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7 恩科(2 / 2)

关与君心下叹息,这还用想?

大雍立国至今有三十年历史吗?以每三年开一次科举正科来看,科举取士不会超过十次。

虽然每次的进士有三百名,但并不是所有的进士都有官做,去发光发热的。

进士也有三六九等,分为:一甲进士及第、二甲进士出身与三甲同进士出身。

一甲就是俗称的状元、榜眼、探花,加上二甲头名传胪,他们倒是直接可以从翰林院正七品官做起,运气好的成为天子近臣,运气不好的编一辈子书都有可能。

但二甲其他人,就没有那么好的运气了,他们没有资格直接进入翰林院,还得考试去获得“庶吉士”的身份;然后再考核,才能获得前四名的待遇,去做翰林院编修或者其他地方任职的机会。

可是他们比起三甲,还是幸运许多;同进士出身们,就好像现代考研时碰到的“同等学力”,无法将他们平等的和本科出身的学子看待。

虽然如此,可历史上二甲与三甲进士出身的伟人们不胜枚举,一甲也多的是官场上泯然众人的“精英”;成绩绝不是最终评判能力的唯一标准。

可是问题就在于,朝中有多少要职是这些有真才实学的寒门学子在担任?

寒隐初也开始逐渐回过味来,怪不得选不到心仪的人才,哪有从海里钓王八的呢?

“……圣上,不过是两个侍郎之位,让出来便是了;‘德不配位,必有灾殃。德薄而位尊,智小而谋大,力小而任重,鲜不及矣’,合适的时机到来,褫夺官位便是了。

我们可以借‘清查细作’的名义,为恩科取士出来的人才们腾出一批合适的位置,培养为忠于朝廷与圣上的可用之才。

侍郎可是正二品,哪个世家大族得到这个位置,圣上即使清理掉一批该家族朝中不作为的小官,家主也不会说什么的……”

寒隐初听得眼神逐渐放光,这个关与君,总是会给他意想不到的惊喜啊……

“你,方才说的那什么‘恩科’,继续。”

关与君看出来了,他寒隐初虽然面上不显,但是眼神中流露出了自己上高数课时的那种“假装明白”的无力、苍白与紧张。

但鉴于人家是帝王,压根不存在后两种情绪,而且极少外泄其他“有损帝王威仪”的情绪,所以关与君的解释里,就带上了些科普的性质。

“圣上您方才所说的‘三年一次的科举’呢,就是正科,读书人需要一一经县试、府试、乡试、会试、殿试,才有机会成为‘天子门生’;

而恩科呢,就是除正科之外,再次由礼部主持的国性重大考试,适逢皇帝的登基大典或是您的生日啊这种节庆,就可以加开的科举,举行乡试、会试。

这不正逢太后寿诞嘛,您说是不是赶巧了呢!天意如此啊!”关与君笑呵呵的答道。

总的来说直到明清之前,科举考试都是“惠而不费”的,可是后来却逐渐变了味,有些“费而不惠”了起来——

“唐代时还有一种很广泛的‘制科’,‘进士科’就是其中一种,耳熟能详的还有一科叫做‘明经科’,只不过现在……”

关与君及时的闭了嘴,现在中央皇权还没有到太集中的地步,甚至可能还没有只设置“进士”一科,更没有八股取士、文字狱那些乱七八糟的东西。自己要不要现在试着,改变一下历史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