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三百八十三章 改制的利弊(2 / 2)

唐朝好男人 多一半 1582 字 2023-05-06

凭心而论,我不看重出身。可这些年里下来也长了些见识,以前的世界观也随了时间的推移在逐渐改变,大家族出身的人和贫家小户终究有区别,这点不能否认。就拿农学来说,前些年放开招生到不显气,从去年开始有了挑选注重门第以后差别就出来了,新来的学生明显比前几届的接受能力强,老师们也喜欢带,尽管刘仁轨嘴里不承认,但和我交流时候还是隐晦地肯定了这一点。

不能说出身越好资质越高,但整体能力的确强了那么一筹。至少我很少见像我这么颓废的纨绔子弟,连远在天边的程初我都自愧不如,那一身好武艺不是白给的,天不亮就起来哼哼哈兮,四季不断。

所以今年朝廷科举改制的举动并不得人心,大部分朝臣不反对也不叫好,大家心里清楚,这是李家维护自己利益的举动而已,并不是说读书人多了国家就能繁荣富强,。寒门的那些人起了念书地心思无疑就是害人害己,这年代一般门户里供个读书人实在太辛苦。

什么叫寒士?就是不务正业好高骛远能力不足人士。是个坏风气,挑不来几个有用地,这类人不能多,多了国家负担太重,广开科举制度就是一个国家沉沦的开始。

“怎么这样说?”兰陵对我地论调有点不解,“老顽固们这么说情有可原,可你不是这样的人啊。连对个街头小贩都一派和气的,今天怎么就变的难以理喻了?”

“两码事。”我有我地看法。不管这次科举改制在历史上留下什么好名声,我坚决反对。我是爱国的,起码心里已经认为自己是唐帝国的子民了。公民就是扯淡的话,现在不会有,地球爆炸那天也不会有,还是当子民安心,各司其职不会乱。社会发展井然有序,王家好日子能长久些。“这道理我不和你说,自己心里清楚。”

兰陵摇摇头,“我不清楚,这事本也不是我参与的。虽说那边那个平时不对路,可我觉得这次她是对的,圣上也觉得有理。”

果然还是武干的,别的不清楚。可这事被后人称颂为武皇执政时地一大功绩。改制后的科举给了天下寒士们进军朝堂的机会,加上其大刀阔斧的打压门阀势力,短短十年时间就把豪门对朝堂的影响力降至历史最低点,真正达到了独裁的目的。

我不能诟病人李家自私自利,门阀势力的确是国家一个隐患。王家不是,起码目前还当不起一个阀字,所以这举动到不会影响王家地利益,但心里总觉得不妥。我不喜欢。

“为什么都要去科考?务农、经商、做工不好吗?那么些吃闲饭都拉到陇右,也不用为劳力问题打破头了。”这不是胡搅蛮缠,科举,这举就是抬的意思,只要进了这个门就自以为身份被抬起来了,再让回过头干这些营生和杀了他没多大区别,然后眼红的纷纷效仿,以为几辈出个读书人就是天大的荣誉。跳过去是龙门,跳不过去呢?。还不如学些有实用价值的东西去,如今这农学工学织造学就是例子,如此类学校多办些,各方面人才都有用武之地,说起来吃饱穿暖地日子就在眼前。

兰陵觉得我说的好像也有道理,如今民风淳朴,这好风气来之不易。让我说的那种读书人搅和了也不好。却笑道“怎么一说起读书你就这么大火?怕是小时候书读的不好被骂多了。好了,这事就不争了。是不是你说地那么蝎虎还两可,豪门大户的还没吭声,你小小个王家跑来反对也不合适。”

这是欺负人的话,王家小是因为王家没人。等我一口气生三、五十个,就凭王家这些产业的收益,凭我多年建立起来的人脉,哼哼……算了。

尽力了,挡不住而已,问心无愧。我还忙,心血来潮管次闲事的机会不多,咱也改不来历史车轮滚滚的方向,该咋转还咋转,家里俩大肚子平安才是硬道理。

“天气又没热起来,随我出去走走。”肚子一天天大,二女一天天懒了,得强行拉她遛腿才行。等过了农忙农交会就开幕了,准备工作已经基本就绪,终于松一口气。老刘开恩,知道我上下忙不少时日的,很体贴地告诉我别因为农学的事耽搁了织造学,趁农交会前的空隙把织造学的事安排安排,这是变相给我放假。有个空闲上在家里歇两天,督促二女多锻炼,正直荷花开的最艳的时候,待家里可惜了,鱼竿一起带上,满荷塘踏青。

面对美景,不由的诗兴大发,喊后面丫鬟回去张罗点小酒小菜的在荷塘边伺候,侯爷我打算作诗了。兴头上,什么烦心事都没了,看,这说话上诗友就来了,俗话说地好,诗不单行。

。三掌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