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六十六章 推广科举制(1 / 2)

(),

什么叫阳谋?

这就叫阳谋。

就算华雄你们不同意,又能如何?

你们也提不出来新的选拔官员制度,还不是得乖乖同意?

士孙瑞、杨瓒等人相视一笑。

如果不是情况不合适,他们都忍不住弹冠相庆。

尽管已经不抱希望。

但见到此情此景,王允心中还是燃起一丝希望之火。

如果继续沿用察举制的话,那忠于汉室的大臣势力就能再度扩大。

到时候,也就有希望对抗华雄一方了。

眼看着贾诩、蔡邕提不出什么新的选官制度,士孙瑞一方人占尽上风。

“不就是新的选拔官员制度,我这里倒有好的办法。”

华雄悠悠地开口道。

这一开口,众人皆是一愣。

“太师,这制度的行程,可不是一天两天的。你行不行啊?”

士孙瑞阴阳怪气地道。

“别着急嘛,让太师大人说出来,大家也好听听嘛。”

杨瓒嘿嘿冷笑道。

“我说的制度很简单,名曰科举制度!”

科举制度?

所有人面面相觑。

他们还是第一次听到这个名字。

接着华雄便把唐朝的科举制度,一五一十地说了一遍。

当他说完以后,整个朝堂一片死寂。

所有人都陷入沉思。

过了一会儿,贾诩一拍大腿,激动地道,

“这个法子好啊!”

“臣觉得可以!”

蔡邕在一旁也是点头附和。

但对面士孙瑞等人的脸色,可就难看了。

华雄说的科举制……太狠了!

察举制的举荐权利,都在官僚权贵,以及豪门世家的手里。

没有门路的平民百姓,几乎没有被察举的可能性。

但科举制则不同。

不论出身,各地自学或者在民办私塾读书的学子,应试合格后就可以参加应试。

除了开设四书五经的考试外,还有明经、杂文、武举等科目。

这样选拔出来的官员,不是那种只会读书的呆子,而是真正能管理国家的人才。

除此之外,华雄还提出要建立国子监。

一是从国各地选拔优秀的学生,二是贵族子弟都可入内就读。

这些学生,统称为太学生。

他们毕业后,可以直接在朝廷担任官员。

担任国子监的校长,正是华雄。

也就意味着,这些太学生都是华雄的门生。

将来他们走上仕途,那将是多么庞大一股势力。

士孙瑞等人简直不敢想象。

一旦科举制度真的推广开来,那么门阀世家的势力就会被动摇。

而天下寒门士子,都会对华雄感恩戴德。

王允倒吸一口凉气,看向华雄的目光,充满震惊。

他怎么都不敢相信,这是出身西凉军队的武将,能提出的选官制度。

“诸位,你们觉得如何?”

华雄笑眯眯地看着士孙瑞等人,问道。

虽然科举制度并不是最科学的。

但它毕竟在华夏历史沿用了数千年,远比察举制高明。

士孙瑞他们怎么可能找得出反驳的理由。

他们只觉得嘴巴里发苦。神情沮丧。

王允叹了口气,轻声道,

“我觉得这个科举制,可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