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四十章 韬光养晦的成果需要被证明(1 / 2)

回首几十年以来的过往,一个多甲子以来大明的历史中总少不了英国人的身影,挑起事端入侵的是英国人、屡次大败明军的是英国人、溯着长江长驱直入围攻应天的也是英国人。

元升三十年、也就是西元一八五八年,广州之战再次以明军失败而告终后,英法两军于次年向北转战,太仓之战明军再度失利,随即英法两军兵临京城之下。

尽管二十年前败于英军之后,朝廷就意识到了欧洲的威胁并大力整饬、改革军队,然而半吊子的明军仍然不可能是那个时代的英法两军的对手。

面对一万四千英军与八千法军,集浙江、南直隶、山东、湖北四省十万勤王大军的明军与之鏖战了三天两夜,最终不敌,大军溃败,督师自刎。

而卫戍京城的禁军神机、神枢、五军营随后一触即溃,唯独值得一提的是驻防紫金山的孝陵卫进行了坚决的抵抗。

朝廷上下也出现了大量主和派,年事已高、疾病缠身的明肃宗虽然一开始打算学唐朝皇帝一样跑路,不过考虑到自己行动不便和身后名,最终下定决心坚持到底,反正自己也没几年好活了,不管输赢至少能博个好名声。

同时,因为其它省份的勤王大军也已经快到了,朝廷的主战派认为还是很有希望守住京城的。于是明肃宗命人护送太子前往燕京,收拢败兵准备再战,并放开兵器库房武装城中青壮。

【武装、动员百姓参战,这事明朝干过很多次,清朝不敢这么做的缘故想必大家也清楚。实际上换任何一个汉人王朝来无所谓,没什么可顾忌的,李自成的大顺乃至吴三桂的大周都行。】

提督城防的兵部左侍郎认为敌军在火器战术上远甚于明军,堂堂正正之战不可能打得过,不如干脆利用城外大量的密集民居,等敌军经过时埋伏悍勇之士进行突袭,以求近战和混战来抵消双方差距。

总之,尽管明军也损失惨重,但这一招还是奏效了的,让骄狂的英军吃了两次大亏。

【祖鲁战士:没错,就应该这么进行不对称作战。火器战术是他们最擅长的,怎么可能比得过?】

最后,随着南北两路勤王大军抵达,法军见状选择了卖队友跑路,随后英军也不得不匆忙撤退。

伫立在同辉大酒店的门口,程翰望着西边凝视了几秒,然后才坐进了轿车中。

大明上下实在太渴望一次酣畅淋漓的胜利了,几十年前,欧洲国家的辉煌让许多有识之士都意识到了差距,改制求强的呼声一浪高过一浪。

守旧派和革新派的矛盾也持续了很多年——在大街上打架、在奏章中对骂、在朝堂上群殴。这种背景下施行的一系列改制有失败有成功,兴办洋务、推行工商业的举措一路坎坷,走走停停乃至隔三差五还倒退几步。

但不论如何,磕磕绊绊几十年总算是成功了?可究竟什么算成功?只看工业产值么?

显然大家在心里都明白一切的背后都是要靠拳头说话的,乌斯藏之战表面上是驱逐英国势力,实际上是在挑战欧洲国家的殖民体系与秩序。

这是一次试探,必须控制规模,太大不行、太小不行,反复权衡之后只有乌斯藏白马岗这儿可以大做文章。

“情操也好、利益也罢,谁人不期盼胜利啊?”目光复杂的程翰自言自语了一句。

翌日。