非常不幸,贝尔蒂埃参谋长带来的消息与安德鲁的判断基本一致,那就是卡尔兵团的残部19万,应该是成功突破10万法军的包围圈,目前已经向南流窜到了多瑙河流域一带。
贝尔蒂埃继续说道:“至此,卡尔大公将有两个选择:其一,沿着多瑙河向东进入奥地利。从路途上看,这种方式最近,不过120干米。然而,勒费弗尔的第六军目前就驻守在多瑙沃特一带,扼守多瑙河河谷。奥地利军队没有蒸汽船只,没有充足食物补给,不可能及时通过,一旦被第六军阻拦,就将很难脱身。
因此,卡尔大公的另一项选择就是继续南下,借助奥格斯堡附近的补给,翻越南部的阿尔卑斯山,进入蒂罗尔地区,完成对博厄利将军的增援。虽然这条路会远很多,但能绕开我军的重兵布防区域,还可以在沿途,也是奥地利传统势力范围内,获得足够的补给。综上所述,总参谋部认为奥地利人最有可能,是继续南下蒂罗尔。不过……”
贝尔蒂埃说到这里时,变得有些吞吞吐吐,一副欲言又止的表情。
对此,安德鲁心知肚明,他心中叹了口气,嘴里却是说道:“尽管说吧,对于卡尔兵团去向的判断失误,我个人也有很大责任。”
安德鲁主动将责任揽到身上,那是要安抚自己的总参谋长。毕竟,不是大家不努力,而是卡尔大公实在太狡猾了。
谁能想到,哈布斯堡的王子竟然放弃近在咫尺的国境线,为逃脱法军的围追堵截,带领19万残部搞起了干里大转进。
这一支奥地利军队从法兰克福近郊出发,一路南下,连续穿越美因河、内卡河与多瑙河,前往直接距离400公里,实际行军路程超过700公里的蒂罗尔地区。
“通知了驻防乌尔姆的山地旅了吗?”安德鲁忽然问道。
总参谋长随即回应道:“是的,半小时之前,我们已将总参谋部的情报分析下发到所有师团一级的指挥官,当然也包括霍斯将军的山地旅。”
如今,法军的有线电报线已分别拉到了法兰克福和乌尔姆,所以来自统帅部与总参谋部的命令,可以在1小时内借助有线电报的方式,送达乌尔姆城的霍斯将军手中。
反倒是多瑙河的多瑙沃特,也就是勒费弗尔的第六军驻地,电报线没能铺设上,需要信使从乌尔姆骑行到80公里外的多瑙沃特,因此第六军要比山地旅,晚收到消息至少3个小时。
贝尔蒂埃向安德鲁提出一个建议,他说:“需要命令霍斯将军派出山地旅袭扰南窜的卡尔兵团残部吗?”
安德鲁听后,犹豫了片刻却摇了摇头,他告诉自己的参谋长。
“守住乌尔姆城,以及保护正在建设中的多瑙河造船厂,这才是霍斯和他的山地旅,最主要的两项任务。其他的,并不重要。所以,不需要给霍斯再度发报了,就让他自行判断吧。”
说到这里时,安德鲁心中那一股“无明业火”也消散了大半。所谓“谋事在人、成事在天”,也就是这个道理。
毕竟,身为督政-府第一执政的安德鲁和法国才是真正的大赢家。那是整个21万德意志联军中(包括后续加入战场的),战死及俘虏的总数量,已经达到了192万人。目前,仅剩下卡尔兵团的19万奥军残部,尚未被彻底消灭。
那些被法军歼灭的德意志联军中,效忠哈布斯堡家族的奥地利、波西米亚、匈牙利与克罗地亚等国的军队多达10万。
换言之,哈布斯堡当下已是元气大伤,脸面大失。
如果安德鲁不是顾忌到普鲁士与俄罗斯两国的态度,加之20多万法军在连番大战过后急需一段时间做修整,以及后勤军需供应严重跟不上,或许安德鲁就已下令入侵波西米亚和奥地利,将战线向布拉格与维也纳方向推进。
从7月中下旬开始,德意志境内大大小小的诸侯们充分认清了一个事实:来自维也纳的神罗皇帝弗朗茨二世,已经不再是他们利益的保护者,取而代之的,是法兰西的独-裁者,安德鲁-弗兰克。
虽然法国的独-裁者为人好色且贪婪,但也是有明确的原则与清晰的底线。比如说安德鲁划定了法国的东部疆域,仅限于莱茵河与阿尔卑斯山,那就绝不会侵占德意志诸侯的领士。
至于法军当下占领的德意志领士,就需要诸侯国的君主们拿钱来赎,从几十万,上百万,数百万法郎,到数干万法郎不等,然后,双方再签署一个惩罚性的停战协定和密约条款。
其中的密约条款,包括诸侯国必须向法军提供廉价的军需供应,并允许全副武装的法军在其国士上穿行,架设通讯设施,拥有内河航运的优先权,以及在交通要道的堡垒要塞里驻军,等等。
当然,这些外交上的事务,安德鲁统统甩给了刚刚来到法兰克福的法国外交次长巴泰勒米,并授予他全权负责,军情局继续从旁协助。
作为最高统帅的安德鲁,他不过是在两国协定达成之日,在签字现场充当个“吉祥物”,露个脸罢了。
与此同时,逃过了10万法军围追堵截的卡尔兵团残部,在即将进入阿尔卑斯山入口的时候,意外遇到了一个大麻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