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皇五子李祐,改封燕王,拜幽州都督。”
皇六弟赵王李元景改封荆王,由雍州牧改封安州大都督,原安州大都督高士廉迁为益州大都督府长史。
皇七弟鲁王李元昌,改封汉王,封雍州牧。
淮安王李神通长子胶东县公李道彦,授相州大都督。
遂安县公李寿,授交州都督。
“齐国公秦琼。”
“臣在。”秦琼出列。
李世民望着这老伙计,看着他现在恢复的不错,也很欣慰,终于下定决心,“秦琼拜兵部尚书,
参预政事。”
今天廷议的都是重臣,但还是很惊讶。
兵部尚书这一直是杜如晦兼着,秦琼由左卫大将军升兵部尚书,倒也说的过去,毕竟以前秦王府第一大将嘛,但后面加参预政事四字,那就是入政事堂为相啊。
本以为李靖由安州大都督升刑部尚书兼太子左卫率,有可能出将入相,谁想到秦琼后来居上先拜相。
秦琼也很意外。
他当殿请辞。
“陛下,臣只是一武夫,冲锋陷阵臣不敢说比人差,当年战场之上,敌军敢有在陛下面前炫耀人马武力的,臣必斩其马下。但担任兵部尚书,臣自认不够格,更没资格入政事堂参预朝政,请陛下收回成命。”
可皇帝已经考虑好了。
“朕相信你有这个能力,之前一直是如晦兼任大司马,但他也分身乏术,你是朕的老伙计,得给朕分忧。”
皇帝不仅让秦琼以左卫大将军衔加兵部尚书,还让他总监东宫兵马,并参预政事拜相。
皇帝召手。
参预政事的大印,还有一顶特制的三梁进德冠也捧上来。
这冠仿皇帝自已设计的翼善冠,以鎏金铜叶做骨架,皮革张形,外面再贴一层皮革缕空蔓草花饰,顶部三道鎏金铜梁,两侧各三对中空鎏金我花趺,制作精巧,
这种进德冠,比进贤冠还显身份,每一顶都是皇帝特别赐出,现在能拥有进德冠的臣子可没几个,都是宰辅重臣或皇帝心腹。
任秦琼再三请辞,皇帝都不许,接也得接不接也得接。
“中书侍郎温彦博,改授御史大夫,兼太子左庶子,仍代理中书侍郎事务,加参预政事,进爵虞国公。”
“黄门侍郎王珪,检校侍中,兼太子右庶子,进爵永宁郡公。”
右仆射萧瑀,被人弹劾私通书信于亡隋皇后,皇帝罢其相位,命他为太子少傅,不再参预政事,这是他在贞观朝的第二次罢相了。
裴寂免去左仆射之职,仍保留司空衔,也不再参预朝政,皇帝没批准他回乡,仍让他在长安。
杜淹因病去相,安心在家休养。
长孙无忌去相,晋阶开府仪同三司,不再参预朝政。
驸马杨师道升吏部尚书。
原交州都督李大亮改授太府卿,
刘师立则恢复其襄武郡开国公爵和千户真封,并起复为检校岷州都督。
刘政会恢复官爵,改封渝国公,赐真封三百户,授洪州都督。
任城王李道宗改封江夏王,授晋州刺史。
怀玉静静听着。
确实变动很大。
裴寂、萧瑀、杜淹、长孙无忌,一下子罢四相。
而秦琼、温彦博、王珪三人拜相。
房玄龄改封左仆射,杜如晦改封右仆射,王珪检校侍中,魏征以尚书左丞守秘书监参预朝政。
朝中七位宰相。
民部尚书裴矩专任太子少詹事,由大理寺卿戴胄接任民部尚书。
杨师道升吏部尚书,这两人并没加参预朝政衔。
武怀玉自己是雍州治中兼刑部侍郎,免去了夏州都督之职,他现在这官职,实际就是雍州司马,换成以后就是京兆少尹。
当然现在雍州牧由李元景换成李元昌,但这位皇七弟才九岁,只是遥领而已,而雍州别驾也空缺着,所以怀玉现在实际成了首都市长。
张亮是光禄卿,也还是六扇门老大,怀玉则是老二。
李世民这次调整有个很大特点,就是现在朝廷对都督府在进行大调整,裁并了不少都督府,同时有意把大都督府削权,这次直接让皇子和皇弟们遥领大都督之职,而让大臣出任长史实际主持事务。
这些岁,七八岁的皇弟、皇子们,也就是挂个名好听而已,但真正主持都督府事务的官员,只有个长史职,这样他们对都督府的控制力就要差很多。
武怀玉也没想到自己这个夏州都督才当了几个月,结果一进京就回不去了。
七位宰相,只有三个是直接宰相衔,其它四个都是以加衔拜相,这样做以三高官官外的他职,尤其是较低的职事拜宰相,也方便皇帝控制朝堂,这些加衔宰相,天然缺少了三高官官们的那种权威,他们的相权削弱了,在皇权面前没啥抗衡之力。
中书令之职,这么重要的长官,居然空缺了。
温彦博这个宰相,是御史大夫,又还兼着中书侍郎的职事,另一位中书侍郎颜师古协助他理管中书高官孙无忌的地位更尴尬,罢相后,散阶倒是升到了从一品的开府仪同三司,这是升到最高阶,可又没有其它职事,也没有参预政事的加衔,所以就成了一个真正的散官。
当然,他是皇帝心腹、大舅哥,就算没有职事,可也顶多是避避现在这风头,他仍可以侍从皇帝左右,参谋顾问,不是宰相的宰相嘛。
廷议结束。
长孙无忌面无表情的直接先走了,估计也是脸上有些挂不住。
秦琼很谦虚的感谢大家的恭喜,拉着怀玉匆匆离开。
他是真不想做这大司马加宰相,一路上叹气连连。