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377章 医药 释奴 科举,扶持藩国国策不容(1 / 2)

第377章 医药 释奴 科举,扶持藩国国策不容动摇(初一快乐)

民间思潮的改变,归根结底是教育。

报纸是百姓了解天下的最佳途径,受过教育,读得懂报纸,自然就会接受新思潮。

报业经过近五十年的发展,已经非常成熟了。

经过市场的优胜劣汰,整合调整,民间有二十大报业集团,覆盖全球所有国家。

乡间百姓,在田间地头,也会看看报纸,听听戏。

景泰四十九年,诞生了民歌,新唱法遭到传统唱腔的驳斥,认为是下流唱法。

士大夫认为不雅,这东西太白了。

但民歌是新文化运动的产物,文艺不再是士大夫垄断,而是飞入寻常百姓家里,好不好,是百姓说了算的。

百姓真听不懂京剧、昆曲这样的传统戏曲。

二级球队在本地打比赛,也是一笔钱赚。

像篮球,每个省都有省队,在本省第二大城市建立一支二级省队,作为球员的补充区。

被民间骂惨了。

民歌应运而生,各地方言有自己的腔调、唱法,深得当地百姓喜欢。

一时之间,民歌风靡全国。

士大夫坚持认为,该杜绝这等没文化、没营养、无病呻吟的唱法,回到古唱法当中来。

士大夫真的没法审美这东西。

很多年轻人自发的去听这首流行歌,发现用吉他弹唱也挺好听的呀,有这种想法的越来越多,直接引起民间大爆炸。

大明第一个流行歌手,被逼的跳楼自杀。

以前这些都是权贵人家玩的东西,随着教育推广,全国人都要会。

皇帝也知道民间艺术分层,但艺术嘛,独乐不如众乐,大家各有所好,各个圈层才能碰撞出新火花。

传统士大夫发出灵魂三问,你们懂经义吗?懂诗词?懂文化吗?

新文化学者弱弱回答,现在时代不一样了,朝廷的奏疏都用新文化的白话文了,古新之争没有意思。

联赛,办了四十多年了,大明已经有非常完善的赛制了。

为此,还将唐诗宋词,重新谱曲,变成新民歌。

但百姓喜欢啊,词语简单易懂,朗朗上口,听着好听。

民间冒出来很多突出型人才。

像宋词,全是唱的,唱的时候要对应舞蹈,都是有严格要求的,这是礼。

民歌传到宫中去,皇帝说好,在万寿节寿宴上,邀请了民歌大家,在万寿节上表演。

但你们搞一首没有任何对仗,狗屁不通的白话歌词,这是什么鬼啊!辱没汉文化啊!

这种说法,得到士大夫普遍认同。

新文化连平仄格律不讲了,忍了;你们搞戏曲,起码还有典故,还算小雅,忍了;你们搞民歌,那是给老百姓听的,他们没文化,奢求不了太多,忍了。

他们经过这些年,才勉强接受京剧这样的低级货色,现在冒出更低级的,他们差点骂娘。

所以,民间就形成三个圈层,高端人玩诗词歌赋,中层知识分子听戏曲、看舞台剧,底层百姓听民歌。

以前是贱业,但皇帝早就为他们证明了,唱歌、跳舞,非但不是贱业,还是少男少女必备的技能。

但这可上不了士大夫的席面。

毕竟这年头没有电视转播。

各省队先在本区内打球,在各市轮着打,挑出两支胜利的队伍,开始全国赛,最终决出总冠军。

华夏的歌舞,照样领先世界,这年代男人也是跳舞的,喝多了一起跳舞是常态,大户人家都养很多舞娘。

见到赚钱能力强,又开办了选美比赛、才艺比赛、T台走秀,挑一些俊男靓女出来圈钱。

但现在的民歌,更像是《送别》那种唱法,老词新调罢了。

果然,景泰五十五年,第一首流行歌曲诞生。

千万别以为华夏没有歌舞。

就是因为粉丝太多,需要圈钱。

士大夫玩的是高端,听着是有逼格,问题是大家学问有限,听不懂啊。

那就每个城市都办,联赛公司把全国,划分成五個区,建立两级联赛制度。

新文化和传统文化再次碰撞。

歌舞比赛,比体育比赛观众更多。

虽然这些东西,在传统士大夫眼里也是下九流,上不了台面的东西,但民间毕竟学识有限,太高深的也听不懂啊。

没错,从上学开始就要学。

但是,这件事在青年群体中引起巨大的反响,他们认为,年轻人就是潮流,就是前卫,流行歌好不好暂且不说,这也是一种文化,皇帝尚且支持文艺平等,没有高下之分呢,你们凭什么给人家定级啊!

刚开始,只是小圈层内讨论。

这几年,皇帝办各种体育联赛,其中就有歌舞联赛,类似于唱歌、跳舞选秀节目,颁发奖金。

为了照顾买票观众的情绪,比赛时间一个小时,分四个小节,一小节15分钟,一场球总时长在三个半小时左右。

因为票卖得贵呀。

篮球场那么小,坐个两千人已经是极限了,票卖贱了会亏钱的。

中枢为了平衡地区体育发展,把所有项目分摊开来,每个城市都有一个项目。

因为球事购买力不大,天天逮着一个城市薅,百姓也受不了。

联赛发展这些年,已经非常成熟了,从最初的亏损,已经完全盈利了。

各支球队为了赢球,早就发现黑人运动能力惊人了,这些年,四处物色运动能力惊人的黑人,买到球队来养着。

通过关系,运作这个黑人的户籍,然后出现在二级联赛里,一点点运作进入省队,通过选秀进入联赛。

如今,各球队都有些黑面孔。

按理说,运动能力惊人,能跑能扣,看着多爽啊。

可当地观众不买账啊。

近几年很多联赛都闹出退票风波,观众看球也需要代入感的,实在代入不了大老黑。

球队也狠,对黑人进行植皮手术,植入黄皮肤。

有的球队,已经开始想,如何把黑人的运动天赋植入明人身上呢,已经有医疗团队进行秘密实验了。

除了明人,哪国人都不值钱,只要有买家,都能买到。

除了三大球项目,明人不行之外,其他项目,明人都是很厉害的,明人擅长技巧性的,人类极限这种东西,确实不是明人所长。

说白了,大老黑身体是强,但没脑子,白人身体比黄人强,但耐力差、脑子差。

人种都是各有优势,没有优劣之分。

打个比方说,把爱因斯坦关起来,从小就让他喂猪,他永远不会成为科学家。

总说黑人没脑子,黑人科学家也不少。

大明包罗万象,所以越来越强。

很多黑人,在大明也崭露头角,也是工程师,每个月赚6000块,军中也有黑人将军。

最厉害的达芬奇,在大明做到了三品官,未来前途不可限量。

天下各国,都有人才为大明服务。

这是皇帝定的国策。

不看出身,不看地位,不看肤色,唯才是举,唯德是用,大明用宽广的胸襟,包容天下各国人才。

值得一提的是,大明在景泰四十七年,第一次阑尾炎手术成功,从此之后,大明进入手术时代。

景泰五十年,项忠痔疮疼痛难忍,手术成功,术后恢复非常不错。

太医院,也有手术科。

大明第一家皇家医院,在景泰五十年,挂牌成立,由太医院太医亲自坐诊,为天下病人治疗疑难杂症。

这属于专家门诊,但现在还没诞生专家这个概念,最厉害的就是手术科。

大明也没有西医这个概念,手术被称为明医,区分中医而已。

制药行业,如今已经高度发达了。

像后世常见的中药就不用说了,西药也很多,最值得说的是景泰四十九年,由民间制药厂发现的青霉素,就是盘尼西林!

于景泰五十二年,正式制成,全国发售,效果极好。

仅凭这有奇效的青霉素,皇帝就赐下一枚金符,并亲自题字,赐字这家药厂,定为皇家药商,为皇家供应特制药。

皇帝这般大手笔,民间药厂全部跟进。

截止到景泰五十五年,民间药厂多达17万家,药物研究所、实验室高达30万家,皇帝注资过的超过一半。

很快,抗生素家族成员不断被填充,链霉素、氯霉素、土霉素、四环素等抗生素不断产生。

在药品方面,皇帝提出成品药理念,已经过去快五十年了。

皇帝每年都在加大投资。

不计成本的投资,足足五十年,才迎来药品业的爆炸性繁荣。

看到成果后,皇帝不但没收取回报,反而将所得利润,进一步投入药厂中,投入研发。

累计皇帝投入药品行业的资金,超过10亿,而医疗全行业,皇帝累计投资,超过100亿。

这是皇帝个人的投资。

朝廷呢?

早些年,朝廷投资额确实不多,直到看到药品业红利之后,跟着投资,而医疗全行业,属于社会福利性行业,投资基本都由中枢来支持。

截止到景泰五十五年,国家对全医疗行业总投资,超过300亿。

医疗行业,从业人员,突破100万。

医生、药剂师、研发人员等缺口依旧非常大,为了补充人才,皇帝要求各省最少建立两座医科大学,鼓励民间学子从医、从教育。

民间反响热烈,但培养一个医生,可不是一朝一夕的事情,要一点点磨练出来的。

说到青霉素,就要说输液技术了。

输液技术,皇帝从秘密研究,到开诚布公的研究,到了今天,已经非常非常完善了。

针头、针管、药瓶的生产、消毒、运输,到应用,全行业已经完全很完备了。

就连皇帝,这几年都在注射营养药。

输液,最缺的不是药,而是血。

大明其实一点都不缺血。

景泰四十五年,中枢公布,禁止买卖.血液,鼓励百姓无偿献血。

就是说,献血不给钱了。

输血刚发展起来的时候,医院缺血,只能向社会买,年轻人为了买奢侈品,都会偷偷去卖血。

这就造成了,卖.血.黑.产业链的形成。

狗屁倒灶的事就别说了,为了血什么事没有啊。

所以,中枢下政策,直接斩断黑产业链,不允许卖血。

但大明其实真不缺血。

大明现在官方注册的奴隶数量,在3亿左右,这个数字绝对只多不少。

一人抽一管子,也够用了。

现在没有冷藏技术,不然能拿出去卖。

民间哪个医院,不养着血牛啊,医院出资买的奴隶,充当移动血站。

输液技术,不止在人身上,在植物身上也有用,给树木打药,救治病重的树木。

这项技术应用在各行各业,普及率极高。

大明人口死亡率降低,和医疗的发达有直接关系。

全体明人,是强制交医疗保险的。

有病就能去医院治疗,所以小病能好,大病才死,人均寿命自然就提升了。

可民间医院,都是私立的。

对于拥有保险患者态度是很差的,因为不赚钱,或者说赚的少。

医患纠纷,在这个时代也很多。

一切走法院,按照法律来判,中枢是裁判,根本就不下场经营。

但开医院的,都是达官显贵,看似和中枢没关系,其实千丝万缕,背后都是靠山。

老百姓终究力量小,最后都是不了了之,自认倒霉罢了。

一度传到皇帝耳朵里。

皇帝想整顿全医疗行业,却被中枢劝阻,想发展就得给民间自由,医疗行业确实有很多问题,但发展速度快也是肉眼可见的。

大不了修改一下法律,给患者多一些补偿罢了。

此事算不了了之。

皇帝当得越久,朱祁钰越觉得无奈。

尤其岁数越大,他精力下降,很多事情都没法管了,他只能寄希望于太孙朱佑榶。

等他继位的时候,拿这些王八蛋开刀。

医疗行业快速发展,带动相关产业链的发展。

最直观的是,仵作行业的快速发展,现在仵作叫法医,不再只负责查案,也用于人体研究。

人体学,早在景泰二十五年的时候,民间一个仵作提出来的。

从此之后,人体学的发展,就进入了快车道。

但这东西在民间很忌讳,从业人员被瞧不起,但在景泰二十五年,皇帝一连串政策,提高了法医的社会地位。

并鼓励支持,民间学子从事法医行业,人体学是一门很值得研究的大学问。

并将华佗和宋慈,奉为人体学、解剖学、外科祖师爷。

有了皇帝撑腰,法医日子好过一些。

为了让民间了解法医行业,在大学有一门必修课,就是人体学,但只有一个学分,一个学期上两节课,主要是让人了解人体学,不要再歧视这个职业。

民间法医人才缺口很大。

皇帝还追封了华佗和宋慈为王,大搞祭祀,民间依旧反响寥寥。

谁家正常孩子学这东西呀。

其实,人体研究,现在是最好的机会,因为大明奴隶多,对于犯重罪的奴隶,可以用于法医研究用。

但必须是重罪,要经过批准才行的。

大明用奴近五十年。

民间出现了释放奴隶的声音,认为奴隶无罪,人人平等。

这种圣母是哪里都有。

中枢刚开始不屑一顾,但声音越来越大,甚至甚嚣尘上。

皇帝下旨,令说释奴的人去看看中华江,没有奴隶的奉献,你们来修吗?

所有相关发言的人,禁考科举。

民间声音戛然而止。

但,很快中枢就下旨,适当提升奴隶地位。

大明奴隶高达3亿,其中官奴占大半,因为各地建设,用奴隶是划算的。

这些年,中枢一直在释奴。

一些对大明有贡献的奴隶,不但被释放,还发放明籍,发放田产、工具,甚至铺面等福利,有的还担任吏员。

预估总释奴人数在3000万上下。

发布圣旨后,提升奴隶待遇,尽可能保证奴隶生命安全,奴隶生存环境得到改善。

至于释奴,中枢也讨论过。

但皇帝不同意,认为这些都是外夷,被大明奴役过,一口气释放上亿奴隶,会造成严重的社会矛盾。

这种矛盾,会埋下分裂的种子,未来社会不安定因素。

朝中重臣却不担心。

看看这些年释放的奴隶,他们对大明的归属感,远超他们的母国,再说了,要相信大明的同化能力。

同化异族,大明最擅长了。

别管什么肤色,只要在大明三代,就会彻底变成明人,永远不会变的那种。

太子和太孙也支持释奴,因为未来二十年,大明都没有大工程了,根本用不了这么多奴隶。

而把奴隶变成人口,这些奴隶都是熟练工,会大大提升工厂的运转,同时,大明要为藩国修铁路,这些人能做劳工,好处多多。

重点是,中枢要负担官奴的吃喝用度,是一笔大开销。

景泰五十六年,中枢下旨,放宽奴隶对大明贡献体系,允许给奴隶发放明籍。

第一批释放的是,为大明工作十年以上的奴隶,转为明籍。

人数高达3700万。

朝廷负责妥善安置,并给他们发放功劳牌,朝廷承认他们为大明做的贡献,而非奴隶。

算是为他们正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