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646章 0643【大礼仪】(1 / 2)

大宋泼皮 很废很小白 1456 字 1个月前

“快些,今日龟山先生与具茨先生论道,若是去晚了,便没位置了。”</p>

“莫催莫催,容俺吃完这碗汤饼。”</p>

东城闻鼓巷的一间汤饼摊上,两名身着儒衫的年轻人坐在摊前。</p>

其中一人身形高瘦,面色焦急中带着些许无奈,时不时探头朝巷子外看去。</p>

另一人则身宽体胖,相貌憨厚,捧着一大碗海错汤饼吃的津津有味,享受之色溢于言表。</p>

见他碗里不剩多少了,高瘦的读书人劝道:“好了,赶紧走罢。”</p>

“不急。”</p>

憨厚青年不急不缓道:“松鹤兄需知一粥一饭,当思来之不易;半丝半缕,恒念物力维艰。”</p>

闻言,高瘦读书人苦笑一声。</p>

话都说到这份儿上了,他还能说甚么呢,只能压下心中焦急,继续等待好友吃完。</p>

喝干最后一口汤,憨厚青年长出一口气,赞叹道:“不愧是汴京,一个胡同小巷的摊食儿都这般美味。”</p>

得了夸赞,汤饼摊的小贩吹嘘道:“不是俺说大话,俺家的汤饼,就是比之七十二家正店也差不分毫。”</p>

“哈哈。”</p>

憨厚青年哈哈一笑,问道:“多少钱?”</p>

小贩笑呵呵地说道:“诚惠二十七文。”</p>

“啧!”</p>

憨厚青年砸吧砸吧嘴,心中暗叹汴京物价之高。</p>

这一碗汤饼,在他成都老家,顶破天了也就十五文。</p>

这还不算甚么,住宿才是大头,一间外城胡同小院的破旧民宿,一天都要价八百文,更离谱的是,就这还供不应求。</p>

见状,小贩忙解释道:“大官人您别嫌贵,您可这满京城打听打听,要是有低于二十七文钱的海错汤饼,您就回来把我这摊儿砸了。”</p>

“嘿,你这厮……”</p>

憨厚青年觉得小贩挺有意思,正欲掰扯两句,一旁的高瘦读书人却抢先一步将一把铜钱拍在桌上:“二十七文,掌柜的你点点。”</p>

说罢,就拉着好友朝巷子外走去。</p>

出了巷子,两人沿着街道直奔太学而去。</p>

此次大礼仪举办的地点,选在了太学隔壁的辟雍。</p>

按理说大礼仪该选在国子监,之所以选在辟雍,就是因为辟雍足够大。</p>

辟雍是崇宁二年时,赵佶亲自下旨命将作少监建造,以赵佶那好大喜功,奢靡无度的性子,他亲自下旨督造的辟雍,不论规模和精美程度,远非国子监和太学这两个老破小能比。</p>

除了有一个巨大的广场,可以用来讲学论道之外,还有上千间宿舍,正巧可以用来安顿受邀前来论道的大儒贤士们。</p>

受邀的大儒贤士食宿与路费全免,除此之外大礼仪期间,不限制旁观,各路州县的读书人若想旁听也可,只不过路费与食宿就得自理了。</p>

这一胖一瘦两名青年就是不远千里从蜀中赶来,自费旁听的读书人。</p>

一路上,似他们这般的读书人不在少数,老少皆有,俱都脚步匆匆,焦急中夹杂着兴奋与期盼。</p>

大礼仪对他们而言,是百年难遇的盛会,一旦错过,将会抱憾终生。</p>

为此,齐国各地不少读书人自掏腰包,也要一睹盛会。</p>

况且,此次朝廷邀请了各学派的大儒大贤之中,有些年事已高,早已退隐田间,不再讲学论道。</p>

朝闻道,夕死可矣。</p>

若能得闻大儒讲学,也不枉来京一趟。</p>

这个时代,法不轻传,学问无价。</p>

尽管宋时印刷技术提升,使得文风昌盛,读书人暴增,可真正的顶级学问,依旧掌握在少数世家门阀手中。</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