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331章 大明是疯狗吗?东北这块烂地,也要?(1 / 2)

六月初一。

杨信、赵辅誓师出征,踏上北征兀良哈的征途。

开海的诏书,颁布全国,大明正式开海,普天之水,皆是王水,天下海洋,皆属大明。

毛忠点齐三万大军,兵出朝鲜。

降将都喜随毛忠出征,和原毛忠麾下人马,合并为一路,共有三万,长官是毛忠。

毛忠可是把建州女真的老巢给端了,凭此功封爵,算是女真的生死仇敌。

但女真已经没了,所有女真部已经成为了汉人,地盘成为吉林和黑龙江两省。

朝鲜北部,漫山遍野的玉米、大豆。

中部种植麦子、水稻,南部则种植水稻。

朝鲜归入大明三年了,旧贵族在孙可法的铁腕之下,几乎消失在历史长河之中。

王越对孙可法是避之不及。

孙可法的手段太过阴狠,敲诈、勒索、杀人全家,把在京城的混不吝劲儿,全都用在了朝鲜。

李氏王公贵族,没一个逃脱孙可法制裁的。

达官显贵,灭门无数。

孙可法双手染满鲜血。

而朝鲜重建成功,孙可法同样功不可没。

王越却对此人敬而远之。

朝鲜在他治下,蒸蒸日上,汉城已经完成了重建,却没有往日的辉煌了,毕竟曾经是王都,现在只是一省治所而已。

皇帝似乎有改汉城为汉京,再设一京的意思。

王越却上疏,认为朝鲜并非孤悬海外的飞地,只要打通辽宁通道,再在海路上控制各要道,朝鲜就无法脱离大明。

若设新京在朝,必然要堆积大量物资、财货,万一有野心家占据汉城聚众造反,可就不妙了。

毕竟朝鲜和皇都距离并不远,随时可从天津派兵驻入。

他还论述了南京没有造反的可能性,因为南京没强兵。

朝鲜确实兵将不强,但隔海对面的倭国却有强军,双剑合璧,朝鲜必丢。

毕竟像王越这么厉害的人,不可能在朝鲜呆一辈子。

就算他想呆,皇帝也不会同意的,那朝鲜是大明的,还是王越的?

他还建议中枢,朝鲜再设督抚十年,在景泰二十一年时撤掉督抚,十几年军政一体,以军治政,才能彻底驯服朝鲜这只不听话的小兽。

而督抚是三四年一届,王越的任期快到了,应该换人了。

王越建议,李侃接任朝鲜督抚。

但朝鲜现在算一块熟地了,是抢大功的地方,李侃估计吃不到这块肥肉。

中枢还没批复。

“春川侯,谢举荐之恩。”

李侃苦笑:“我资历尚浅,不可能担任一省督抚的。”

“希正公,您不必妄自菲薄,我举荐你,纯粹是您最适合这个位置。”

王越和李侃相交莫逆,主要是李侃能力够强。

能打硬仗,能治理地方的狠人,最关键的是此人并非顽固不化,懂得变通,就是手段酷烈,是个酷吏。

“终究是缺了几分资历。”

李侃何尝不眼热督抚之位,李贤可是入阁当首辅了呀,那是文官的顶了。

他也想登顶看一看上面的风景。

客气几句,王越说到正事:“陛下下了密旨,内地年景不好,怕是要闹旱灾,陛下希望朝鲜自给自足,不吃内地的粮食,尽量做到正常发展。”

李侃登时皱眉:“粮食减产?这可不是个好兆头啊,南方战场上战局严峻,需要征兵打仗,毛忠调走了去攻打兀良哈,兀良哈也必须要打了,不然吉林没法建设。”

“这两场战争,都是吃粮大户。”

“又不得不打。”

“朝鲜虽然玉米推广得不错,但想自给自足还是难啊。”

没错,朝鲜也吃江南粮食呢。

王越摇摇头:“难也得想办法,陛下提出捕鱼之策,命令早就传下去了,但收获不多。”

朝鲜人并不响应,不愿意下海捕鱼。

李侃却道:“大明疆土如此辽阔,又经过数年精心治理,难道还供应不了两场大战吗?”

“依我看,肯定是粮商囤积居奇,低价收粮,高价卖粮,搞垮国内粮食供应系统。”

“干脆,将粮食供应改为限量供应,把所有粮商都给抄了。”

“一应所得,充作军粮。”

王越可知道,这位是个狠茬子,从瓦剌手中逃出来的,在朝鲜,他是最配合孙可法的,他治下的朝鲜人死的最多。

让他去章军粮,军粮绝对够用,但人死得绝对多。

皇帝摆明了是不希望让大明伤筋动骨,就是别死人嘛。

“希正公,此事怕没这么简单。”王越苦笑。

“我这就上疏陛下,请中枢采纳。”

李侃可不管那些,得罪人他也不怕,当年易储风波的时候,他都敢为太子发声,现在他有什么可怕的。

再说了,他在边疆,不多叫唤几声,皇帝该把他给忘了。

“说回朝鲜,该怎么办?”

李侃嗤笑一声:“好办,把那些还没学会汉话的,统统贬为奴隶,让他们下海捕鱼,不给饭吃,饿死拉倒。”

“朝鲜汉化最慢,并非百姓不配合,而是孙可法太胡闹,把本来会说汉话的人都给杀了,导致民间会说汉话的人太少了。”

王越不赞同这么粗暴,平定容易,治理难啊。

好不容易,朝鲜人愿意接受大明身份了,也习惯大明治理了,还是不要乱起来的好。

确实是孙可法闹得,景泰十一年朝鲜叛乱四十多起,好在都是小乱,但也造成了很多损坏。

孙可法为治理朝鲜提供了不少银子,不然也容不得他这般胡闹。

打碎了朝鲜原有的生态系统也好,省着重蹈交趾覆辙。

李侃冷笑:“柬埔寨的人能杀,朝鲜人就不杀喽?他们哪里金贵呀?”

王越翻白眼,这位杀气太重。

他却摇摇头:“这么粗暴的话,必然遍地造反,得得不偿失啊,希正公。到了冬天还没粮吃,陛下还会责怪朝鲜。”

“哪年没饥荒?死几个人怎么了?”李侃觉得王越太矫情。

他眼珠一转:“现在朝鲜丁口超过七百万,征兵出来一批,填充库页岛怎么样?”

“库页岛上没大仗可打,运人过去,纯属赔钱。”

王越立刻明白了:“你也太狠了吧!”

那是移民过去吗?

单纯的送去库页岛上当野人去,能占住即可,占不住死了就死了,死一批送上去一批,直到把地方占住。

“朝鲜对归顺大明,并没有太大抵触,没必要赶尽杀绝。”

不是王越心软,而是没钱。

孙可法搞到手的钱,都二次投入进去了,朝鲜漫山遍野的玉米,就是明证。

朝鲜的经济发展,也是需要前期投入的。

推行汉化也有成本。

反正就是没钱。

李侃嗤笑两声:“那我没辙。”

“希正公,我的意思是,倭国内乱呢,咱们能不能趁机占点便宜?”

李侃眼睛一亮,旋即暗淡下去:“算了吧,李满住的女真兵强不强,在倭国也没讨到多少便宜。”

“就是对马岛,倭国幕府也在讨要,态度坚决。”

“龚永吉都不敢贸然和倭国交恶,倭寇闹得太凶。”

现在的倭国,就是个火药桶。

谁沾上谁倒霉。

龚永吉占据对马岛,修建工事,并派人联络倭国北面的诸侯,和其贸易,赚取银子。

龚永吉认为,现在不是交恶倭国的时候。

中枢也传来圣旨,不许交恶倭国,哪怕倭国讨要对马岛,让出去也可以,绝不能和倭国开战。

大明无力再开一面战场了,今年连对东察合台汗国的态度都在退让,必须度过这两年再行开战。

何况倭兵是真好使,屠城小能手。

“咱们去倭国买粮怎么样?”王越是真坏啊。

这是让倭国狗咬狗咬得再凶一点。

李侃呵呵而笑:“倭国打得越凶,越需要大明的支持,他们宁愿饿死自己,也得卖粮食给咱们。”

“咱们卖些军备给他们,正好朝鲜军换装后,淘汰一批,都卖去倭国。”

“倭国肯定愿意买,价高者得。”

“让他们流干最后一滴血。”

倭国虽还有幕府撑着,其实已经内乱了,遍地是诸侯国。

若以大明官方的身份贸易,那就只能和幕府交易。

而王越以朝鲜省的身份去交易,那自然是想卖给谁就卖给谁喽。

“靠倭国还不够,还得靠海洋。”

王越道:“给七百万朝鲜人派任务,让他们缴纳鱼干,朝鲜不收税收鱼干,这些鱼干收藏起来,一旦冬天缺粮,就用鱼干赈灾。”

朝鲜确实不是种粮之地,占城稻在朝鲜南部推广,收成远不如两湖。

幸好北方能种玉米。

玉米又吸肥吸水,朝鲜北部这两样都缺,徐珵带领农科院,研制肥料呢。

但以朝鲜之地,养七八百万人是没问题的。

朝鲜和内地,已经修通了三条驰道,一条走辽宁、一条走吉林、一条走黑龙江。

境内驰道也四通八达,水马驿站也都办了起来。

内地有的,朝鲜也有。

煤油灯、织布机、肉罐头,朝鲜也有。

风靡一时的海鱼罐头,朝鲜也遍地都是罐头厂。

还引进绵羊种、肉牛种,打算开纺织厂和牛奶厂,牛奶不易保存,就开始制作奶油、奶酪、酸奶等。

奶油原产于印度,大唐就开始制作了,唐代的酥山,就是奶油冰淇淋。

以乳入釜,煎二三沸,傾入盆內,冷定,待面结皮,取皮再煎,油出去渣,入锅内即成酥油。北方名马思哥。

酸奶,史料记载从北魏开始就食用了。

传到大明,已经和现代工艺一样的了。

值得一提的是,发明酸奶的就是中国,是宋朝传到西方去的,再传回来的。

王越引进奶牛,看重的就是乳制品,百姓肚子里没油,肯定吃得多饿得快,乳制品市场广阔,卖得出去。

全国各地百姓日子过得好了,都在养奶牛,买卖乳制品。

而靠纺织厂,根本没法和江南、河南、北直隶相提并论,毛纺厂呢,也干不过热河。

王越一拍脑门,做服装厂。

从内地进材料,运到朝鲜后,征召朝鲜妇人,把活计发下去,让她们按照制式缝制衣服。

制成衣服后,再卖回内地。

自然一炮而红。

内地的衣服,多是请裁缝做,那多贵呀,一人一尺,做得虽然好看合体,但价格高呀。

服装厂批量进货、批量生产、批量销售,成本自然就压下来了。

质量肯定不如裁缝做的好。

但是,大明百姓多啊,穷苦百姓更多,自然卖得火爆。

服装厂也是朝鲜的拳头产业。

朝鲜服,风靡全国。

衣服还卖到倭国去了,倭国几个诸侯下单军服,朝鲜的服装厂也小赚一笔。

朝鲜各城都有服装厂,有的是官办,有的是民办。

“希正公,等兀良哈战争结束,我的任期可能就结束了,要返回朝中了。”

王越不禁唏嘘。

他其实舍不得督抚之位的,他是勋贵啊,不是文官了,回朝不能入内阁了,只能在京轮值,其实是闲置。

于谦都争不过文官呢,他更没资格占据文官的位置了。

李侃看了他一眼,武勋纵然与国同休,但上限太低了,不像文官,文官能不断往上升。

“还有战争要打的,陛下不会闲置你的。”李侃这劝慰显得无力。

除非皇帝再扩充盘子,否则暂时不会启用王越了。

这就是武勋的弊端。

看看方瑛,荣封交国公后,就被放在京师闲置了,除非有国战要打,否则于谦都没机会出来掌兵。

这是勋贵的命。

“希正公,不必安慰我。”

王越道:“陛下对朝鲜实行军管,就不可能让一个督抚占据多年的,这样岂不尾大不掉?”

“下一任督抚,一定是文官的,不可能用勋贵了。”

担心出现将门世家,在地方割据。

王越语气一缓:“我也不是没有启用的机会,西边要打仗的,南面打完国战,以陛下的性格,能就此罢手?”

“此次战争是暹罗挑起来的,不打死暹罗,陛下绝不罢手。”

“我的机会还是有的。”

但王越忍不住叹息,朝鲜才是他的基本盘,离开朝鲜,就会有人窃取他的权力,抹去他的痕迹。

以后谁还会记住他王越呢?

在对马岛。

龚永吉修筑了很多炮台,并请从江南移来两万人,填充对马岛。

他不断派使者交好倭国,赏赐了倭国很多财货。

稳住倭国。

从景泰十二年初到景泰十二年六月中旬,这段期间是对马岛的繁荣期间。

因为从江南移去吉林的人,要走对马岛北上吉林,对马岛是主要补给点,对马岛自然就富了。

吸引了大明各地生意人,齐聚对马岛,自然有人进入倭国做生意去,皇城司的人也混进去了。

龚永吉受封阳和伯,从文官变成了勋贵。

他后代无能,只能进入勋贵的队伍混吃等死。

但皇帝鸡贼,没赐世券,让他在对马岛发光发热,否则他这个爵位,也是鸡飞蛋打,啥也没有。

龚永吉哭着给朱祁钰卖命。

二百万人走图们江口登岸,移入吉林,四月的吉林不至于冻死人,但肯定不暖和,这些江南人哪里受过这么冷的天气,冻得直哆嗦。

王来正在修建房屋,东北遍地是木材,木材敞开了用。

还建立了几座水泥厂,可不是修房子用的,这东西金贵,是架桥修大坝用的。

吉林完全是原始状态,要慢慢开垦出来,架桥修路,完善灌溉设施是非常重要的工程,治水更重要。

从鞍山购进大批铁筋,混合水泥、沙子、糯米等粘物,制作成大明混凝土,用来修桥。

王来连建造城池用都舍不得,水泥太贵了,铁筋也不便宜。

二百万江南人没来之前,吉林汉人只有23万,都是来自北方的罪犯,朝鲜人44万,各部落人口高达百万。

用不了两年,人口就会超过四百万。

重要城池已经建造好了。

从王来到吉林后,就开始大批大批建造房屋,等着接收移民。

上岸的移民,每个人发一套农具,一件棉衣、一件羽绒服,和一双皮靴,还有半月的口粮。

东北这地方就算不种粮食,渔猎也够吃饭,足够富饶。

不然怎么养活百万人口?

王来从各部落及汉人中,征兵三万,建立吉林军,又从倭国征兵一万,从朝鲜征兵一万,虾夷征兵一千,合并成为吉林军。

移来二百万人后,又打算征兵两万。

皇帝赐他爵位,他却婉拒,慈溪王氏十分兴盛,他这一脉就有王来、王復、王鼎三兄弟,号称慈溪三凤。

若他变成勋贵,整个慈溪王氏就要转为武勋,他那两个弟弟,都在朝中担任高官,岂能自毁前途?

所以皇帝也没强迫,加了文勋。

王来上疏皇帝,请求加大移民力度,加速开垦吉林。

所以,皇帝允许从江南移民过去,同时征讨兀良哈。

杨信率领虎豹军,这是他第一次北征,和平时剿匪不一样,这对他来说,是人生中最重要的一战。

赵辅从北军中挑选精锐三万,组成征东军,发誓一定要晋升爵位。

大明骑兵出关,兀良哈就收到消息,三路大军讨伐兀良哈,兀良哈第一反应就是逃。

只要北逃,大明就找不到他们。

但近几年,兀良哈也在增强,兀良哈吞并了很多鞑靼部落,还引来了左翼蒙古南迁。

左翼蒙古包含察哈尔部、喀尔喀部。

察哈尔部和热河做邻居,喀尔喀部则迁入了吉林,几乎和兀良哈同仇敌忾。

兀良哈又说服了科尔沁部,还拉拢了一批吉林残留的女真诸部,兀良哈已经成为新的东北霸主。

科尔沁部就是原喀喇沁部,被大明全歼了,四年过去,还没缓过气儿来,只能臣服于兀良哈,苟延残喘。

却没有汗位,汗位应该属于察哈尔部的,这是鞑靼的本部,但兀良哈不愿意拥戴察哈尔部称汗,所以汗位暂时搁置。

几个部落看似合作,其实里面也一堆狗屁倒灶的事。

从景泰九年开始,皇帝极为重视夜不收的建立,军机处下设直辖兵部三司,军纪司、军吏司和夜不收司。

如今各部落的情报,由夜不收不停送入大明。

掌管这些情报的,原来是李贤,如今是商辂。

这场战争,没有主将,三路大军,兵分三路进攻,互不干涉,只看战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