用了59分钟的时间,承载着陈文浩、戴玉倩等六人的飞行器沿着预设的空间轨道,完成了绕地球一周的旅程。
到达了五百公里的太空,无论按照航天界的任何一种判断标准,他们六人已经跻身宇航员的行列了。而在此之前,只有三百多人有幸跨进了这个门槛。
所有参与到此次试飞的人员,此刻都开始认识到:新的太空时代就要来了。
而最受关注的双引擎动力系统,也交出了一份优秀的答卷,与地面模拟试车时的稳定表现一致。飞行器在准备入轨之前,动力模块自动切换到了电能引擎上。而在完美入轨开始环球飞行时,飞船的姿态变化和飞行加力同样依赖于这套动力系统。
由集团智能车间专门优化过的高能电池组件模块,比起陈文浩授权给电池产业联盟的缩水版新型电池,性能更在数十倍以上。留足飞行器起飞和降落时要用的能量后,也足以支持飞行器在接近真空的环境中,以这样的速度绕地球巡航个上百圈。
基本上,传统的使用正负极材料加上电解质的蓄电池架构,在陈文浩的智能车间里,这种架构的电能系统的潜力已经到了极限。如果没有外星黑科技的介入,在这个架构下,能做的也就是换用各种新材料。或许花上十来年功夫,也能研发出差不多性能的产品,但也就到头了。
也正因为如此,陈文浩对这套动力系统并不满意。电能部分在起飞阶段,只能供应飞行器上升到3000米左右的高度,冲出大气层还是要靠传统而落后的火箭引擎。
而他在鲲鹏号上用过的反重力引擎,科技跨度实在太大,以地球目前已有的科技进度而言,飞行器规模的反重力根本就是一个伪命题,属于伪科学的范畴。严格来说,科技树的加点方向不同。除非切换天赋,否则没法公开,因为根本解释不了。
陈文浩想着,有必要尽快推出一种新的能源,既要有突破性的高能效比,又能和地球科技一脉相承。这种进步如果按部就班,那得是几代科学家的努力才有希望,但是对他而言……难度主要在于如何将实现过程做得更自然一些。
“倒计时十五分钟,我们即将返航,请大家回到各自座位,佩戴好安全装置。”机舱内电子音开始提示。
其他几个人都解开了座椅上的安全装置,正在兴致勃勃地体验着失重的效果。戴玉倩在半空中飘着,好不容易抓住椅背把自己固定到位子上,“你怎么不玩呀?”她轻轻掠过刘海,抹了一把并不存在的汗,“景色太美了,可惜没带相机,否则拍几张照给我爸妈,肯定吓他们一跳。”
陈文浩笑着摇头,“照片没问题,舱内有高清监控设备,等回去了让人给你截图做照片。不过你爸妈那边还是悠着点,真怕他们找我算账。”
戴玉倩回了他一个好看的白眼,换了话题,“这次成功了,是不是就要正式运营了?我估计只要把这次的试飞情况公开,很快就会供不应求。”
陈文浩点点头,“既然各方面都没问题,肯定是越快开始越好,我们要走的是薄利多销的路子,不早点拉客怎么行。”
戴玉倩差点被一口气呛到,“拜托,不要把一个高大上的事情说的那么接地气。”
“接地气才是主旋律嘛。好了,好了,我说正经的,你不觉得过去50年里全球的航天探索有点吃老本的感觉,技术有进步,但无论政府层面还是普通民众,关注度和热情一直在向下走。”陈文浩摆摆手,“别急,我知道你想说我们国家的航天,这只能算是个例。这就好比当年的穷小子事业发达了,还想做得更大,可资源就这么点,原来的老大肯定不干了,想尽办法要下绊子出阴招搞孤立。航天这一块关联产业太多,事关命脉,国内只能集中资源咬牙自己搞。你再看看欧洲那些国家,缺少这种危机感,对航天的热情就很淡了。”
陈文浩继续说道,“国家可以集全国之力做航天项目,但是对普通人来说,除了火箭发射之类的时候会关注、会谈论,而且用不了两天就被八卦消息引走了。平时更是很难会去注意。原因很简单,离普通人太远。”对普通人来说,身处如今娱乐至上的社会,工作之余的时间是综艺不搞笑吗?或是不好看?还是不刺激?竟然还要人关心航天,你咋不上天呢。
“我明白了,所以你才坚持将价格定得这么低,5万人民币,国外几家私人航天公司最近的日子都不好过,这次试飞的消息放出去,他们估计都得哭晕在办公室。”戴玉倩点头道。
“对,就是这个意思,降低门槛,让更多的人有机会亲身参与。现在是5万,说不定以后就是5千、5百,我相信,总有一天,去趟太空就像是去郊区自驾游一样。”
戴玉倩美眸亮的仿佛能渗出水来,“我相信你!真希望那一天早点到来!”若不是现在场合不对,恐怕她人就要扑上来了。所以说,有远大理想的人会发光,有远大理想还有能力实现的人,更是会布林布林地发光,魅力四射。
前面两人就这样小声地聊着天,后面两排的人则在抓紧时间观看窗外景致,或是记录这次试飞的经历感受。试飞的所有测试和记录工作都由两架飞行器上的仪器自动完成,作为乘客就是人肉感受一下全过程,看看在乘坐舒适度方面还需要做何改进。所以人选基本都是技术型人员,没有受过专业训练,身体素质一般,更好地模拟普通乘客的情况。
不一会,电子音再次响起,“返航倒计时30秒,请最后确认已正确佩戴安全装置。”
飞行器开始调整飞行姿态,切换引擎系统。
“来了!来了!”义东基地的室外观测区,经过了一个多小时的等候,众人依然兴致高涨。在过去的这段时间,通过飞行器传来的实时影像,在场者仿佛亲身参与,在几百公里外的太空,环游了地球一周。所有人都明白今天所见证的是足以载入中国,不,是世界航天史的里程碑事件。
负责现场解说的技术人员开始工作,“我们的飞船已经切换到了火箭引擎系统,在完成角度匹配后,飞船将以高速重返大气层。哦,已经开始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