张衍很耐心的一一回答着众人的问题,引经据典,把自己的治疗方法是出自哪一本医书,哪一本医书里也曾经提到过,附合哪一本著名医学经典中的理论。
整个答疑,从张衍走进会议室开始,一直持续了一个多小时,才在一片掌声中结束。
张衍用自己深厚的知识储备,广博的学识,把一众中医大家折服。
因为时代的原因,这些中医大家的知识储备,阅读量,真的不如张衍。
有很多孤本医书,都被人当做宝贝藏起来。
这些人,很多都是家传,或者跟着师父自由学习,熟读几本基础医书,然后机缘巧合获得一两部医学经典,能够成为中医大家,靠的更多是经验和天赋。
张衍能够比他们厉害,一个是他有系统,这个是最重要的。
再一个,他的阅读量大,可以说冶金总医院图书馆收藏的医书,比北京中医药大学等好几家大学的图书馆的藏书,加起来还要多。
尤其是,冶金总医院的图书馆里,有大量孤本的医学经典,记载了大量的治病经方。
这是纪凯文的功劳,通过废品收购站,信托商店,等等各种渠道,大量收集各种医书。
明清以来,中医的发展非常的迅速,各种医学典籍,医学著作非常的多。
北京自明朝以来,就是中国的政治经济中心,所以,在北京可以找到历朝历代出版的绝大多数医书。
各种情况综合起来,冶金总医院的图书馆藏书才会如此的丰富。
张衍才能如此的牛逼。
再有一个星期的时间,就差不多能够完成编审工作,然后正式出版。
上海、广州、成都、南京等十几家中医药学院都决定把张衍编撰的中医作为学校的教材使用。
不过,考虑到张衍编撰的书,实用性更强,所以都是从大三开始学习。
中午,在北京中医药大学吃了午饭,张衍邀请大家到冶金总医院去参观,顺便看一下中医外科在冶金总医院的开展。
下午正好有两台手术,吃午饭的时候,张衍已经通过电话,通知了沈远山。
到时候,张衍和沈远山两个人,一人一台手术,给一众中医大家做中医外科手术的演示。
吃完饭之后,大家坐着车,来到冶金总医院。
这还是这些人第一次来到冶金总医院。一进医院大门,大家就被冶金总医院的医院建设给震惊了。
“张院长,你们这医院,真不愧是中国最大的医院!”上海来的梅副院长感慨道。
“我们也就是占了个新而已!”张衍谦虚道。
冶金总医院就是当初的红星医院,完全就是结合了张衍的意见修建的,也许建筑物并不是最高大的,但是看上去,绝对的大气。
尤其是布局上,绝对要比大多数的医院更加的大气,为医院未来的发展,留下了足够的余地。
还有一个,就是目前国内还没有开始医院的大建设,医院全国范围的扩建,新建是六十年代的事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