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140章 跋扈的官二代(1 / 2)

组建势力李青已经做过了,当初道一至道九便是,只不过,那只是小打小闹。</p>

按照李浩的‘将心比心’,大明在享受资本带来裨益时,也要承受其带来的弊端,那种情况下,小打小闹就不够用了。</p>

人手倒是不愁,作为武当山的大师兄,肯定要用‘自家人’,问题是……用自家人也不是说就万事无忧了。</p>

人心最经不起考验,而资本家最擅长的便是腐蚀人心。</p>

哪怕静心修行的道士,也不见得顶得住……</p>

李青幽幽一叹,拿方才激励朱厚熜的话,激励自己,“路虽难,行则将至。”</p>

……</p>

自李青信口胡诌一通之后,朱厚熜的态度端正了不少,修仙长生仍是热衷,可国家大事上,较之以往更加努力认真了。</p>

上朝理政,下朝批注,称得上兢兢业业。</p>

李青虽知他目的不纯,仍是颇感欣慰,若是朱厚熜能一直保持下去,别的不说,帮其延年益寿,李青是不介意的。</p>

性格上,朱厚熜有缺陷,能力上,朱厚熜比之他堂兄朱厚照并不逊色,更有甚之。</p>

朱厚熜更沉稳,不容易冲动!</p>

扩建学院的款项已经拨付,商会也在有条不紊的进行,对此,朝堂上难免仍有怨言,却已威胁不到政令推行了。</p>

倒是一条鞭法,李青、朱厚熜、乃至内阁,意见高度统一,谨而慎行。</p>

于是,只在苏杭两地又做了试点推行,并不急着推广,唯恐火候过了,一盘好菜给烧焦了。</p>

当然,也不是什么事儿都顺风顺水,比如内阁几位大学士都受到了不同程度的弹劾,尤以弹劾张璁的言论最令人哭笑不得,也最凶险。</p>

张璁,朱厚熜,臣与君同名,大逆不道!</p>

二人的这个cong,并不是同一个字,不过,真上纲上线起来,却也不是小事。</p>

朱厚熜有一点李青十分满意,不糊涂,不会被人轻易左右。</p>

在政局上,尤其是这种权力权衡方面,几乎不用李青多费心。</p>

朱厚熜一招赐名张孚敬,就给完美化解了。</p>

作为大礼议的铁杆支持者,一条鞭法的力荐推行者,张璁不容有失,他若被踢出朝局,那一条鞭法的正当性,也会大受影响。</p>

这个道理不用李青说,朱厚熜也明白。</p>

不过,对于贾咏、石珤、费宏三人,朱厚熜就没那么仁慈了,此三人在内阁待挺久了,且也没有耀眼政绩,更对一条鞭法的推行没什么影响,朱厚熜便顺应‘民意’给办了。</p>

李青劝了一次,朱厚熜却没听,直言政治上不能有情,换下三人之后,国策推行将会更加顺利。</p>

这话让李青无可辩驳,且三人的待遇又都是衣锦还乡,李青便也不再坚持。</p>

不得不说,朱厚熜还是有前瞻性的,新人入阁后,的确更有冲劲儿,亦或说更想证明一下自己,对朝局确实起到了更好的效果。</p>

此外,朱厚熜利用入阁三人留下空缺,又提拔了几个‘顺眼’的官员,一时间,改革舆情进一步消停。</p>

为此,朱厚熜洋洋自得。</p>

李青却深知一次可以,两次也不会有大问题,可若以此作为平衡朝局的不二法门,那就大错特错了。</p>

国师殿上,李青详细阐述其中利害,最初朱厚熜不以为然,最终,朱厚熜还是采纳了李青的建议……</p>

接下来的事,就顺风顺水多了,几乎一切都在按预想的发展。</p>

五月,金陵文武学院建造完成,七月,苏杭两地再响佳音,八月底,江南商会正式落实,由李浩领衔的巨富,正在赶赴京师……</p>

同时,北方的河..北、山..东,两省的巨富也在进京的路上。</p>

朱厚熜见江南已步入正轨,便让陆炳去传回严嵩,并予以验查详情,同时,组建了一个临时小组,由国师、内阁尚书领衔,六部侍郎为辅,来指导这些商会代表的工作事宜。</p>

一时间,欣欣向荣之气象,几乎肉眼可见。</p>

李青心情愉悦之余,看朱厚熜都顺眼了好多好多,又给他炼了两炉丹药,朱厚熜自然开心,赏赐了李青不少金银细软。</p>

君臣相处这么久,还是头一次双向奔赴,日常相处的气氛都和谐不少。</p>

……</p>

时间过得飞快,不知不觉已是秋末,冬季已然不远。</p>

京师的天气开始转凉,转冷,落叶枯黄,万物亦有萧索迹象,大街上,百姓都换上了厚实的衣服。</p>

李青走在大街上,双手交叉附在脑后,十分松弛的欣赏着熙熙攘攘,身心轻松。</p>

这段时间他很忙,忙着制定会议内容,眼下终于一切敲定,他这才有暇出来逛逛。</p>

突然,一家商铺传来喧哗,好像是顾客店主发生了口角,李青闲着也是闲着,遂上前吃瓜。</p>

只见一个肩膀一高一低的少年人骂骂咧咧,“小爷我不就摸了你家姑娘一下吗,又没少一两肉,少他娘给我嚎,惹毛了小爷,信不信我让你这铺子关门大吉!”</p>

“天子脚下,朗朗乾坤,你竟敢公然调戏我家闺女……”</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