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五百五十四章 该反对的,不该反对的(1 / 1)

大明第一贡生 一语不语 2064 字 11个月前

程敏政要入阁的消息,很快就在朝中传开了。也不知是从哪里起的头,一旦传扬开,连程敏政自己都有点摸不着头脑……先前只是张周跟他当面提了一嘴,怎么现在就好像是要落实到实处去了?这天在早朝之后,朱祐樘特地让陈宽去将内阁三名阁臣叫到了乾清宫。由朱祐樘当面跟三人提到了,由程敏政入阁的事情。「……程卿家在朝的时间也不短了,做事也算牢靠,如今他在翰林院中也能恪尽职守,朕的意思,是让他给你们分担一些差事,让你们也能轻省一些,三位卿家以为如何?」皇帝显得很客气。主动问三人的意见,但似乎怎么样都不是为了让三人来拒绝的,或者三人没法拒绝皇帝的「好意」。刘健主动代表内阁表态道:「老臣附议。」不附议也不行,谁让他刘健本来就被人参劾说占着茅坑不拉屎?作为大明的阁臣,刘健很多时候其实是不得不去松懈,他的年岁摆在那,更多的时候是靠谢迁和李东阳去处理日常的公务,甚至是让中书舍人等去代劳。在弘治中后期,大明官场内部的风气其实是一潭死水,尤其是内阁所代表的决策层面。朱祐樘也没想到刘健答应这么爽快,微笑点头道:「朕觉得,程学士入阁之后,能帮上你们的忙。那明日朝堂上,这件事就提出来吧。」意思是由内阁自己来提。入阁人选的提议,以及廷推等细节,都是有章法可循的,但也不是每次都是大臣出来提,重点还看皇帝认可于谁。…………随后朱祐樘只是简单问了几句有关内阁事务,随后就让陈宽送三人出了乾清宫,往内阁值房而去。三人回去之后,做下来之后,也没说特别忧虑,毕竟程敏政也算是「老熟人」,如果不是当初那档子事,程敏政早就入阁,成为他们的同僚之一。「克勤真的合适吗?」谢迁问了一嘴。李东阳道:「都以为是王济之,但从传言开始的时候,就知道是有人故意放出风声。」谢迁道:「难道是陛下让人传出口风,试探于朝野上下的反应?」李东阳摇摇头道:「陛下做事,没必要如此拐弯抹角,或者是另有他人也说不准。」「呵呵。」谢迁笑了笑。所谓的「他人」,以恶意去想,那就应该是张周,除了张周好像也没旁人了。但若是以善意去想的话,除了张周之外,还可能是有人想给他们内阁的人台阶下,让他们提前知道这件事,提前有个心理准备。李东阳望着刘健道:「眼下程克勤入阁,差事如何分配?还是说……一切照旧?」刘健道:「不该来问我。」意思是,如果我们现在就商量怎么去排挤程敏政,那就显得太刻意了。皇帝只是给透个口风,就想把人给扼杀在摇篮之中,是不是有点太心急了?且这么做过于呈现出文官私利,甚至可说是党政。「明白了。」李东阳点头。谢迁在旁边瞅了一眼,眼神略带不解,好似在问,你这是明白什么了?等刘健早早先回去休息,等着晚上回来值夜,谢迁才把问题抛出来。「想到不必去做到,心里清楚就行。」李东阳仍旧是在暗示。谢迁马上就明白了。该排挤程敏政还是要排挤的,但不能把话挑在明面上说,哪怕是三人之间也不行。毕竟以后三人也未必能一直是同时在朝的,等一两个人退下去之后,形成新的派系,那三人所商议的事情,还是有可能会被他们中的人捅出来。谢迁甚至在琢磨,这不会是在防备我吧?「克勤一身的书卷气,入阁之后也未必能长久,大概陛下也没打算让他在阁部做出多大的成绩,于乔,等他来之后,由你多去提点他。」李东阳开始交托差事了。带「新人」。虽然程敏政照猫画虎,早就知道官场的规矩,甚至连内阁是干什么的,以及日常的差事,都心知肚明。但真正入阁之后,还是需要有人带他,而谢迁作为内阁如今三人中,地位最低的那个,好像也是最适合去带程敏政的人。「嗯。」谢迁点头。他又好似是明白了,去排挤程敏政的事,要从他谢迁做起。至于刘健和李东阳,那是要先绷着板着,体现出一股傲然之气,内阁的面子是要靠这两个人撑着的,而他谢迁才是干邋遢活的那个。…………翌日的早朝。先由刘健以年老请辞,意思是以他的年岁,已经难以承担朝中的重担。朱祐樘做了一番宽慰:「……朝野这么多事情,朕还离不开像刘阁老这般的能臣,但朕也不能看着你们辛苦而置之不理。朕的意思,是增加一人,先前也提过,但总未落到实处,今日也不延后,就拿到朝堂上来说说,你们认为谁人更为合适?」在场大臣登时觉得好像入套了。皇帝跟刘健之间,明显是在唱双簧。皇帝是真的不知道选谁吗?还是说……故意给我们整这出,让我们认为人选其实是众人推举出来的,并不是暗箱操作?「臣举荐程学士。」就在众人还因为心中别扭,没什么话说的时候,突然一人从大臣堆里发声。等众人觉得哪里不对时,这才想起来,这他娘的居然是张秉宽的声音……张周今天居然也在臣班之中?为何这么低调?就好像他不存在一样,以前他每次来,可没这么低调过。朱祐樘道:「程学士德高望重,的确是不二人选,还有旁人吗?」张懋道:「回陛下,老臣认为,翰林院侍读学士张周,能为陛下和朝廷分忧,乃不世出的能臣,若是能跟以其入阁,辅弼朝政,必当成为一时之佳话。老臣推举他。」这时候,武勋居然也跑出来凑热闹。文臣那边难免会想,这事跟你姓张的有何关系?别以为我们不知道你那点心思,你让张周入阁,从此就是文臣一脉的,就不会抢你第一武勋世家的名头,这样你还继续提督京营,继续当大明京师戍卫的最高长官!朱祐樘摇头道:「秉宽资历尚浅,或许还不适合于此时入阁。」这话也是带着些许暗示的。大臣也都是明眼人,当然能听出来,皇帝对于张周入阁这件事,其实是早就计划好的,只是还没到付诸实施的时间。那以后……张周入阁近乎是板上钉钉的事情。「刘阁老,你怎么看?」朱祐樘意思是,让刘健出来推选入阁人选。刘健道:「老臣认为,翰林学士王鏊,也适合此差事。」不推举程敏政,就算你皇帝说过这件事,我当时也同意了,但为了面子上形成公平公正的竞争,那我也该提出旁的人选。而且……我的确觉得王鏊更合适,我只是就事论事,陛下你也不能干扰我的想法。朱祐樘听了这话,心里也不着恼,这种假公平的事情,他早就习惯了。朱祐樘道:「王学士在教授太子学问上,也是勤勉克己,朕也认可于他,还有旁的人选吗?」随后在场大臣,各自出来推选。以往在推举旁的大臣时,多数人都是见风使舵的,但在内阁人选的问题上,一个个生怕落于人后。在于他们都很清楚,内阁大臣相当于大明的宰相,是为文官翘楚,每一个派系都有相对牛逼的人物,而翰林院体系中的大臣,跟朝中大臣的来往也非常密切。如果自己推选的人真的成为了内阁大臣,甚至将来当上首辅,那自己将来的官场前途,还不是一片光明?以至于一圈推选下来,几个翰林院的学士,近乎都有份在内。很多人也是因为跟这些人有私交,才会出来推选,但表面上是不会承认的,说得好像都是在群力群策,但其实就是以私人想法为先。「那就先公推一下吧。」朱祐樘道,「同时也要问问推选几人的意见,秉宽,你先说。」张周怎么说都是侍读学士。且在推选者的名单之中,本来呼声也还可以,但皇帝有言在先,张周还不适合于此时入阁。朱祐樘的话,其实变过味来听,就是让张周给在场的人打个样,告诉他们应该怎样回绝这件事……直到一个个回绝下来,由程敏政那边勉强接受,然后这件事就皆大欢喜了。张周道:「臣资历不足,且不能胜任朝中很多事情,如今也正是北方战事胶着时,臣无闲暇再做其他事。」朱祐樘点头道:「你在上听处的差事,也让你够忙碌的,且最近唐卿家出使朝鲜,少有人能帮到你。如果你还需要什么人手,尽管跟朕提,朕会给你调拨。」张周笑道:「臣眼下尚且还能勉强完成手头之事。」「嗯。」朱祐樘侧目看向王鏊。就在众人以为皇帝要问王鏊意见时,皇帝突然道:「朕也觉得,秉宽所提议的程学士,算是不错的人选。就以他为文华殿大学士,诸位卿家以为如何?」在场的人有点懵逼。皇帝这怎么还带跳脱话题的?就这么要决定了?旁边的李璋道:「陛下,最近朝野中,有传言说是要新增阁臣,私下商议也颇多,其中所涉及到程学士和王学士的议论最多,皆都认为二人比较合适。且二人在各自的差事,修书和东宫讲习上,都能做到恪尽职守。」朱祐樘道:「修书的事,可以兼任,但东宫讲习,还是要留心的。朕倒不是觉得王学士能力不足,而是朕也很重视太子的课业。」言外之意,你王鏊要教我儿子,暂时还不能擅离职守。李璋道:「那还是以程学士的呼声最高。」由东厂厂公出来说这件事,好似是传达民意,毕竟东厂有监察天下人的责任,他们说程敏政的呼声高,那就是程敏政呼声高,谁有意见,请提交证据,不然乱说话就诏狱伺候。朱祐樘道:「程学士今日为何没来?」「病了。」李璋道。「唉!也该好好休养身体,马上秋凉了,也该好好顾念一下。再过几日,就是秋闱大比之时,朕已决定,由秉宽和王学士作为本次顺天府乡试的主考,诸位卿家有何意见?」朱祐樘的话,意思是,内阁大臣是由程敏政来增补这件事,就算是正式定下来了。也不往后拖了,反正传言都已经一年多了,朝堂上也曾有过商议,但总是悬而未决,那文臣势力的一潭水,永远是死水。刘健道:「回陛下,老臣认为,在顺天府乡试主考这件事上,还需斟酌。」朱祐樘皱眉。他也在琢磨,刘健对于程敏政入阁的事都没反对,怎么会对张周当主考这件事,反对如此之大?「刘阁老,还有几天就要开考了,不该让他们做一下准备吗?你觉得还有谁更合适?」朱祐樘面色明显不悦。你反对程敏政入阁,朕都不会这么甩脸色。但你阻止朕让秉宽当主考,朕想把你剥皮抽筋。不知道朕想让秉宽多积累一些学术界的名望?刘健声色不卑不亢道:「张周为主考,臣并不反对,但王学士日常教授太子学问,公务繁忙,不该由他身兼数职,不如交由他人来处置。」「那你认为谁更合适?」朱祐樘一听不是反对张周,马上态度也好了很多。「臣认为,应当以侍讲杨廷和为主考。」刘健毫不客气举荐了杨廷和。朱祐樘道:「他回京了吗?」李璋道:「回陛下,按照日程,今日他就将回到京师,这一路……他很是辛苦,不过总算是赶回来了。」杨廷和守丧刚结束,从川蜀之地千里迢迢回到京城,甚至还没进城门,就被刘健举荐去当顺天府乡试主考,看似是帮张周,但有点去监督张周的意思。不让张周乱来。万一张周想提点一些他想要提点的人,在科场玩猫腻,也要有人能站出来。不然指望王鏊?王鏊这种老狐狸,很容易就能找到方法去妥协,或者是睁一只眼闭一只眼。但杨廷和不同……到底是年轻新锐一派。正好也是找机会锻炼一下杨廷和,让杨廷和跟张周摆明对立的立场,如果杨廷和不能做到这一点,那以后晋升什么的,就跟杨廷和无关了。(本章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