到底是往东还是往西,在这个问题上,巴塞尔一直偏向于往西,对此,哈默厄齐、本拉希莫两人一直极力反对,不赞同发动对晋朝的战阵,因此,巴塞尔对他们越发不满,导致了更加严重的政治打压,哈默厄齐、本拉希莫两人相继被明升暗降,兵权被剥夺,态度最为强烈的本拉希莫,更是被直接逐出了政治中心,彻底的空闲下来。
相比较本拉希莫,哈默厄齐性子灵活一些,政治上也成熟一些,在知道大局不可违,军事战略已经无法改变的情况下,哈默厄齐最终服软,主动找到巴塞尔,请罪求的原谅,并希望此次进攻西域的战争,由自己来主持。
哈默厄齐这番作为,极大改善了他和巴塞尔之间的关系,缓和了两人的矛盾,还是那句话,巴塞尔对哈默厄齐的打压,猜忌与防备只是占据少数,最多的还是政治上的因素,作为皇帝,绝不可能让手下的任何一个大臣,权利太大,兵权太盛,到了一定的地步,就需要打压与减弱,不管在任何地方,任何国度,都是一样的。
猜忌归猜忌,对于哈默厄齐的军事才能,巴塞尔是绝对信任与倚重的,所以当哈默厄齐主动请罪,巴塞尔立即就是原谅了他,并且同意了哈默厄齐的请求,把十万大军交给他统领。
哈默厄齐让人拿来地图,放在地上展开之后,他看着地图上那一座座城池与地势,整个人陷入到沉思之中。
发动对西域的战争,和哈默厄齐的战略思想与意图,完全相悖,他多次劝说巴塞尔,趁着波斯帝国内乱之际,举全国之兵,立即发动对波斯的全面进攻,就算灭不掉这个死对头,至少也可以把波斯国内的混乱,搅得更加严重,雪上加霜,让其陷入四分五裂,常年征战的乱局,这对大石长远的利益而言,是绝对最为有利的。
大石与晋朝如今是盟友关系,大石每年都可以从晋朝那里获取很多的武器装备与粮食,一旦这种关系破裂,大石的敌人,将从一个变成两个,而且是腹背受敌,晋朝现在虽然衰败,但它的整体国力,依旧不输波斯,这是一个古老,并且幅员辽阔的庞大帝国。
最重要的是,哈默厄齐清楚的知道,现在的西域,对晋朝是何等的重要,说是其命脉都不为过,西域的沦陷,晋朝绝不会善罢甘休,一定会聚集更大的力量,然后发动规模更加庞大的战争,到那个时候,双方就是不死不休的局面了。
哈默厄齐的想法与战略,其实很完美,是一个非常好的计划,他就是搞不明白,这么好的计划,为什么就是得不到巴塞尔的支持,而且朝中绝大多数官员,都是站在巴塞尔那一边,这让哈默厄齐百思不得其解。
哈默厄齐没有错,反对这个计划的巴塞尔等人,其实也没有错。
单单就军事战略而言,哈默厄齐的战略意图,绝对是正确的,但是作为皇帝的巴塞尔,他不可能只考虑军事方面的得失,而是要把政治以及人心,全部都是夹杂进去,进行全盘考虑。
经过哈默厄齐、本拉希莫等人的浴血奋战,虽然几次大败波斯帝国,最终复国成功,但波斯帝国的根基并没有被动摇,反而是越来越强大,毕竟开国之主,往往都是英明君主,巴塞尔虽然不是英主,但他也不是傻子,明白波斯绝非速亡之国,几年甚至是几十年,大石是很难有机会撼动波斯帝国的基石。
而且大石虽然复国成功,但地盘就这么大,城池不过十余座,人口不足一百五十万,国中的十三万大军,一大半都是本拉希莫的老本,以及哈默厄齐从西域那边带过来的,几年的时间下来,巴塞尔尽了最大的努力与手段,也不过才招募到四五万士兵而已。
巴塞尔心里有数,这十三万军队,就是他全部的资本,在和波斯帝国长期的战争之中,自己这边的军队,只会是越打越少,很难得到补充,而反观波斯帝国,兼并了曾经的大石、月食两大帝国,国土辽阔,人口众多,兵源与钱粮,可以说是源源不断,不会枯竭。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