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二百九十一章 宋金航道开计划(1 / 2)

孙新等人进入店铺马上就有人迎出来,孙新看见那人打扮,认出应该不是汉人,互相说了两句话,果然是语言不通。

那人也好奇的打量着孙新他们,在这边境城镇来往贸易的商人中汉人极少,大多是高丽人之类,他们的生意做的小,经商态度也非常不成熟,伙计试着用高丽话说了两句发现既然说不通,也就懒得招呼了,干脆让孙新等人自己在店中查看货品。

孙新和乐和仔细看了一下,发现店中售卖的大半都是各种等级的皮子,乐和一一摸去,然后对孙新说道:“这里的皮货质量不错,皮板厚,毛也多,就是鞣的不好,如果能够做成干皮送到登州去鞣制肯定卖得上价钱。”

孙新却是摇摇头:“干皮又臭又脏要送到海船上漂几个月肯定都烂了,我看还是在这里开一个鞣革厂来的方便。”

几人讨论一番又去看那麻纱,开了这么久麻纱厂他们对于这年代的制纱水平了解已经非常深入,抓起那麻纱看了一下两人都是摇头。

这地方不是麻料的主产区,也许是因为所种的黄麻品种资源实在太差的原因,那麻纱的纤维全部又细又短,轻轻一扯就粉碎。

“这东西放在咱们监理会工厂连三等品都算不上,如果我们工厂出了这样的产品是要判不合格的。”

听着武松的抱怨,孙新叫来了这店的伙计,跟他比手划脚的问价钱,说了半天却都是互相弄不清楚,最终那伙计拿了一斤的麻纱放在秤上,又在柜台上排出了十五枚大钱,示意这就是一斤麻纱的价格,质量更好的纱线还要更贵。

孙新等人看了之后都是吓了一跳,这种质量的麻纱放在此时的登州连六文钱都卖不到,在这里居然能卖到十五文。

大家都心中有数了:登州产的麻纱只要能运到此间来,肯定能够获利。

从这家店铺走出来,孙新又带着几人进到了街角的估衣摊。

对这年代人来说衣服是家中的贵重物品,缝缝补补能穿上十几二十年,如果真出了事情还会把自己的衣服典卖到这种估衣铺上换点钱财。

这样的商业模式往往是汉人在经营,意摊上站着的人看打扮就是汉人的模样,他见到孙兴等人到来连忙招呼。

几人交谈一番,虽然口音相差很大,但是加上比划多少还是能弄清彼此的情形。

孙新找了几件破烂的厚麻衣询问那店主价格,店家给出的价格再次让孙新等人惊讶,比起登州和辽国的叫价至少贵了一倍。

从市集走出来孙新和乐和脸上都不禁露出兴奋的神色。潘金莲刚刚决定学习做生意,看两人如此高兴,有些不明白。

她凑到孙新身旁问道:“他们这衣服卖的很贵吗?为何如此高兴?”

“不只是贵,”孙新笑着解释,“关键是我们刚才看的都是最破的麻衣了,这地方冬天十分寒冷,哪怕再是农奴也得穿些衣服裹身子。这钱他们是必须出的。”

孙新指指路边一個穷苦打扮的人,那人身上就裹着一件之前他们在估衣摊上挑选出来的那种厚麻衣,麻衣单薄他只能用一条草绳把腰部勒得紧紧,将麻衣变成了口袋一样,再从脖领子往下塞进了很多干草之类的东西用于防寒,如此方能勉强在寒冬腊月中行走。

“这地方那样一件破麻衣都能卖到这么高的价钱,咱们若是能以一半的价钱卖给他们好衣服,便是农奴也穿得起,肯定有销路。就算你是个吃人不吐骨头的女真贵族,你也不想自家的奴隶平白无故被冻死不是?若是花上一点钱就可以让他们暖和的过个冬,这钱你也会出的。”

潘金莲一听终于明白了,“也就是说只要有了销路就不怕。”

孙新点点头,就像后世一样越是工业基础薄弱的地区越容易成为工业化地区倾销的对象,现在的金国穷困如斯,对于大宋的货物渴望简直是无穷的,足够消耗掉他们登州的库存了。

孙新一番解释潘金莲脸上也带起了喜色,她一路上又小声询问,和孙新学习建立货站和卖东西的各种知识,虽然在金国建起自己的货站这事情八字还没一撇,但找到目标的潘金莲已然是干劲十足。

转过天来,出门过了一整夜的李三和邓飞从城郊跑了回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