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朝廷不但不追究他们的叛乱罪责,并且保留他们所有的爵位。”
“朝廷唯一的要求,就是郑家族人,全部迁往京城恩养。”
朱云飞这话意思很明白,只要郑森能够牵头,招抚郑家水师人马归降朝廷。
背叛朝廷罪责,可以既往不咎。
但前提郑家参与叛乱的族人,全部作为朝廷人质,从此由朝廷圈养在京城。
这个条件看似苛刻,但对于郑森来说,无疑是证明他的最好机会。
历史上郑芝龙率领一众兄弟,背叛南明投降清廷。
被清廷押解去了燕京关押,最后因为郑森的反清,全部被清廷所杀。
而郑森却是不为所动,坚持坚决反清复明,并在南明覆灭前夕,率军从荷兰红毛人手中,收复了宝岛弯弯。
最终成就不世之功,被世人所崇仰,成为民族英雄这个光辉形象。
以朱云飞对郑森的了解,以及郑森在历史上的所作所为。
朱云飞提出的这个条件,郑森绝对会同意。
虽然郑芝龙是他父亲,但从小接受儒家教育的郑森,骨子里印刻的东西,只有一条,那就是忠孝不能两全。
既然选择了忠于大明,忠于君主。
郑森只能选择不孝,也或许是因为这个原因。
导致郑森的儿子郑经,孙子郑克爽孙基本都不怎么讲究孝道。
福州城中的战斗,被郑芝龙软禁在城南南安候侯府内的郑森,一开始并不知道。
直到战斗结束,施天福派了一队将士,围住了郑家宅院。
郑森才知道朝廷的平乱大军,竟然杀入了城中。
郑森有兄弟多人,虽然他们这些兄弟,大多数是同父不同母。
但作为郑芝龙的长子,郑森因为从小受到良好的教育,加上聪明好学,长相俊朗。
在郑森童年时代,就有相士给郑森相面,说他贵不可言,由王侯之相。
为此郑芝龙对于这个长子,从小就十分器重。
即便郑森的母亲,只是一名扶桑岛国的女子,可因为对郑森的喜爱,郑芝龙对于这个扶桑的妻子,也是颇为宠爱。
虽然郑森的母亲是扶桑人,但有一说一,那就是郑森的母亲,是福建海商的养女,也就是说郑母,实际上也是从小受到汉文化的洗礼。
这也是郑森年少时期,受到母亲教育,对于中原文化,以及大明忠心不二的原因。
南安侯府内,这个时候除了郑芝龙的一些美妾外,也就郑森和两个弟弟在府中居住。
“大哥,朝廷平乱大军入城,父亲生死去向不明,我等兄弟如何自处?”
郑渡和郑恩如今都未及弱冠之年,也为参与具体的军政事务。
如今面临危险,都显得有些慌乱。
正比起来一身襕衫,相貌堂堂的郑森,则要显得从容淡定的多。
“二位兄弟不必慌乱,父亲背叛朝廷,那是不忠。”
“你我软禁在府邸,并未参与叛乱事宜,我相信朝廷自有公论。”
郑森作为兄长,即便内心不安,但他还是维持了作为兄长的气度。
说实在,此刻的郑森还是十分震惊的。
满打满算从他父亲叛乱开始算起,到今天也不过十六天的时间。
朝廷的大军竟然杀进了福州城,这份应对手段和速度,用神兵天降来形容,一点也不为过。
正在郑家兄弟惶恐不安之际,熊汝霖在卫兵的引领下,来到了郑家宅院。
“大公子,将士们没有冲撞了你吧?”
熊汝霖行礼问道。
“熊大人,请坐,想必你前来,应该是来为我解惑的吧。”
郑森平静的拱手一笑,示意熊汝霖入座。
看着年纪轻轻的郑森,却有如此气度和稳健。
熊汝霖也不由暗赞一声:“郑芝龙倒是生了个好儿子。”
“大公子说的不错,本官此次前来,是奉了朱太傅的军令,前来请大公子出山。”
熊汝霖知道跟郑森这样的聪明人交谈,藏拙掖着没有用。
当下直接说明了来意,并把朱云飞答应的条件,尽数说了出来。
“为国尽忠,是身为臣子的本份。”
听完熊汝霖给出的条件,郑森没有丝毫犹豫,便沉声说道。
“我郑森愿意为大明,为陛下鞠躬尽瘁,死而后已。”
“至于我父亲以及族人,他们对朝廷不忠,朝廷自有法度,我郑森无权要求朝廷赦免。”
“如若家父被处死,那也是他触犯国法,所应有的罪责。”
郑森的决绝,着实让熊汝霖都为之惊叹。
“大公子深明大义,本官佩服。”
熊汝霖由衷的双手作揖,表示敬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