头:“可以说是费尽了心思。大家都知道,岛国人有一种‘国产信仰’,认为自己国家本土出产的东西品质是最高的。

当然,我们不能否认他们对产品的用心程度。但正是他们拥有的这种高度自信,外来的品牌很难打动岛国的消费者和市场。”

齐政默默腹诽道,小岛国甚至自信到想将核辐射污染区出产的大米按照高出本地售价三倍的价格出售到沪市等地的高端市场,说“想看看中国消费者的反应”,这还能说什么呢?

岛国社会对新生事物的态度从来是充满疑虑的,他们从内心深处抵制改变,在新生事物的一百条优势面前,岛国人会用“可能不安全”和“暂时用不惯”来明哲保身。岛国食品安全的严苛更是举世皆知。

齐政举了个例子:“要想让嘉谷稻米油进入岛国市场,相应的岛国米油协会无疑是最佳切入点。

几经周折,我们的代表见到了岛国米油协会的会长。会面时间并不长,他如数家珍地介绍起了嘉谷稻米油的优点。岛国米油协会会长只是礼节性地点头示意。

最后,当我们的代表提及嘉谷稻米油有出口到岛国的想法,那会长只是笃定地说了一句‘不可能’!”

记者听得入神了,下意识问了一句:“然后呢?”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