这次自西而来,他和随从带了几瓶西凤酒,储将军在客厅与钟鸣岐相会,身后是一尊二尺高的青铜关帝像,燃着袅袅供香。
两边粗笔重墨的对联:浩气壮山河,忠义撑乾坤。
储将军的胖手指轻敲着高桌,乐道:“鸣岐,我陕西地界的守将却常喝到你这平阳府主事的西凤酒,也算有些怪趣。”
钟鸣岐:“将军,依下官常年行走在外所悟,人生在世,或吐或纳皆是随缘而就,随遇而安,而结局也还是逃不掉当初的定势。酒放到将军面前,只管喝就行了,其它勿想。”
二人哈哈大笑一番。
储将军道:“所谓天下定势,言之有理啊。我偶看几眼史书,仅以历代潼关为鉴,大厦将倾之际,任你武圣在世也是阻挡不住,徒增百姓水火而已。”
说完又一笑,“你我朋友间私话。我是武将,以死守忠乃天职。”
钟鸣岐在风陵渡货场盘桓了一日,这里有官家的铁、布,张德柱及一些过往客商暂存的货。
查验一番,张德柱摆布得井井有条,帐簿也未有出入。当晚,张德柱备了几个可口的菜招待。
正吃喝间,货场来了三人,皆青布衣、抓地虎鞋、身形结实,打问此处可住店。
张德柱道:“此处乃官家货场,若要住店当到潼关城内去。”
钟鸣岐看几人眼睛叽里骨碌乱转,不像普通客商,三、两句话便走了,也没再多想。
就寝之后,才将平阳府为陇西边关打造五千套重甲的事说与张德柱,只说十五两一套,没说十二万盐引在身上。
惊得张德柱在黑暗里大张着嘴巴,半天才说:“大人,七万五千两,朝廷也不是随便就定的吧。无论赔赚,咱邓大人那边已无退路,必得将人家这五千套重甲,一套不少地送去,若需小的出力,当无二话。”
第二日早早到渡口,此时节水流平缓,码头旁已停着几条货船,一个瘦高的船家凑到近前,“老爷,乘小人的船吧。”
张德柱道:“我们有官船,正在北岸,马上便回。”
船家道:“小人的船正好往北岸接货,爷随便赏个银子角即可。”
张德柱:“你一人如何能摆渡?”
船家:“小人的船往北岸顺水,回来时有搭档。”
钟鸣岐:“我们三人三马,你船放不下,还是渡别人去吧。”
张德柱看三人三马别的船也放不下,便道:“大人与两位差爷先带一匹马过去,我等在这边,把后面两匹马送上船。”
钟鸣岐道:“也行。”
张德柱看着钟鸣岐三人上了船,回头拢着两匹马,却见那船到了河心,突然船上乱作一团,船歪斜起来,船上人大呼,“船底漏了。”
见那船家奋力划了几下,未到河岸人和船便都没入河中,船家自顾在水中揪住了马尾上得河岸。
渡河的、岸上的人们大呼小叫,有几条渡船试图划近伸篙去救,终因船大有货划得慢,没救得人上来。
张德柱跳上一只船吼着船家往前划,哪里赶得上,眼看着钟鸣岐在水里举着个包裹向他喊,挣扎几下不见了。
更没想到那船家飞身跃上马背,催马奔到塬上,向北疾驰而去。
张德柱在船上跳脚大骂,及靠了岸,抢过一马骑上去追,他本就骑马少,险些掉下来,追出两、三里不见踪影,又返回巡检司告急。
巡检司的两个军士骑马往北追去,张德柱返回南岸,急惶惶奔到将军衙门。
储将军一听拍桌子跳起,急令一个游击官率一小队骑兵过河,向北追捕一个骑官马、船家模样的人。另派一队沿黄河南岸向东搜寻。
张德柱回到风陵渡口,潼关的军士已封了码头,往来的人们过不得,也走不得。张德柱四下望望,茫然无助,一时六神无主,坐在码头上号啕大哭。
人们看着一个穿着官不官、民不民,鹰鼻、尖下巴的高个子瘫坐在码头,向东嚎几声、向北骂几句,不知怎么回事。
一个守备将码头上的人问话到半夜,哪里能问出个所以然,顶多和张德柱说得一样。
是夜,沿河而下和北追的军兵都回营了,报储将军一无所获。
张德柱一想,这么大的事,平阳府那边毫不知情,便到北岸唤了个巡检在货场守着,他自己打着灯笼去央储将军。
“将军,钟大人的随身物品涉及五千套重甲,事关陇西边塞防务,详情小人亦不知。钟大人沉水前手里举着个包裹喊,若就此失了,怕是要出麻烦。求将军派人一路向东,将钟大人和随身物品找回。”
储将军将那个带队返回的把总唤来骂道:“命你去寻人,自当追着河水跑,你返回来做甚?执我令牌,沿河边向东,寻访沿岸船家和乡人,务将人和随身物品寻到再返回。”
张德柱磕头道:“此处就仰仗将军,小人这就回平阳府报信。”
储将军叹了一声,“昨日前晌还在与我说笑,我这朋友怎得说没就没了。”
张德柱向巡检司借了马,也不分白日黑夜,困了就路边店让伙计喂上马,自己打个盹,一睁眼起来就走,马上啃个馒头。
于第六日一早,赶到知府衙门口,通报进去说户房钟副主事在风陵渡出事了,经略张德柱特地赶回报信。
邓兆恒心里咯噔一下,忙让带进来。
此时,张德柱连着日夜赶路,熬的脸更长、下巴更尖,眼窝两个大黑眼圈儿,邓兆恒一看他这般模样回来,心道:钟鸣岐完了。
果然,张德柱见邓知府在客厅里站着等他,三步两步抢过来跪倒,边哭边说:“大人,钟副主事在风陵渡落水,人被冲走不见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