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去岁全国各路州县,共开垦荒田二十八万顷,其中河北、河东、山东三路为十八万顷,江南、两浙为十万顷……”农学院院长邓松的声音,在大殿中回荡。</p>
二十八万顷,差不多是这几路的极限了。</p>
赵宋这一百余年间,人口增长迅猛,本就陆续开垦了不少荒田。</p>
不过随着户等制的崩溃,导致百姓们不敢开垦荒田了,甚至有田不敢种。</p>
因为一旦名下田产过多,就会被厘定为三等户,服徭役,应衙前。</p>
这二十八万顷新开垦的荒田,实际上有三分之一,都是原先荒废的田地。</p>
百姓当了逃户,逃进山里,田地自然不管了,而村里其余百姓怕被厘定为三等户,所以也不敢种,久而久之就渐渐荒废了。</p>
至于地主士绅倒是没甚顾及,可问题是,手下佃户就那么些,田太多种不过来。</p>
佃户在宋时不多,因为荒田很多,且工商业发达,田种不下去,还能去城里寻一份工做,但凡有一条出路,都不会当佃户。</p>
甚至不少百姓宁愿逃到山里,也不愿当佃户。</p>
为何?</p>
佃户始终是给别人种田,山里虽艰苦,可开垦的田地却是自己的,不用交租子。</p>
这也是为何,地主士绅会想尽办法,把自家的佃户变成农奴,绑死在家中。</p>
否则佃户跑了,谁给他们种田?</p>
宋时地主日子不好过,除开被贪官污吏当肥羊宰之外,佃户稀少,也是一个原因。</p>
不少地主空有田地,却无佃户,最后只能转为半自耕农,或是卖田经商。</p>
那田地都去哪了?</p>
自然是到了官员和世家门阀手中。</p>
这类阶层手握特权,通过蓄养黑户来为自己耕地种田。</p>
往往一个七品知县,手下蓄养的黑户,就能高达五百之众,如知州、通判那就更多了。</p>
当初韩桢攻占益都郡后,除了查抄大量田地之外,还有数千名黑户。</p>
汇报完去岁的工作后,邓松朗声宣布今岁的目标:“如今,我大齐耕田共计五百六十二万顷,农学院与户部今岁的目标,便是让大齐耕田达到六百万顷。”</p>
中原与两浙、江南基本已经到头了,剩下的都是贫瘠之地,即便费劲力气开垦出来,也种不了地。</p>
可荆湖却还有极高的潜力。</p>
荆湖直到明朝中后期,才真正开始被开发,因而到了清朝,才有湖广熟,天下足的说法。</p>
若是能把荆湖彻底开发,那么齐国除了两浙、江南之外,又能多一处粮仓。</p>
此外,荆湖与中原不同,就比如去岁这二十八万顷新开垦的田地,要先种大豆提升肥力,至少养两到三年,才能种植小麦、粟米等作物。</p>
但荆湖却不用,云梦泽的余泽太多,取之不尽用之不竭的肥沃河泥便是其一。</p>
这东西就是天然肥料。</p>
开发荆湖,在去岁六月就被韩桢提上了日程,为此邓松还放下棉花的研究工作,亲自跑了一趟荆湖,实地勘察,确定了开发的可行性。</p>
邓松汇报结束后,轮到了医科院。</p>
刘锜低着头,有一搭没一搭的打着盹。</p>
让他上阵杀敌,他比谁都有精神,可上朝听政,立马昏昏欲睡。</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