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把没钱说的如此直白,居然还要韩霖自己承担情报工作的费用,戴立自己脸上都觉得发热。
因为这次委座高兴,看到了战争时期二处的价值,也批给了二处一笔数目高达百万的丰厚办公经费,用于搜集情报和开展抗日斗争,他却不想给韩霖分钱。
原因也很简单,二处膨胀的速度太快,韩霖刚到二处的时候,整个二处的总编制才一千七百多人,可现在却突破了四千人,其中京沪杭特别勤务办事处就占了四分之一的数量。
这些都是正式编制的特工,不算外面的眼线和编外人员,数目相当可观。
发展的越快,人员编制越多,经费自然也就越高,戴立每天真的是捉襟见肘,很大的一部分精力,都是想方设法的搞钱。
韩霖因为是大盐商家庭出身,精通商业之道,自己开办了进出口贸易公司,破获的日谍案也是收获丰厚,并且在煤炭公司有大笔的收入。
虽然化名蓝海泉的日谍在逮捕的时候死了,可煤炭公司的煤场有大批煤炭,这也是一大笔钱,他也不得不截留委座特批的办公经费。
哪怕是师生关系,戴立知道,这样做会招来韩霖的不满,这可是掌握着二处四分之一势力的第一大外勤机构。
可他别无办法,各地张嘴要饭吃的人太多,为了实现自己的势力扩张目标,也不能不委屈韩霖了。
委座特别奖励韩霖和下属二十万,这也让戴立很心动,可惜的是,这笔钱是走宪兵司令部的帐,他截留不了,也没有这样的胆量。
这是突击队和沪市情报组把脑袋别在裤腰带上,与日军奋勇拼杀换来的奖励,什么钱能动什么钱不能动,他还是有点数的。
“经费和奖励的事情我来想想办法,不至于让老板太为难,只是这一千多人的办事处,办公经费和活动经费花钱如流水,学生的财务情况也是捉襟见肘,随着战事变化,收入来源会日益减少。”
“请老板考虑,把沪市的特别情报组升格变为情报站级别,等日军的主力开赴沪市,战役的结果尚未可知,或许要提前考虑敌后作战,潜伏在租界地区和日军继续战斗。”韩霖说道。
“升格为情报站的申请我批准了,这是你们应该得到的待遇,沪市特别情报小组,在这次战役中做出了很大的成绩,而二处的沪市区却寸功未立,对于即将到来的局面,在沪的力量越大越好,彼此之间互不干涉。”
“情报站的申请报告,你回到金陵的时候上报给我,我要向委座报告,只是走个程序,经过这次大战役,你们在委座的眼里可是红得发紫,断然没有不批准的道理,突击队你怎么安排?”戴老板问道。
“突击队灵活作战,战场在哪里他们就在哪里,驻地依然是沪郊基地,我准备把突击队编入委座的警卫组,这样省了很多麻烦。”韩霖说道。