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四百章:压力转向朱标(1 / 2)

又一日,太阳初升。

驱散一夜寒冷。

整个金陵城瞬间苏醒。

百姓纷纷走出小屋、小院,开始为一天生计忙碌。

途中,遇到相熟者,总要聊上几句,有关北征的话题。

“燕王陆军第一镇攻克张北后,再没消息传回吗?”

“你不知道?昨天刚传回了新消息。”

“什么,快给俺说说?”

“燕王和太子分兵了,燕王统帅十三万兵马,为偏师,进攻北元以前的王庭,就和咱们的陪都,差不多一个意思吧……”

“燕王带走了所有皇子的藩王卫?”

“不是所有,秦王、晋王跟随太子爷的主力大军。”

“即便这样,燕王这一路偏师也太弱小了,诸皇子从未领过兵,会不会拖燕王的后腿?”

“听说,诸皇子就是跟随燕王去学习领兵打仗的。”

“希望别出事吧……”

……

朱棣、朱标分兵消息传回金陵,传播开后,百姓议论纷纷。

朱府。

徐妙音站在镜子前,帮徐妙云梳头。

春晓他们走后。

她担心阿姐太忙,就从代王府搬到了朱府。

“阿姐,你有没有发现,你出嫁这些年,孩子都生了三个,怎么好像越来越年轻了?”

徐妙音低头,审视看着徐妙云脸颊,含笑道。

徐妙云伸手摸了摸脸颊,脸有些微红,“有吗?我怎么没有发现!”

哼哼!

发现了,也不能承认啊!

徐妙音把徐妙云好看眉宇间那点小傲娇全都看在眼里。

低头,抿唇,极力忍笑,取笑道“阿姐,现在不在外人面前,伱比出嫁前都不稳重,更像个被惯坏、宠坏的小姑娘!”

这么明显吗?

徐妙云晶莹耳尖都瞬间通红了。

都怪四郎!

脸微红,扭头,努力做出严肃模样,含笑瞪了眼,“少拿我寻开心!”

虽然这些都是事实。

可妙音这几天,经常拿这些事情逗她开心。

说白了,就是怕她担忧四郎在前方的情况。

昨天才传来,四郎带着藩王卫出发,进一步的消息都未传回。

朝中李善长、刘伯温等知兵之人。

已经根据四郎进攻和林的目标,预测出,三峡口必然有一番恶战。

预测出来后,满朝文武都眼巴巴等着新的信报回来。

有人当然希望四郎狠狠栽跟头。

乃至战死。

可很多人也关心四郎。

还有大哥太子系统内,部分理智的人,也眼巴巴盼着。

理智的人都明白。

四郎这一路偏师,能不能承担起重任,关乎着大哥主力一路能否直捣黄龙,攻克北元王庭。

而三峡口一战。

则是检验,从未领过兵的五弟等人,在四郎率领、教导下,能不能配合四郎,担负起偏师吸引兵力的重任。

这部分人还不少呢!

方孝孺、练子宁这些人就不说了。

礼部尚书赵翥兼任大本堂先生,昨天还借口雍鸣、祈婳学业问题,亲自登门,代表大哥系统很多人,表达了对她们母子的善意。

这倒让她对雍鸣和祈婳在宫内,放心很多。

虽说,有父皇、母后眼巴巴看着,护着。

可皇宫的尔虞我诈。

她在无数书籍上读过。

有些阴暗处射出来的利箭,父皇、母后也未必能防得住。

不过,这种可能应该很小。

毕竟,父皇的凶名,满朝文武都知道。

总之,赵翥为首,大哥系统内理智派释放的善意,是四郎给他们母子挣下的。

只要战场局势不发生变化。

只要大哥一路顺顺利利,不断大捷的消息传来。

他们母子在金陵,倒是十分安稳。

“阿姐,朱桂他们,不会拖累姐夫吧?”徐妙音担忧询问。

她就是感觉十分亏欠阿姐和姐夫。

自家丈夫是个什么人,她太清楚了。

不惹事。

但也没什么抱负。

除了规规矩矩,办好父皇交代的事情,从不敢擅自做主做任何事情。

就连藩王卫,平日里都不管。

全都交给朝廷指配给他的指挥使操练统领。

要不是姐夫的新军特别拉风。

他也想把自己的藩王卫搞成陆军第一镇那样。

才决定向姐夫求助指导团。

以前,但凡他们夫妻聊起藩王卫。

他都连连摆手,压着声,小声道‘兵权这东西还是别碰了,保不齐,将来大哥或者雄英削藩,现在过分插手藩王卫,将来就是麻烦事!’

……

“阿姐,你说他就这样一个人,跟着姐夫,会不会给姐夫拖后腿?”

她十分肯定。

姐夫的性格,如果遇到危险,肯定会自己留下来断后。

给丈夫以及其他皇子们创造脱困机会。

太子大哥怎么能,把一群从未领兵的藩王,全都塞给姐夫呢?

徐妙云抬头,见徐妙音满脸担忧,握住徐妙音的手,轻轻拍了拍,笑着安慰“你不要内疚,行军打仗不是儿戏,你姐夫既然敢带着老十三他们,肯定就有把握……”

话中,徐妙云眼底忧虑一闪而逝。

前线到底什么情况。

她不清楚。

可传回来的消息,抽丝剥茧。

总能让她嗅到一股不安隐忧。

陆军第一镇在四郎心中,多么重要,她很清楚。

没有任何实战经验。

首战,四郎就带着兄弟们,打了张北攻防战!

还有此番,四郎主动提出分兵,率领偏师吸引北元兵力。

为何,信报中,没有提及,大哥对此事的态度?

……

这类晦暗不明,让人总觉不安、不对劲儿的细节,充斥着传回来的每一条消息中。

徐妙音见徐妙云怔怔出神,伸手悄悄拍了拍自己的嘴,笑道“阿姐,往后,如果我们不想在大明待了,出海去投奔你和姐夫,你和姐夫,可得收留我们。”

她虽然是逗阿姐开心。

可也是真有这种打算。

他们夫妻私下里讨论过。

将来,大哥削藩的可能性不少。

因为当武勋问题解决后。

藩王问题,必然成为新的主要矛盾。

加上朝中有一批不喜欢藩王分封的文臣。

这些人在父皇一朝,害怕父皇,不敢说什么。

可大哥一朝就未必了。

大哥削藩的可能性还是很高的。

而到时,他们夫妻可能就是首先拿来开刀的。

因为她姐夫是在海外自己开创基业,立国的朱棣!

大明境内,恐惧、害怕、又仇视姐夫的人很多,太子大哥只要有削藩念头,他们会首先把矛头对准他们夫妇。

对于削藩。

他们夫妇不在乎。

反正他们都不是什么权力欲极强的人。

可就怕到时候。

想离开大明,都走不了!

这是他们夫妻私下里议论,得出的结论之一。

大哥削藩,但不代表,愿意放兄弟们离开大明,去投靠姐夫!

总之,一旦削藩开始。

定然少不了麻烦和波折。

只希望大哥能放他们夫妻离开大明吧。

徐妙云并不知,徐妙音、朱桂私底下讨论了这么多,顿时笑了,“好啊!”

……

金陵这边,议论纷纷。

三峡口外。

喊杀声震天。

诸王藩王卫,轮流对阴山发起进攻,通过车轮战,消耗防守元军的兵力以及体力。

为天黑前的总攻做战前准备。

外面喊杀声震天,挑选出的一万五千精锐,被勒令在营中休息。

随军行动的工匠,则在抓紧时间制作营建堡垒的木板。

陆军第一镇的工匠参与,临时打造一些简易卡扣。

……

临近中午。

阴山背面。

三峡口以西五十里外。

阴山山坡下,一个避风隐蔽地。

一群满脸风霜的将士,迅速进食后,在各自棚正监督下,每人喝了一口烈酒暖身后,一个棚的袍泽兄弟,相互靠在一起,裹着行军被开始休息。

鼾声中。

朱棣为首的将领们,则爬上阴山山梁,实地考察。

徐辉祖跟在身边,“姐夫,我们参谋团派人往前面走了十几里,山梁道路虽然困难,可也能行走,咱们除了随身携带的火药、弹丸,干粮辎重也剩不了多少了,休息后,出发时,完全可以让将士们,把剩下的干粮全都吃了,把马车暂时扔在这里,从阴山山梁向三峡口挺近……”

咯吱、咯吱……

朱棣边听,边沿着山梁,脚踩着山梁上的枯枝、落叶、积雪行走,试着行进中的困难……

山梁上,开始消融的积雪,反复踩几遍就变得坚硬,十分容易造成脚下打滑。

可斥候已经探明。

前方云集的大小部落很多。

他们这样一支大军行进,若是继续这么堂而皇之奔袭,已经无法做到隐蔽性了。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